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治理相对于传统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客体立体化、目标人本化、方式规范化、手段文明化的特征。改革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运行体制改革。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法治既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为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指引改革、以法治原则和法律程序规范改革、以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制约和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2.
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的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要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稳步开展。要以实现当地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重要目标,树立司法权威,增强司法机关解决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和创新司法队伍管理模式,强化司法机关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概念体现了多元协同治理的特征,需要利用法治的优势来节约社会成本、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走法治道路,以提升法治能力为核心内容,在立法、司法和营造法律氛围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根本保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目前,社会治理依法治理理念、治理立法、治理机制、治理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制约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现。为此,要从培育社会治理法治理念、完善社会治理立法、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司法保障和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在任何一个追求司法公正和现代化,以实现社会治理理性化的社会中,审判独立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已经相当明确地指出,中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法律和司法实践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司法对公众的权威力。微博直播庭审作为微博传播与司法机关庭审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具有司法公开、司法参与、社会监督和法治教育的功能,也正是这些功能使得微博直播庭审具有了司法公信力构建的特性。微博直播庭审从心理认同、制度实践、价值目标、司法主体、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树立法律信仰,落实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素质,传播法治文化。从而实现对司法公信力的多维构建。  相似文献   

7.
党纪反腐是执政党运用党内法规治理腐败的职能活动,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腐败行为的纪律评价和纪律处置。司法反腐是司法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对腐败行为进行法律评价和处置的职能活动。在法治反腐的语境下,党纪反腐严于司法反腐、司法反腐强化党纪反腐、党的执纪与国家司法在腐败治理中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包含了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市场化、多元化、科学化、法治化和文明化,而在这"六化"之中,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准,因而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化的过程。本文认为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应当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从推进依法执政、完善立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法治化等方面提出构建法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法治温州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形势下法治温州建设面临新要求。深化法治温州建设应以完善机制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以重启"较大的市"申请为契机,进一步助推地方法治建设;以打造法治政府为目的,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工作;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手段,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为关键,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市域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蕴含着法治化元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理基础是依法治国、有限政府和公民社会理论,需要完成制度建设、确保治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治理结果的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通过实证化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程度不高,其原因在于立法不完善、缺乏法治思维、执法缺少监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路是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文化体系,确保市域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法治轨道上的现代化。刑事检察是国家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和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体现,刑事检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刑事检察现代化是“中国式”和“现代性”的有机融合。中国式刑事检察现代化应当立足国情和司法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政策,推动制度机制创新完善,适应数字化时代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刑事检察监督质效,以刑事检察现代化推动法治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无疑在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的困境在于现行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缺乏合理的配套注销机制,从司法实践来看其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以司法体制改革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为契机,以期立法做出相应调整,尽快建立完善法律职业准入的配套注销机制,以实现我国司法职业队伍的"有进有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依法治国将进入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的终极走向就是法治化,其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当前,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要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搭建法治平台为关键,以完善法律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需要为主线,其现代化的法治进路落脚于人民的法治需要,其实践机理表现为构筑与人民法治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法治供给制度体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由此展现为人民法治需要与国家法治供给之间形成的二元动力结构。作为国家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供给侧体现了与人民法治需要相匹配、相适应的根本导向,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现代化发展战略。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健全的制度供给,这一供给以国家的立法供给、执法供给和司法供给为主体,是展现优质高效现代治理品质的法律制度供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路中,法治实践展现了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法治供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多元力量互动协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对自身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自我创新,是检察机关为实现对自侦案件的外部监控所设置的监督机制,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又一具体措施,彰显了检察机关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村干部贪腐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大实践命题。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期村干部贪腐的特征与多维成因,基于总结各地村贪治理创新实践及其经验,村贪治理的法治思路是要推行"制度立法、规范执法和文化普法"建设,其具体治理路径就是要推进村干部反腐法规与制度建设、落实基层民主制度与监督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及强化基层廉政文化和法治教育来治理贪腐。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需要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但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是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并通过社会管理的理论、机制和方法创新以及制度建设,促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法治化的过程。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依法办事法治理念、公平正义法治理念和民主参与法治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强化规则意识和法治思维、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强化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法治化取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理性选择和时代要求;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追求;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法律体系尚不完备,法治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尚不完善。要做到依法治校,必须贯彻法治的要求,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前提,以组织建设为依托,以有效监督为保证,以司法救济为补充,实现高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的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法治道路发展的缩影,见证了我国"人治—法制"、"法制—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历史性跨越。行政诉讼是公民表达自己诉求和寻求救济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新要求,在行政司法实践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化行政诉讼解决纠纷的功能、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坚持和不断发展。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责任主体,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表征。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框定了基本原则,也为政府治理创新明确了基本走向。以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政府,完善制度供给与公共政策执行,既是政府治理创新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