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2.
押沙龙 《各界》2014,(3):66-69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清代笔记《能静居日记》里有一个记载,和坤将《红楼梦》进呈给乾隆阅览,乾隆读后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后来在红学索隐者中,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人,要穿越沙漠。这个人带着一个行囊,行囊里装满了食物和水。一开始,他一直向着沙漠的北方走着,但是。夜里突然起了一场沙尘暴,第二天,这个人从沙丘中钻出来后,望着苍黄的天空,不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人生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阶段。这个层次跟我们大多数人的关系远了些,是不是它不重要?不是的。正因为它最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把生命问题提到一个高度上来。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在“生命”这方面有伟大的创造、有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否则,它不容易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这种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可分为道德宗教和非道德宗教两类。在道德宗教这一类里,古史有个文明的轴心期,那时期世界上就产生了几个大伟人。  相似文献   

5.
沈国凡 《各界》2014,(6):14-19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相似文献   

6.
心有几层     
伊人 《党政论坛》2010,(14):57-57
人的心灵里有许多不同的空间,具体一点说,像是不同的楼层。 一楼:店面朋友。通常几句固定的话就够用了,你好吗?吃饭了没?去哪里?……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平稳、安定、满足。  相似文献   

7.
2010年第5期《南风窗》组织题为“中国人,心安何处”的独家策划,其中有文认为当一个社会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普遍出现问题时,焦虑和抑郁总是最早出现。如果没有调适好,情况就会进一步演化。现今,美国城市里每3个人里就有1人有抑郁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芦苇之歌     
选在冬天去看月牙泉不是一个太好的主意,因为它毕竟是一汪西北沙漠里的泉,冬目里沙漠中月牙泉总显得有几分孤寂。但或许正因为如此,反其道而行之的我却在这样实实在在的旅游淡季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朽木 《民主》2009,(5):53-54
这些日子,有几条新闻,看得人心头发堵。有几条是一类的,都是说公检法系统执法太过“强势”,最典型的是“藏猫猫”事件,接着便有高中生死于看守所的事情,接着河北顺平县又发生“男子看守所死亡,家属交涉被关押”的事件,不长的个把月时间里接二连三闹出这么多事来,不能说是偶然事件吧?因而让人担心让人揪心。  相似文献   

10.
近日出版的《人民论坛》刊文说,在中国,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心理问题。一个保守估算的数字是,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或多或少遭遇社交障碍的困扰。在这个强调彰显个性、表达自己的社会里,崇尚讷言敏行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社交危机。  相似文献   

11.
张嵚 《各界》2011,(3):65-68
在春秋五霸里,有一个人的“上榜”,更像是安慰奖——宋襄公。  相似文献   

12.
马立诚 《各界》2010,(6):43-47
假如有一个地方,把人和牛羊关在一个栏里,随便买卖,不合主人心意就杀死,你觉得如何?无疑这是非常残酷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55、56两个章回,充分展示了探春的才华和能力,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并不都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也会有能人,只是在那个封建体制的大家庭里,个人无法真正转变这个强大的制度,无法扭转这个顽固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毛一奇 《各界》2011,(1):89-92
李万铭其貌不扬,却诈骗有术,25岁便享受“高干”待遇;没有上过朝鲜战场,在大庭广众作报告,一连讲几个小时滔滔不绝,感动的听众泪水四溢;毫无可示人的功劳,却随中国代表团出国访问,到处被人追捧……在陕西监狱关押改造过的罪犯里,李万铭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个大骗子,他的服刑改造经过时常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原金春 《侨园》2013,(8):21-21
<正>在韩国留学了几年,我对韩国人特别"好面子"留下了很深印象。作为整形医师,经常有朋友问我:"韩国真有那么多人想整容吗?"在我的印象里,韩国人对"面子"的要求近乎执著。在他们的国家里,有一种说法叫做"外貌至上主义"。一个人的容貌甚至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收入甚至前途。有熟悉的韩国朋友对我说,在韩国,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孩在出门前,至少得化妆半个小时。如果不化妆就出门,会被人"另眼"相看。如果真的来不及化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民主》2007,(4):47-47
关于“龙图腾”的事,这几天闹得挺凶。一个人说,别让龙做中国人的图腾了,因为在外国人印象里龙是邪恶的;很多人驳他说,龙是咱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象征和符号,提出取消龙图腾的人,简直是“想拆毁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0,(35)
盛夏的八月,美国东海岸市城 华盛顿虽正值酷暑,但出于 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人们还是早早来到全美新闻俱乐部中心会场、听取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关于“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的首场演讲。 赵启正的演讲,以“美国”二字在中文里的意思,这种西方人喜闻乐见的独特方式开始。他说,中国人刚刚知道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时,对她有多种中文译法,但最终译为“美国”──一个最好的中国式名字,会使一个不了解美国的中国人对她自然地产生几分好感。几句巧妙的开头语,引起了美国听众对演讲的兴趣。 赵启正在演讲中,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历史图…  相似文献   

18.
动物有所谓保护色一说,生活在沙漠中的鸟兽,毛色一般偏于土黄;栖息在森林里的鸟兽,身上往往五彩斑斓。由动物联想到人,有的人没有保护色,有什么说什么,有的人却像动物一样善于伪装。姚文元就是一个非常善于给自己涂抹保护色的人。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严的”工作可谓捷报频传。 这个地方统一行动,那个地方集中宣判, 这个地方打掉了几个犯罪团伙,那个地方抓捕了一批黑恶罪犯。每一条消息,都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让犯罪分子心惊胆颤。 但高兴之余,也不免引起一些思考。如某报的“严打”专栏里,同时发过这样的三条消息。一是某市“三天批捕50案69人”;二是某市“一举摧毁一个作案50余起的特大黑恶势力”;三是某县“几天之内端掉6个团伙”。 行动是迅速的,成果是显著的。但看了这样的“行动”和“成果”之后,也容易使人产生许多有疑问。比如,疑问之一,这5…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8,(20):46-47
“族群”一栏,你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血缘的,一个是生活的。穷忙族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房奴套在房子里的人。沦为“奴隶”那刻,也实现了上班族追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