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下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制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瓶颈”。干部“下”的问题,不是简单降职就能解决的,而现今的制度对待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往往只强调调整,不注重调下干部的下后安置和合理使用。实际上,调下干部情况有多种多样,有的是自身能力不适应问题,也有的是组织使用不当问题。要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下”的出路,用其所长,使“下”的出路明朗…  相似文献   

2.
度量     
《学理论》2008,(15):90-90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弥勒佛寺庙里的这副对联告诉人们,做人要有度量。度,原指尺度、法度。古今有许多“度量名言”,如“将军额头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风物长宜放眼量”、“心底无私天地宽”、“量小非君子,无度(原意并非‘毒’)不丈夫”等。  相似文献   

3.
在唐朝的宰相中,张说的能力绝对是超一流的。张说才思敏捷,曾作《钱本草》一文,对钱的认识可谓鞭辟入里,“钱,味甘,大热,有毒”。钱这东西像一把双刃剑,能帮人“解困厄”,“疗饥寒”,也能“役神灵,通鬼神”,  相似文献   

4.
姚致光 《团结》2014,(1):15-16
基层支部活动若想出成效,必须做到“活”、“动”并举。所谓“活”,概言之为灵活、活跃,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能愉悦身心、陶冶高尚情操,具有鲜活性;所谓“动”,统言之是主动、讲求行动实践,勇于实践,强调言行举止遵循客观规律和符合客观实际,且能“三思而后行”,顺时顺势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5.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怎样让他们“下”来,如何安置“下”的干部。要转变“官”念,创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环境。从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人手,破除“唯官是尊”、“上荣下辱”:“下必有错”、“不犯错误不下台,不到年龄不退职”等错误思想认识。要正确界定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解决好干部“下”的标准过于笼统、不具体、难以把握的问题,切实做到“上”能服人,“下”有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命三昧     
郑良 《党政论坛》2014,(16):17-17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却能教人悟出个中三昧:猪八戒称“悟能”,凭着主观能动性,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法力超越时空,终于修成正果。生命三昧能、净、空,就是在解喻生命的三重境遇:生理——心理——哲理。  相似文献   

7.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8.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当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有些群众担心,活动中摆出的“四风”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能不能落到实处,走好群众路线能不能持之以恒。不难看出,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多些“最后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4,(18):40-40
“超级隐形”或“量子隐形”材料科学家已开始研究能使光波发生弯曲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大大减少目标物发出的热辐射以及可见光波。这种技术背后的科学道理比较明了,通过促使周边的光波发生弯曲,“自适应伪装”能把披上这种隐形材料的物体背后的场景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高峰 《党政论坛》2011,(21):64-64
在中国历史上,为使官僚阶层能践行“圣贤之道”,端正权力行为,为老百姓做个好的“道德榜样”,实现“以德治国”目的,往往使用“教育感化”或“严刑峻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姚文元足“四人帮”之一,极左时期的极“左派”。笔者能夤缘结交此人,固有其机遇性,也与1956年那段“早春天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后,神州大地,正静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会风在变:会期变短,能压半天是半天;文件变薄,能少一页是一页;会务人员变少,能减一人是一人。言风在变:言政求化,让百姓舒心;言声求雅,让百姓开心;言文求理,让百姓顺心。民风在变:讲排场的,拿掉了“扩音器”;比阔气的,少了点“自信心”;图虚名的,钻进了“地下道”。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以至“忙”和“累”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现代人渴望着能“闲”下来,却很少有人知道,何谓真正的“闲”。“闲”有真假之分。“真闲”是心闲,“假闲”则是百无聊赖之闲,游手好闲之闲,好逸恶劳之闲。  相似文献   

14.
恺蒂 《党政论坛》2014,(16):56-57
英国全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指的是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英格兰人对联合王国的其他人常有不敬之辞,说过最多挖苦苏格兰的名言的要数约翰逊博士,约翰逊曾说:“苏格兰人能见到的最好的前景,就是那条能把他带到英格兰的大路。”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党政论坛》2009,(2):44-4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口粮是维系军队战斗力的最低标准。各国军事后勤部门为让士兵能“迅速而愉快地填饱肚子”,挖空心思推出了各种花样的口粮,让士兵们“吃饱”更要“吃好”。  相似文献   

16.
翻阅历史人物传记时,不时能看到有关“左”和“右”、“左”倾和“右派”的是是非非。不过,对于“左”和“右”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抑或引自西方这一问题,还是有点让人搞不明白。“左”和“右”的说法到底出自何处?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者戴远山撰过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对联的下联有意无意地给清官定了个“能贫”的标准,“能贫”就是安于贫穷,能够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这是很有见地的。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清官,他们都是“能贫”的典范。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据《隋书》记载,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他还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予孙,在于清白耳。”后来房玄龄素俭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明朝的于谦当兵部侍郎时,巡视河南回京之日,…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20):10-11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能不能正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敢不敢评说毛泽东的错误?不仅关系到中国能不能走出“文革”的历史阴影,而且关系到中国之后的道路将如何走。在胡耀邦亲自组织领导下,中央党校开展了一场全校范围的“三次路线斗争”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党内以实践标准评价“文革”的开篇之作,开启了否定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先河,奏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寒柏.  相似文献   

19.
何其芳谈及养猪“心得”:“其实猪并不蠢,它能看出你的眼神,你的脸色,能明白你的情绪,还能听懂你的话语,可见哺乳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哩……”  相似文献   

20.
“做官”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做到“官路”畅通、一帆风顺,“常提醒”才是上策。这就要求多给自己敲敲“小木鱼”、打打“预防针”、下下“毛毛雨”。只要多“留神”,就能少栽跟头、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