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体现了对脏腑学说的独特见解与发挥。特为小结,提供参考,并祈指正。 一、卫气营血辨证渊源于脏腑学说 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是《外感温热篇》的主要精华所在。卫气营血源自饮食水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表现,在《内经》中已有专章论述。叶氏宗《内经》之旨,把在温病整个病程中,病邪对脏腑功能和实质的损害,看作是卫气营血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具体反映,从而归纳成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义蕴丰富而深刻。探讨《黄帝内经》中天地和、天人和、志意和、五脏和、饮食和的含义和思想,及其与哲学中“和”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和研究《内经》中“和”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经》多次提及365个针灸穴位,即所谓“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由于穴位内容散见各篇,且重复或语焉不详者较多,因而历来对《内经》穴位确数记述不一,计有364穴,313穴、986穴,160穴等数种.但均未指出包含哪些具体穴位一笔者据《灵枢》、《素问》、《黄帝内经太素》及《缺卷覆刻黄帝内经太素》,参考《针灸甲乙经》和杨上善、王冰、林亿等对《内经》的注释,就《内经》针灸穴位作一初步整理,载述于下,以共参考,缺漏不当,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4.
卫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源于《内经》.《内经》率先提出"卫气"这一概念,并用于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内经》中涉及卫气的篇章有40多篇,《灵枢》的《营卫生会》、《卫气》、《卫气行》、《卫气失常》等篇对卫气作了专题论述,从而奠定了卫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但由于《内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因此有些医家对其各抒己见,卫气学说因之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对卫气的所出部位、循行、功能及其病理在中医界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卫气学说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现将近年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试谈《内经》对阴阳理论的建树张宇享(山东省海阳市凤城康复医院265118)关键词:阴阳学说;《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1;R226《内经》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组方用药等的总纲,故深...  相似文献   

6.
全国首届《内经》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8日至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论整理研究会主持,交流论文100余篇,对《内经》的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内经》学科的研究发展情况。现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于鬯,字醴尊,号香草,清·江苏南汇人。生子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宣统二年(1910年),登光绪丁酉拔萃科,未仕。曾师事张文虎和钟文蒸,王先谦是他补禀膳生时座师,与俞樾等有往还。著作有《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战国策注》、《周易读异》等20多种。于氏对《内经》的校注,见《香草续校书》,该书是他继校注经部著作的《香草校书》之后对子、史部著作的校注。于氏校注《内经》只限于《素问》凡103条,不及《灵枢》,然在行文中对《灵枢》亦多所征引,说明对《灵枢》并非没有研究。本文拟对于氏的校注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学习和研究《内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是我国《内经》学科带头人之一,其《内经》教学经验曾受到高度的赞誉和评价。概括为“唯物辩证”法、辨异求同法、取类比象法、结合临床法、科研论证法、学术源流法、启发诱导法、由博返约法八大教学方法。在这八大教学法中,李济仁融合古今、结合中西、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内经》理论的精髓,从而“把最难懂的《内经》讲活了”。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内经》及古佚书《汤液经法》都有较多的记载,其中对五脏苦欲补泻配方原则的记载,与林亿校本《内经》有所不同。其中所载条更为合理,可再现古佚书《汤液经法》之原貌,书中多次提及南阳张机及其作《伤寒杂病论》。故本书的学术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内经》灸治特点浅析任晓湘(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635200)关键词:灸法;《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45.8;R221灸法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是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在临床上既可单独疗疾,亦可配合使用。《灵枢·官能》篇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由于吸取了古代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所以《内经》时代中医学在医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由不系统的经验医学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医学的高度。其中道家哲学思想是对《内经》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以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代表,而战国时期又以庄子为代表,故后世以老庄并称。 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历乡曲仁里)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著有《道  相似文献   

12.
中医饮食损伤分治理论,始于《内经》。金元医家李东垣在此基础上,总结前人及自己临证经验,明确提出饮食损伤当分而治之,即分为饮伤、食伤两类病证,认为治饮伤当以发汗、利小便为主,上下分消其湿,创葛花解酲汤、除湿散等;治食伤当以消积导滞、泻下通腑为主,创制枳术丸类方药。其弟子罗天益提出食伤脾胃论、饮伤脾胃论、饮伤脾胃方,进一步发展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内经》互文探析徐谦德(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内经》;互文;修辞中图法分类号:R221;H15互文,又称互言,是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再者,为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交替使用同义词也叫互文。〔1〕在《内经》中大量存在着互文。由...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家孙一奎重视《内经》《脉经》及张仲景脉法,从"肺朝百脉"的角度对《难经》及《脉经》中寸口脉诊的机制进行阐释;突破《内经》的脉学候具体脏腑等理论,创"证候推移指论"拓展寸关尺候脏腑的运用范围;从元气太极角度探讨人体生理气机之变化,与脉之相应,创"脾胃和平之脉"理论;将人迎气口诊法与遍诊脉法相结合,总结为人迎气口脉、冲阳脉、太溪脉,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周易》存在明显的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但比《周易》更早的《归藏易》和《连山易》皆不主扶阳。《归藏易》是黄帝易,重阴、重地道,与《周易》崇阳、重天道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黄老道家主张致虚守静、清净无为、谦退守柔的思想,正与《归藏易》的精神相符。《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源自《归藏易》,渊源于黄老道家,故《内经》中亦无明显的扶阳倾向。扶阳派学者所称引的《内经》扶阳思想相关条文,实无明显扶阳倾向。  相似文献   

16.
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论及“阴火”、“相火”、“包络之火”、“与元气不两立”等,后世对此多有争议。本文拟就此采摘现代各家之言,结合温习《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谈谈个人浅见,求正于同道。 心火、阴火、相火、下焦包络之火浅析 对于李氏所论阴火、相火等概念,许多学者纷纷撰文加以阐释和发挥。倪康兴提出李氏的“相火,下焦包络之火”中的“下焦”,当为“上焦”之误。万友生说:李氏“阴火是指心火而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编《<脾胃论>注释》则说: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酒的论述内容丰富,包括酒的制作、性能、治疗作用、危害性及针刺禁忌等方面,对后世医疗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阴阳消长是我国古代阴阳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的基本关系之一。《内经》全面地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阴阳消长理论,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并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成为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学术观点。本文试就《内经》关于阴阳消长认识及其...  相似文献   

19.
试析五味     
试析五味王锡安(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疗一系合肥230038)关键词:五味;《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6近读周祯祥同志写的《〈内经〉五味学说探讨》一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第9~11页),颇受启发。现再就其中几个问题探析如下。1五味...  相似文献   

20.
伏气温病学说《内经》探源杨钦河(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510407)关键词:伏气温病;《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8;R22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医家大多认为是伏气温病学说的主要理论渊源所在,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