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总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的。但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仍然存在执政党职权与国家政权职权的部分性混合,执政党部分地兼有国家政权的职权,执政党和国家某些自身职权相对弱化等问题,要改善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执政体制,必须做到:制定一部规范执政党执政行为的法律,使执政党执政有法可依;根据党政不同职能进一步形成处理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关系的机制;实行以党政职能分开为基础的依法执政体制,必须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党内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初始阶段都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而走向国家社会主义,采取了以国家为主体的模式;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由国家为主体向社会为主体转变。这个飞跃需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等条件,所有这些条件又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个飞跃是国家权力控制下实现的,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控制及其向社会的转让构成尖锐的矛盾,国家职能的二重化和执行职能手段的二重化,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因此,马、恩的“小政府”思想和列宁的“半国家”理论对于当前的改革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不同于历次机构改革的是,此次党政机构改革层次更深、视野更广。首先,新的时代背景下,党政机构改革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嵌入国家机构管理职能体系,正视和规范党政关系,党和国家机构的全局性改革,党的机构和职能的实体化,体现工作效率和履职效能。其次,面对地方机构改革的瓶颈,新时代地方党政机构改革模式提供了一种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对"顺德模式"进行省思,能够为即将在地方推开的地方党政机构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权力治理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突破口,以权力之善引领国家善治,重构了权力道德生态,有力夯实了党的权力合法性基础。党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内在理路主要表现为:一是以约束权力为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实践主题,通过规制与训导权力,让权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以权力自觉为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行动路径,着力调动我国各级权力主体的政治能动性,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以实现国家善治;三是以权力之善为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价值目标,有效规范权力的运行路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道德旨趣;四是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政治实践基础,努力调适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消除权力异化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徐艳 《学理论》2010,(11):29-30
政党执政是指政党通过一定方式进入国家体系并通过国家体系实现政党意志的政治行为,所反映的是政党外部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在法治条件下,执政党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执政权力;政党执政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权力的一种实践形式;政党是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况与政党执政权力的实现有密切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给国家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向政党执政权力的职能定位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其调整与改革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西方执政党党政关系理论模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总结苏联共产党执政方式理论失误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特色党政关系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构建,经历了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党政分工""党政分开",再到"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党政关系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构建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要理顺思路,澄清认识,坚定不移地构建中国特色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7.
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政党执政文明包含政党自身民主、政党间接执政、合法性执政、受制约性执政等基本的内在规定;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主要体现为党在国家政权中建立了组织,开展活动和国家政权实行组织上的融合,党成为国家政权机构。改革党政关系,在于坚持走邓小平提出的党政分开之路,使党组织与国家政权机关分开。党的执政,主要是通过政治、思想的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地方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地方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权力代表与权力主体、政策与法律、党与政职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继中央机构改革之后,省级以下各级党政机构改革逐步展开。这次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为核心内容的党政机构改革,是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是加快民主和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转变和规范政府以及党委的职能,清除官僚主义弊端,增强党政工作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从根本制度上促进和保证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邓小平精辟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一切…  相似文献   

10.
蔡霞 《理论探讨》2002,(6):78-80
建国以后我们党形成了党政不分、过度集权、依赖行政权力实行硬性控制的执政领导方式。依赖权力实现领导的观念与过度集权的体制的相互作用 ,不仅成为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而且已经阻滞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平稳发展。改革党的执政领导方式 ,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明确区分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不同社会职能、不同活动规律 ,建立科学的国家政治体系。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根除事实上的“权大于法”的现象 ,切实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权力主体的权力结构状态为:权力单位最大的组织是"国家";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大小不同的权力单位。这种状态是权力主体从自然主体发展为结构主体的结果,最初,氏族、家庭是权力的自然主体;后来,人类自己产生了社会组织及国家,就出现了权力的结构主体,而当个人权力让渡给国家以后,国家就成为个人权利规定的主体。权力的结构主体是以其中的一些自然主体转化成不平等权力结构的被动服从的权力客体为标志的。权力生态学设计的未来人类社会是权力结构主体消失,个人权力被还原,没有外在的约束,只有内在的自觉性控制,权力主体将以自觉主体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2.
正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是现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国家一党执政条件下的权力监督制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在党内建立了检查机构,政府内部建立了监察监督机构,并对两者的监督范围和职能进行了一系列改组。同时,根据当时政权建设的需要,恢复检察机关并由检察机关行使对国家公职人员涉嫌犯罪的侦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党强调民主、协商、调和、合作,通过社会合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合作基础。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社会与自然间和谐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共产党执政就是要处理好党、民众、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和自身内部的关系。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涵包括:加强和巩固党的自身民主建设,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化;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化;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实现党政关系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行政学院金太军同志撰著的《政治体制改革》一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重大决策研究报告集”的重点书目之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作了科学界定,认为政治体制是以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政治权力的配置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内容,由各种政治组织、设施及相应的政治和法律规范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它以实现既定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为职能,以巩固和发展该社会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为目标。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政党建设、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一体推进的逻辑进路中,党政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结构,历经初步探索、框架建构、横向整合、体系深化等发展阶段。在实践变迁中,党政关系呈现出多元机制有机联动的制度机理,具体表现为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党政职能分工的组织逻辑、党政治理法治化的过程特征、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提升的目标依归。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从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政治文化体系整合、党政治理结构创新等方面,推动党政关系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党。执政规律是执政主体的政党与外部之间和自身内部之间的本质联系 ,前者表现为党的领导规律 ,后者表现为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主要有 :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规律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规律 ,不断进行文化创新规律 ,保持党的先进性规律 ,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权力配置及其有关的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权限机制。它包括党的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长期以来,第一项权力(党权)与后三项权力之间的权限关系没有处理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使高度集权成为现行政治体制弊病的主要特征。因而,理顺党政关系就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理顺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政分工”,保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执行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分清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的职责范  相似文献   

18.
张克 《行政论坛》2023,(3):72-81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由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21世纪以来,地方党委探索各具特点的社会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案,形成社会建设统领型、“两新”党建引领型、社区发展治理型等主要模式。中央社会工作部综合吸纳“两新”党建引领型和社区发展治理型地方社工委职责,职责范围聚焦信访、基层治理和社会领域的党建。针对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仍面临的社会工作内涵不清晰、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党政机构职能履行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持续优化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应构建以社会建设为统领的机构职责体系、组建中央社会建设领域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完善社会工作领域党政部门职能运行机制和转变基层治理中党政机构职能。  相似文献   

19.
领导是组织或群体中的一些成员运用所拥有的权力影响其他成员的过程。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与是否运用国家公共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具有强制性。执政是政党或个人获取国家政权,通过合法程序运用国家公共权力的政治过程。执政的本质是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掌控和运用,执政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具有强制性。由于我国宪法只对党的领导地位进行了确立,而未对执政地位及执政行为予以确立和规制,因此,在现实中衍生了党执政的法理基础危机、党政不分之下的权力高度集中、党的意志与具体法律的内在张力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区别领导与执政两个概念的价值与意义,立法上科学定位和确立领导与执政行为的文本表达,理论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领导和依法执政理论,实践中培育和固化领导与执政的行为文化。才能使领导与执政回归各自本义,从而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不断向深度迈进。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是执政国家政权的政党。执政党执政,就是按照党的意愿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执政党执政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权力的配置以及权力的监督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实现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执政特色,在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上有重大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