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逻辑教材改革中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苑成存我国高校的逻辑学教材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逻辑学教材改革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对以下几个关系的不当处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关系从这十几年出版的逻辑学...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研究什么,这历来是逻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逻辑学的发展虽然已有两千多年,但对于逻辑研究对象的问题一直以来存在分歧。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从五十年代开始也已有几十年,但直至现在仍还没有达成完全的共识。因此,通过回顾和借鉴西方逻辑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主题的探究,从而推动整个逻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并以此力求引起逻辑学界和哲学界同行的某些兴趣。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逻辑主要是亚里土多德的词项逻辑和斯多葛学派的命题逻辑。在亚里土多德之前还没有逻辑学…  相似文献   

3.
辩证推理是辩证逻辑中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形式。对于这种形式进行科学分类,有利于人们对它的正确掌握和运用。然而,由于进行分类时的根据不同,逻辑学工作者们对辩证推理所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这不仅给逻辑学理论带来了混乱,也给逻辑学教学带来了困难。因而,寻找区分辩证推理的客观依据,确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的分类,是当前逻辑学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王天成 《理论探讨》2001,1(4):43-45
本文站在逻辑与心理统一的立场上对西方关于心理主义的批判作了批判性的澄清。人们通常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存在着对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误解,即对逻辑的形式化的理解和对心理的经验化的理解。实际上,扬弃了遮蔽状态的“纯粹”心理活动是一种澄明状态,它恰恰是逻辑意义自身呈现的原始视域。在这个意义上说,逻辑与心理处于统一基础上的张力关系中。对纯粹心理进行描述的思辨心理学也不是与逻辑学相脱离的经验心理学,而是关于逻辑范畴在纯粹心理中构造自身的学问,它和逻辑学说亦是一种互补关系。如呆把广义的逻辑学看作哲学的最高成果,那么在无蔽状态中的纯粹心理便构成哲学的官能,而思辨心理学便是有关哲学官能的学问,它和逻辑学共同构成哲学的总体。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离不开逻辑”。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广东逻辑学会、广西思维科学学会主办,深圳市委党校协办的“第二届逻辑与思维科学论坛暨广东逻辑学会和广西思维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于2010年12月25日至26日在深圳市委党校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6.
高航 《学理论》2014,(6):25-26
直觉主义逻辑作为一个哲学逻辑分支在19世纪80年代产生。直觉主义逻辑基于数学中的直觉主义思想,主张存在即被构造,数学是逻辑学的基础。直觉主义逻辑拒斥排中律和双重否定原则,认为逻辑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是错误的。在此,通过对直觉主义逻辑产生、发展和基本思想的介绍,指出直觉主义逻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现代逻辑学在最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方面,即一门作为理论科学的逻辑学和一门作为科学方法论的逻辑方法论.就第一方面而言,现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符号.就第二个方面而言,现代逻辑学已经被提升到了方法论的高度,它的方法论功能日渐得到了加强,我们可以断言,如果现代逻辑学它对于其他科学的价值就着重体现在逻辑学作为方法论的功能上.  相似文献   

8.
刘鹏 《理论探索》2015,(1):50-53
信息世界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到目前阶段最为令人振奋和影响深入的事件,无论对于日常生活亦或是学术研究,信息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基本的材料或因素在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信息思想与逻辑观念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正成为逻辑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信息为逻辑及其相关概念提供了直觉理解基础和新的洞见,促进逻辑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变革;逻辑为信息及其相关理论提供了精确化刻画工具和形式分析方法;逻辑与信息两者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给哲学反思带来新机会,哲学和逻辑学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方向已经发生了信息转向,极大地促进人们对于逻辑学和信息哲学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开始本人在中国医科大学开设普通逻辑学选修课,并为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改革与探索,先后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方法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西方形而上学与逻辑的本质关联起源于语言上对系词的追问。逻辑学整体上可以分为无内容的逻辑与有内容的逻辑。无内容的逻辑即是以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形式逻辑为开端,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在现代通过弗雷格、罗素、逻辑实证主义及分析哲学发展到顶峰的纯粹形式化的符号系统。它将形而上学消解于语言符号的结构分析中;有内容的逻辑以亚里士多德范畴论划分存在的不同等级为开端,近代经康德先验逻辑确立了范畴与感性直观的先天关联及黑格尔以思辨逻辑揭示了存在自身证成的内在机制。海德格尔以胡塞尔对范畴直观的描述为引线,在有限性的"此在"之在世存在的生存方式上,指出形而上学是逻辑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马克思将通达形而上意义的辩证法复归人的感性实践,打破了辩证法的神秘性和理论性,澄清了形而上学逻辑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郭建萍 《理论探索》2006,1(6):33-34
亚里士多德作为逻辑学的创始人,其逻辑体系充分体现了他的真理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真理观实现了形式推理与经验的统一,这为我们认识真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也为现代形式逻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宋顺有 《学理论》2009,(6):131-132
作为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的逻辑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语文学习就是运用逻辑的过程。现代语文及各科教学强调掌握学习方法及思维训练,加强逻辑知识学习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古因明是印度的伦理学(逻辑学),是内外学派共同遵守的推理方法和辩论准则,是属于逻辑学。公元7世纪,一代佛学大师陈那开创了新因明理论的开端,证明了佛教理论当中有自己独立的佛教逻辑格式。因此,陈那以前的吠陀派足目推理十六句、五支论与陈那的三支论都是彼此相通的,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众说不一,存在着很大分歧。笔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列宁说:“虽然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哲学笔记》第357页)这就是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与黑格尔《逻辑学》关系密切,前者借鉴、发扬了后者"转化"的辩证法思想;两者都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方法;均体现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均把运动变化的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研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常常借鉴黑格尔《逻辑学》中的若干重要思想,并且,马克思擅长运用辩证法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确立包含世界市场理论的《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另外,先哲们的辩证思维方法也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辨析谬误,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有关谬误的研究在国外自古以来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在国内,谬误论研究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其理论水平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提升。西方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谬误研究,并写出了专著《辩谬篇》,他对谬误的研究对我国的谬误论研究会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对亚氏的谬误论的探析能够使人们重视对谬误的研究,从而使我国谬误研究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三段论时曾谈到过:“每一个证明和每一个三段论都是借三个名辞进行的。”(《工具论》中文版,第115页)西方逻辑之父的这个规则性论述被后人所继承。中世纪时,彼得在他的曾出了166版之多的《逻辑纲要》一书中明确地把“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词项”作为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逻辑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发展型国家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合格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中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不妨利用批判性思维与逻辑学的关系,通过逻辑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3)
《哲学笔记》作为列宁重要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在读取黑格尔《逻辑学》及马克思《资本论》后阐述了辩证法思想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唯物主义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同一"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9)
大学课堂对高校实现办学理念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高校在教学中应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对高校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法的相关探究,明确课堂讨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课堂讨论法在我国高校运用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基础教育层次应广泛引入课堂讨论法;大学应开设关于课堂讨论法的课程;应构建讨论逻辑体系,创新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