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同志: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上于光远同志的文章《从世界和中国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我感到颇受启发。但文中说,“斯大林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他要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他建立起来的模式,……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又说,“把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宣布铁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叛徒,是由此而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我认为,这个说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2.
日前,读臧克家同志的《毛泽东同志的新诗观》一文,颇有点感触——当年毛泽东同志曾就新诗说过这样的话:"我不看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块大洋".此言不乏幽默,却也足见毛泽东同志对新诗的不够喜欢.但是否可得出贬抑新诗的结论呢?臧老的回答是否定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给臧老和《诗刊》编委同志的信上曾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他还说过:"新诗的成绩不能低估".显  相似文献   

3.
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一年读不上几本书。《瞭望》要我推荐一本好书,真难为了我。最近去澳门,旅途上读完了萧乾同志送我的他的近著《搬家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只用了5800个字写出了他自从1957年后的那一段漫长的苦难历程,一只无枝可栖的小鸟的自白。我读着读着,眼前却竟全是我久已埋在心底里,又经常在半夜里惊醒我的那些憎人的阴影;这如梦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党政论坛》编辑部: 我作为《党政论坛》的一个读者,也是从事基层党的工作数十年的党员干部,对市委党校能为党的基层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材料深表感谢.《党政论坛》使我深受教益.虽然我没有机会与你们直接接触,但与刊物是心心相印的. 我认为现在《党政论坛》的栏目安排和编排形式还是很好的,从头开始循序而读这本刊物,可以感受到既有理论的论述,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且文风端正.如第十期刊物出版后,我们展开了读者咨询活动,不少同志认为吴邦国同志的文章有指导意义,还对"案例分析"这个栏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弢 《瞭望》1988,(36)
杨义同志《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已经出版多时了,现在第二卷又将付印,这是大工程。我不但读了他的书稿,还选读了第一卷出版后一些评论文章,众口交誉,实至名归,我不禁为杨  相似文献   

6.
几个月前,孙轶青同志送我两本兰丕炜同志写的书:《中国封建盛世的兴衰》(1994年出版)、《治乱龟鉴》(1995年出版),叫我看看,从那以后,经常病魔缠身,稍愈又有些有时间性的事待做,一直没有较完整的时间拜读这两本共达七百多页的大著作。但由于著作本身的吸引力,我第一次在休息时间打开《兴衰》后,  相似文献   

7.
严隽琪 《民主》2008,(8):5-5
我眼中的朱永新同志,对工作勤奋认真、热情似火.无论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一名地方政府官员,都是如此。更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锐气,因此工作业绩斐然。刚过去的五年中,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他同样尽职尽责干得有声有色。现在,永新同志要我为他的新书《我在政协这五年》写个序,作为民进会员,他积极履行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取得的成果和所做的理性思考令人感到高兴,所以我欣然奉命。  相似文献   

8.
是唯物智能史观,还是实践智能史观?──答郭凤海同志丛大川《岭南学刊》1995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智能史观刍议》,该刊1995年第2期发表了郑治同志的《智能史观和唯物史观一致吗──与丛大川同志商榷》,该刊同年第6期又发表了我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与智能创史...  相似文献   

9.
呕心耕耘三十载,沥血培育革命花,坚持马列志不渝,此生有涯也无涯.读罢李佐长同志的《党校工作三十年》我就是这样想的. 建国以来,李佐长同志一直从事党校工作,自1953年11月起,他先后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任职.如果就可以工作的年限而言,这真算得上是大半辈子了.然而,卸甲之后的回顾往昔,我虽见过不少人在诅咒"不公"中哀哀切切地抱怨人生;不少人又以脱胎换骨的方式去寻觅安逸;甚至还有人在贡献与索取之间反悔,为舍弃私利  相似文献   

10.
巨匠与先驱     
朱永新 《民主》2015,(2):42-46
自2007年年底到民进中央工作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学习民进的历史,学习那些民进创始人的精神风骨。林汉达就是我首选的努力走进的人物之一。首选林汉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读过他的《向传统教育挑战》一书,儿子出生以后又经常读他的《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在中国,或许人们不一定知道林汉达这个名字,但一般不会不知道《上下五千年》和《中国历史故事》,因为,这是影响了中国数以亿计的几代人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正值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时刻,我又来到鲁西北,想听一听群众的反映。夏津县东李屯公社党委书记王秀生对我说,看了文件,象吃了一付“定心丸”,心里比先前踏实多了。我问起社员的情绪,他从墙上摘下一张肥料购销情况统计表让我看。我发现,春播前  相似文献   

12.
吴江同志年逾古稀,笔耕不辍,近来涉猎尤杂,已在《瞭望》的《珍珠滩》上五谈传统文化。前几天又一口气读完了他近20万言的鸿裁新作《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略考》(副题《儒家学说述评》,下简称《略  相似文献   

13.
汤礼春 《侨园》2012,(10):57
开启记忆之门 亲不亲,故乡人.2000年夏天,旅居西班牙的华侨张慕飞先生回到了他的故乡湖北老河口市.张先生既当过军人,也是个文人,当他从《李宗仁在老河口》、《老河口民间故事集》、《鄂西北枭雄陈别三》、《汉水连天河》这些介绍家乡历史、文化、风情的书籍中得知是我编撰的,便点名要见我一面.结果我们一见如故,虽然他已年逾古稀,而我仅过不惑之年,但我们俩人却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老先生谈吐幽默风趣,知识渊博,记忆力相当好.  相似文献   

14.
读罢汉楚同志夫人萌庚同志送来的他的最后遗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悲喜交集,感慨万千!悲的是这样一位很有才华、刻苦勤勉而又年富力强的理论战线的好战士,竟被万恶的癌症夺去了生命,今后再也读不到他的新篇章了,多么令人痛惜呵!喜的是他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写成的这样一本好书终于问世,广大读者将从中得到裨益,从而更加坚定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心,这怎能不令人由衷高兴呢? 记得1981年12月读到他送来的《社会主义史话》(辽宁人民出版社版)之后,我当即为他编著的这本力作写了一篇书评,以他书中的一句至理名言为题:《用血和汗实践社会主义》(见《读书》1982年第1期)。此书出版后以它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热烈欢迎,1982年在辽宁省举办的读书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读  相似文献   

15.
刘端棻同志溘然逝世了,对他一生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永远使我崇敬和怀念.刘端棻同志终生坚持不懈地献身于党的理论教育事业.解放前,在延安大学他任教育处长,(校长是李敷仁同志)实际上他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领导各班、系同学,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当时我们同学,有些看不起“小册子”,喜欢读大本书.他反复耐心地教育大家要虚心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像《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学习土改政策、城市政策和工商业政策等.为了解放后扩大招生和培训,研究室分成三个组:马列组(马列主义理论)、中革组(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政策组(党的各项政策),这为解放后迎接在西北民大的大量培训干部作了准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晚,导演赵焕章带着他的新影片《咱们的退伍兵》和主要演员汪宝生、丁一一起被请进了中南海。胡耀邦同志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高兴地对他们说,很好,很好!影片对百万退伍兵是个表扬和鼓舞。胡耀邦同志还告诉他们说:“我看过两遍《喜盈门》,看过一遍《咱们的牛百岁》。”他希望多拍些现代题材的影片,多拍些农村片,要鼓舞人们搞四化,搞两个文明建设。胡耀邦同志说,在一段时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方志敏烈士诞辰100周年,也是他英勇就义64周年。方志敏同志是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皖法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曾任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等。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同志任总司令。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不幸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当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缅怀方志敏烈士的英勇事迹,最令我难忘的是他的清贫观】方志敏为我们留下了一串自身清贫又不构私情的不朽篇章: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方志敏要的银来…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纪念─—怀念陈元方任登第日前到西安来,听省地方志的同志说,近一年多来,陕西出版的县志都设有《文化大革命》专志。我听了很高兴。我说,这对对陈元方同志最好的纪念。元方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两年前,他满怀对砍杀《文革志》者的无比愤慨离开了我们。陈老...  相似文献   

19.
《民主》杂志自创刊以来,得到了社会上各界知名人士及许多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支持。他们不仅积极为本刊惠稿,还热心为办好刊物出谋划策,参与本刊举办的一些活动,与《民主》杂志结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著名作家刘绍棠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民主》杂志创刊后,绍棠同志就为杂志撰稿,特别是从1993年11月号开始,本刊“百家之言”栏目特辟《如是我说》专栏,绍棠同志每期撰写一篇杂文,到1996年5月号,先后发表杂文31篇,很受读者欢迎。1996年4月,绍棠同志因重病入院治疗,他特函本刊,因身体原因,《如是我说》暂时辍笔。不料,今年3月12日,绍棠同志竟不幸去世,《民主》杂志及广大读者为失去这样一位作家和朋友深感悲痛。本刊特发表悼念他的文章,以寄哀思。  相似文献   

20.
至善赘言在中学时代,我唱的美国歌曲多数是福斯特的作品。他的旋律总带着些“淡淡的哀愁”,情调近乎我国诗词中的“婉约”一派。在《古诗词新唱》中。我已经采用了他的两支曲子,原因就在这儿。这一回,我又用他的曲子给配上了晏几道的一首《蝶恋花》。《肯特基故家》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