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宪法释义学是识别宪法专业性与科学性的学术术语,其实质是实现作为法学的宪法学知识的体系化,揭示宪法的意义脉络与法律含义,通过法学论证而非道德与政策论证,保证宪法争议解决于宪法秩序内展开,促进宪法规范变迁与知识增长。它要求在实证宪法材料基础上分析宪法概念,根据不同概念的属性将之区分为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类型与规定功能的宪法概念,型构有机的宪法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学50年之发展,自注释宪法到规范分析宪法,其方法论已经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置换,但宪法学研究之所以需要从规范分析宪法到宪法解释学,实乃规范分析宪法学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张力,从而必然会导致价值性与事实性、有效性与实效性以及规范性与解释性的分离与脱节之弊.因此,宪法学研究要摆脱这一弊端,就必须从规范分析宪法返回到解释宪法之路上来,走向解释性的宪法学,这是中国宪法学发展之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比较宪法学是当代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国宪法体制之间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以宪政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基础进行不同宪法现象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当代比较宪法学发展成果与动态为基础,探讨了比较宪法学的概念、性质、体系、方法及功能等基本问题,并分析了比较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成人法学教育的中国宪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学是专业基础课 ,学好中国宪法学 ,既掌握一门法学知识 ,掌握了法律的源头和我国国家基本制度 ,又为学习其他法律作了准备。搞好中国宪法的教学 ,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根据本学科和学生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在成人高等法学教育中 ,首先要对实用型人才有正确的界定 ,这关系到中国宪法教学重点的把握。中国宪法学教学的重点可分为宏观的重点和微观的重点 ,宏观的重点指整个教材的重点 ,微观的重点指章节重点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的重点。中国宪法学教学还要处理好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传授宪法知识和培养宪法理念、教和学、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宪法学界关于宪法实施的内涵众说纷纭,与宪法实施相关的概念很多且相互关系混乱,影响了宪法学的研究,有必要根据宪法文本加以厘清。宪法遵守和宪法执行是我国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宪法遵守侧重不违宪,宪法执行强调运用宪法来处理具体事情,宪法解释、宪法修改、依宪立法、依宪解释都是宪法执行的形式并各具特色,宪法监督是一种负责违宪审查的特殊的宪法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语词,“妇女”和“母亲”在《宪法》中的含义比较复杂,需要从理论上明确界定。基于宪法概念的规范性与确定性要求,应从宪法精神与目的出发,结合《宪法》文本并参考相关法律,对《宪法》中的“妇女”作广义界定,并从婚姻家庭与国家社会两个层面来解读《宪法》中“母亲”的含义。此外,“妇女”和“母亲”都是《宪法》中特殊的基本权利主体,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但其联系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如何进入规范的:宪法学的基本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就是尚未建立起自足的中国宪法学。因此,中国宪法学研究在社会历史转型时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宪法学研究所承载的使命在当下应当主要为宪法学品格的自足独立、宪法学研究的文本回归与宪法的实证化。  相似文献   

10.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警察的培养过程和人民警察活动准则的确立中,宪法学科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宪法判例与事例课程的开设,对推动警察院校学生树立宪法价值理念,形成宪法思维,并学会在未来的执法实践中寻找宪法问题的焦点,运用宪法思维解释和解决各种法律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与此同时,宪法就此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修改与完善.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在宪政法制建设的实践和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征途中面临着一系列急待从宪法、法理上予以澄清和正面解答的理论问题,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宪政、法治实践中所面临的若干最直接的现实理论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宪法学、法理学分析和探讨,并对"政治与法治"、"权与法"、"宪政、法治与法制"、"政党、政策与宪法之关系"进行了具体探讨和论述,提出了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摆正和处理好上列诸方面宪政、法理关系的具体理论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宪法序言是一国宪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同宪法正文同等的最高法律效力.且这种法律效力既体现在其具有制约宪法正文各条款解释的功能方面,也体现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宪法审查机构进行合宪性审查的依据方面,尽管宪法序言并不是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或授予国家机关职权的准据.  相似文献   

14.
宪法之于宪政以及宪法、宪政、宪法关系间之交互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宪法为何物,宪政系何义?宪法学界的探讨和认识在不断深化。宪法是民主国家之政治根本组织大法,是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与“先行之法”;宪政是民主政治的宪法范式化、是宪法规范下实践中的民主政治运作模式;宪法关系是宪政主体之间依一定的宪法事实,依宪法规定而发生的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宪政权利(含“权力”)与宪政义务关系:“法治”系由宪法、宪政派生而来,其基本价值与实证精神系由“宪法关系”实践之所彰显和承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纪念五四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五十周年、宣传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等一系列活动中,宪法学者的理论成果逐步为社会和公众所了解,而且宪法学以此为研究平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有助于把握宪法学研究的基本方向,以获得推动宪法学发展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宪法之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先生的这句箴言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法治建设。而对法律信仰的建构又应以宪法信仰的建构为首要任务。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不应忽视对宪法宗教性基础的挖掘与深思。宪法信仰与宗教信仰有独特的契合点。要建构宪法法之信仰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完善诉讼的仪式,增进宪法真善美的内容,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违法性理论的应然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危害性概念与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体系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其根源在于社会危害性(实质违法性)被理解为犯罪的一个特征.我国现有的成立犯罪的理论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四要件体系一社会危害性"双层结构,但应将社会危害性的概念置换为法益侵害的概念,并且将之理解为犯罪成立的一个阶层(违法性阶层).此外,还需要醇化构成要件的概念、析出责任阶层.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应改造为"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阶层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宪法对行政区划体制的规定不可能十分详细,进一步的规定只能留给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区划等相关法律时,应遵守一定的宪法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区划改革时应有国家法律的授权.这就是法律保留的立宪技术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发展出的宪政内涵.中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划的规定过于"硬性",在立宪技术上没有采取"法律保留",导致相关的宪法争议.  相似文献   

19.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户籍制度初衷良好,但在演进过程中其功能却被人为的异化了,它侵害农民的宪法权益,违背平等、自由、公正的宪法理念,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障碍。应当站在宪政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革:逐步剥离户籍的身份含义、福利含义,还原户籍“人口统计、社会治安、制定国策依据”的原初功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证各种人为障碍的消除,并适当丰富和规范社会利益分配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