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瑞环同志在哈尔滨视察工作期间,会见了60年代与他一起学习哲学理论的老朋友。老友相聚一堂,畅叙了学习哲学的体会。交谈中,李瑞环同志提出,学好哲学关键是要搞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具备一个前提、三个条件。《老友相聚话哲学》一文记述了这次会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任明耀 《民主》2011,(9):39-40
我的老友黄宗江先生于2010年10月18日驾鹤西去了。享年89岁,也算高寿了。他早几年来信告我:"来日无多了。"可是那年他只有75岁,上苍没有收留他,拖了10多年终于在去年秋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3.
卜束 《瞭望》1990,(35)
“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这是俗谚,自有至理存焉。常常发现,有些人在这一行是顶刮刮的人才,干另一行却往往是庸才。我有一位老友,就干过这样的蠢事。他是作家,写了不少小说、散文和诗,也出过几本集子。不幸的是,他忽然也削尖脑袋向流通领域里钻,和一位港客合开了个AB公司,忙了一阵子,结果是发财梦破灭,亏欠了一大笔债。他后来说,这下子明白了:自己原来毫无经商之才。  相似文献   

4.
陆泰 《瞭望》1992,(10)
历史上百岁画家,犹运笔如飞、挥洒如自者,恐怕难有朱屺瞻老人了。他的画高迈奇古,迥出时人。这位中国画坛上的艺术大师,儿时学国画,继而赴日本学西画,之后又专攻国画,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中西融合,卓然独立,树立了一个崭新画风。他画山水、画花卉、画人物、画鸟兽,无所不能,尤爱画梅花。因此,他的老友钱君匋为他刻了一方闲章:“梅花精神”。这四个字,既是画品,也是人品。 朱屺瞻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江苏太仓人。在家乡太仓故居遭日寇轰炸后,他拓炸弹坑为一池,  相似文献   

5.
时间的诉说     
柳萌 《民主》2005,(3):43-44
非常感谢老友邵燕祥兄,寄来他的新书《闯世纪》。在溽热难捱的日子里,他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只要不做非做不可的家务,我就躺在床上静心地读,感觉上因愉快而清爽。出于多年做出版工作的习惯,读完随便翻看书籍装帧,关于作者出版的图书介绍,忽然感动了我更触动了我。  相似文献   

6.
毛志成 《民主》2004,(7):42-42
一数载前我患了重病,某老友在我病榻前抚慰我,说了这样一段恭维之言:“你是好人,据我所知凡是别人要求你去办的事,去说的话,你从来没有拒绝过。”我闻之颇多怅然。因为他对我的赞誉,活活勾勒出一个十足庸人的模样。一个人若是从来、始终没有拒绝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口号,什么行为,这个人一定是庸人,甚而是小人、奸人。而他本人又注定时时与祸事为伴,任何自夸的福气都是假的,是对他不幸、不良的一种粉饰。  相似文献   

7.
于敏 《瞭望》1990,(34)
电话上传来一位老友的声音,问我对某一影片的意见。我请他先讲讲自己的看法,不料他的意见正好与我相左。我始则吃惊,继而怅惘,平心一想,也就释然于怀了。吃惊,是因为我和他经常意见相同或相近。释然,是因为我想到了求同存异的必要。即使是最相知的朋友,也没有理由要人家处处和我保持一致。大阅兵,整齐的方队,整齐的步伐,够一致的了。仔细瞅瞅,各个人之间也还是有所差别。更何况对于花色品种各异,内容形式不同的艺术品的看法。 由此我忽然想到宝哥哥和林妹妹,这一对宝贝实在是求同存异的模范。如果发奖,他们都应当得金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文坛,早已没了毕修勺的声息。数年前,久居台湾的著名文人胡耐安先生,“惊悉”他过世的消息,伤感地在报上写下悼念这位老友的文章。 没过几年,写悼文的耐安先生倒作了古,毕修勺却还在人世,每天和左拉“生活在一起”,倘佯于19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医科大学,有一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老校长,他就是已故的山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教授、卫生学专家邵象伊。1999年9月6日山西医大80周年校庆时,校园里竖起一尊邵老的塑像。新老校友,省内外同行老友,无不缅怀于像前,互相追忆邵老的治学育人风范。我在这氛围里,随之也陷入了对邵老的深深回忆之中——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邵象伊校长一直遵循一条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的领导原则。他在阅批有关文件和向下级同志交待工作时,素  相似文献   

10.
闲读家里的<三国演义>一书,竟从中翻出两张夹在书中的30年前的福建省侨汇券(见图).面对着它,犹如我阔别多年的老友,但对青年人来说,那可是"相见不相识"的稀客.  相似文献   

11.
杨发宝 《团结》2008,(5):33-35
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12村102室章秀英老人,每逢亲朋老友来家串门,总要乐滋滋地拿出市长亲手送上门、能使她祖孙三代可用的《马鞍山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病历》和基本医疗IC卡,一边给人看,  相似文献   

12.
守贫与解困     
关于经济繁荣、哲学贫困的说法,早几年就如雷贯耳了。所谓“哲学的贫困”,其实也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如今历尽几载的周折,终于波及到了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鄙薄。日前,偶遇一位老友,谈及我为《党政论坛》撰稿一事,甚为惊讶,直呼“这个刊物怎么现在还在办?”言下之意颇有不识时务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方未艾  方朔 《各界》2013,(8):18-20
我和萧军相识、相知直至患难与共六十余年,是我一生的满足。多少年来,许多人访问我时,常问到我和萧军是怎样结识的。为此,我将这段往事写出来,也作为对老友的一份缅怀。  相似文献   

14.
杨津涛 《各界》2012,(12):79-82
倪匡伤痛欲绝,不仅自己当场就拿起酒来大喝,还对已死多目的老友说:“古龙,你也来喝一点。”说着就给古龙嘴里倒上了一点酒,谁知古龙嘴角竞流出了血。  相似文献   

15.
张衍荣 《侨园》2012,(6):44-45
近日,笔者和几位老友慕名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想感受一下昔日皇家园林的"风采".但出乎意料的是,当目光触及丽正门时不由一怔:难道这就是帝王御苑的大门?如此其貌不扬的堂堂"皇门",青砖灰瓦,房子低矮,色彩灰蒙,没有半点君临天下的威严气派. 三百多年前,群山环抱的"热河上营"小山村,改名易姓,变成了承德避暑山庄."承德"的问世,完全是应运而生: 一是历史出现了新的节点.  相似文献   

16.
帅政 《瞭望》2007,(22)
在清华科技园里,有一尊名为“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的雕塑,作品取材于著名画家李可染教授1986年专门为其老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创作的一幅画作。雕塑表达了宇宙间一个永恒的科学真理——二物(正负)相撞生新态。清华科技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是我国目前惟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其主要特点是企业聚集、核心技术聚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理念是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7.
汤礼春 《侨园》2014,(10):26-26
笔者系退休职工,退休费不过区区千余元。因囊中羞涩,在这旅游大潮中很难入流。然最近在老友的力荐下,终于痛下决心报了一个"两坝一峡"旅游团。旅游的项目是从宜昌乘轮船过葛州坝和西陵峡,再参观三峡大坝。此行程一天,游费218元。旅游团出发的时间定在早上8点40分开船。笔者7点30分就登上了船,因事先听说旅游的人多,去晚了恐无座位。笔者登船后才发现偌大一艘船,能坐的却只有两个舱,一个是一楼的前厅,一个是三楼的尾部,其余的全部被隔离成包间或贵宾席对外包租,一个包间包席最少也要200元以上,即使是顶楼上的天棚下座位也要30元一位。  相似文献   

18.
我和少波相识已经40多年了。记得1949年6月26日,周恩来同志约各解放区从事旧剧改革的部分党员干部到中南海座谈。与会者有华东区的阿英、陆万美和少波,西北区的柯仲平、马健翎,中南区的崔嵬,东北区的刘芝明。周扬、田汉和我也在座。那时大家都还年轻,少波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只有31岁。四十多年来,老友相继凋零。这些人中,目前只有我和少波还健在了。  相似文献   

19.
泡沫业绩     
黎民 《瞭望》1995,(41)
老友从远方来,讲起参加考核干部工作之难,了解德能勤绩掌握真情不易,说是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造业绩”,令人扑朔迷离.何谓“人造业绩”?啤酒往杯子中快倒时,泡沫满杯,稍停片刻,所剩无几.借用“泡沫经济”的术语,暂称之为“泡沫业绩”.对“泡沫业绩者”,观察其为人处事,应立体透视,三维座标扫描.两点决定直线,三点决定平面,三维座标决定立体空间.纵观上下,横观左右,侧观里外,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 《民主》2023,(10):6-8
<正>以民进中央领导人为主的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叶圣陶先生生前好友,于1989年发起成立了叶圣陶研究会。研究会致力于对叶圣陶的思想进行整理、研究和宣传,同时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学者、学术团体的交流交往,形成了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以及两岸学者共话论坛等特色品牌活动。通过这些交流平台,邀请老友新朋,相聚大陆或台湾,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对推动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