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的创新,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挑战,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有一定启示作用。但由于国情和改革的背景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模式,而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批判性借鉴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实践迫切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 ,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亚洲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两种政府模式的较量 ,由此也暴露出管制型政府模式的弊端和危机。我们应该借鉴和引入上世纪 70年代末指导了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改革的公共管理理论 ,来理解和加快推进我国政府管理的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3.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取向是以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为基本取向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正是在政府的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推动下,新公共管理理论悄然而至。但对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再审视则表明,新公共管理由于其内在的缺陷而不可能成为一种普及各国的公共管理模式。而官僚制因其所蕴涵的理性价值以及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因而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官僚制日益成为行政改革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众矢之的也说明引进新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因此,公共管理改革应立足于新公共管理和官僚制两者的互补与融合,这也是我国新一轮行政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行政改革浪潮而兴起的政府改革理论,它为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野。“新公共管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而进行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的必然产物,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治理变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拟从新公共管理产生的背景、基本主张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进而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探析我州的行政改革与创新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刍议公共行政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官僚制和政治控制为特色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公共行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的变革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 ,取而代之的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该模式一跃而成为当今公共行政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发展影响人类社会的管理方式。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官僚制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行政绩效,其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形成特别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新公共管理实施中的政府决策、管理流程再造、行政监督和组织重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是社会发展条件所决定并对不同行政文化的回应,西方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模式之后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即整体性治理,它主要是针对新公共管理带来的碎片化、空心化政府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强调整合与协调。整体性治理成为当代政府治理新理念,尤其在解决结构不良的社会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对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结合西藏林芝地区希望工程这一基础教育领域公共服务政策运作实际情况,来探讨如何运用整体性治理模式以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以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出现了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向"新公共管理学"的范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形态,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研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借鉴其经验教训,吸取其理论成果,对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改革视野下的官僚制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新一轮浪潮。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 ,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趋势 ,而新公共管理模式由于其内在的缺陷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适的行政模式 ,只能是官僚行政的纠错机制。官僚制模式因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而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也说明引进新公共管理模式等纠错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 ,公共行政的制度设计不应立足于新公共管理模式与官僚制模式的不相容选择 ,而应立足于二者的相容、互补。实现新公共管理模式与官僚制模式的有机结合 ,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全新的要求。为回应全球化的挑战 ,西方国家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的公共行政要实现从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 ,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 ,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政府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我国恰好处于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时刻,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的西方当代行政学理论对官僚制模式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在欧美这一理论指导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西方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实践对官僚制进行的现实超越,代表着未来世界各国行政模式选择的必然方向。我国现行的官僚制是作为一种古代官僚制的传承而存在的,相对于西方现代官僚制来说存在诸多缺陷,属于前现代官僚形态。要充分认识欧美当代行政学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在对理想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等当代西方行政学理论、运动与模式的借鉴中克服我国现行官僚制弊端,实现我国公共行政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NPM)日益成为一种新典范。新公共管理模式对我国公共管理研究却政府的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国内对政府执行力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求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执行力的涵义,并对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执行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时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转型 ,即从传统行政模式转变到新公共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公共管理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了公共部门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以下简称“两新”理论)是当代公共行政的两个主流理论,它们相对于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性。“两新”理论中关于“善治”的理念、效率价值和公平价值等方面的合理成分,对于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理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并在本世纪初对我国西部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原因:西部地方政府本身有加快、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有借鉴国内、国外成功经验和实用理论的需求;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虽然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世界各国都面对经济全球化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有部分满足我国西部地方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求的具体内容和经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也给我国西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是在西方国家伴随着政府改革运动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引进私营部门的良好商业实践在公共部门中实现。该理论对于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然而我国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国家不同,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借鉴其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理性官僚制在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学者推崇企业化政府理论。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经验,超越传统官僚制,建构现代官僚制,才是转型期我国行政组织模式塑造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为: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应当以顾客为导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适当分权,让公众参与管理,并且对政府管理行为进行绩效评价。这些理论对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具有一定适用性,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路径选择有:科学定位职能,突显警务模式的服务性;构建参与式警务模式,实现警民共治;借鉴“3E”思想,强化绩效评估和成本效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警务社会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行阳光警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