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反恐形势,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恐怖袭击是当前轨道交通枢纽安全防范工作的重点。在总结轨道交通枢纽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当前防范恐怖袭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在顶层设计、职责分工、应急处置和情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警防控、反应处置和评估恢复三个阶段提出轨道交通枢纽的防范恐怖袭击应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灾后公民的知情权具有限制性,舆情管理与引导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对于社会舆情反应过慢、社会网络发布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公众应急意识淡薄。因此灾后政府完善舆情管理体制的构建,需要完善舆情预测与预警机制、健全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机制、提升政府的对外公关能力。  相似文献   

3.
恢复评估机制是指在危机事件处置后,就应急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实施绩效评估、经验总结、心理疏导、形象重塑、恢复重建等一系列工作。其最终目的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提升学校整体形象。现行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重应急处理,轻恢复评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监测预警可从监测预警的主体、内容、传递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在对应急监测预警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为例,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监测预警主体间综合协调性差、联动性不强,预警信息忽视公众救助,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等主要问题,提出应明晰监测预警机制流程,构建"灾害应对-公众救助"模式,并付诸地方政府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应急安全管理体系始建于二战以后,主要以地方管理为核心,其管理重点包括防范核打击下的平民伤亡,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北爱尔兰的恐怖袭击进行应对与处理等。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应急管理从立法规制到中央、地方的体制协调上实现了飞跃发展。2001年,英国成立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2004年,《国民紧急状态法》颁布出台,界定了"应急事务"的范畴,规范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应急管理机构的角色与责任。2010年,英国的应急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安全的"大安全"战略框架。总体上看,英国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构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的体制结构,形成了多层分工、上下联动、跨部门协作的运行机制。此外,英国应急管理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的中坚作用,特别突出风险防范、应急培训、业务持续性与灾后恢复的"系统抗灾力"建设。在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事件中,英国政府基本做到了快速、高效、全面的应急安全管理,也总结了在预警评估、高级别跨机构协调的角色定位、管理通讯网络以及对事故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意见。英国应急安全管理的经验也对中国的应急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治安防范评估对治安防范及其他公安工作具有很大的参考和导向意义,但如何评价治安防范的成效,即治安防范评估指标问题,仍有待于深入研究。治安防范的对象——治安危害及其评估指标,可分解为案件(事件、事故)统计数、公众安全感和危险等级等。治安防范的评估指标,即公安部提出的“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注重于指标的量化规定及实际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急警务是公安机关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特别警务活动,在应急警务中警察权的行使,与正常社会秩序下警察权的行使有所不同。由于突发性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无序性、严重破坏性的特点,为使公安机关迅速有效地平息事端,防止其蔓延,必须赋予公安机关较之常态下更多更具强制力的警察权,使其在一定的原则下可以有条不紊地运用应急权力,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5.12"汶川大地震被困群众搜救工作的结束,灾民安置、物资救济、堰塞湖险情、震区防疫、恢复生产、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心理援助、生产力布局及产业调整、防灾减灾等灾后重建工作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中央政治局5月26日会议要求:"认真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危机决策是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政府的危机决策能力,对于有效应对危机、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及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设并分析“危机事件危害周期示意图”,可以看出危机事件包括预警、应急与善后三个阶段,应从事前顸警、事中应急、事后善后这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以提高我国政府的危机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立法整合各种相互冲突的法律价值,来确保来自常规行政的预防以及来自紧急行政的应急处理的理性化;通过对来自官僚主义的不良表现、政府预警管理的内在张力和政府预警机制法理框架等方面的法理分析,采取对公民权益减损程度最小化的方式,来最有效地防治突发公共事件,使之不再因政府的防范不力而那么频繁地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至于因紧急行政的应急处理不力而变得那么可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自立法的贡献变得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1.
预警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其功能在于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或遏制事件的发展。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其一,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应实行"谁监测,谁预警"的基本原则,以实现监测制度与预警制度的有效对接;其二,构建全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标准体系,完善预警标准的制定程序及其动态调整机制。其三,从行政应急强制和行政应急指导两方面,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后应急措施;其四,积极探索PPP模式在环境预警监测领域的适用,开展区域试点,加快推进环境预警监测社会化进程。将公众纳入会商机制当中,减少应急管理过程中"权力——权利"之间的摩擦。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已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探究和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等经验,科学构建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六项机制”,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已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探究和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等经验,科学构建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六项机制”,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群体性事件主要是公众情绪叠加的结果,因此,对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心理情绪进行疏导,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心理表现形式和动机,有针对性地提出疏导公众心理的有效方案,以期降低群体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政府危机管理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为摆脱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而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的过程。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危机发生前的监测预警机制、危机发生后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及总结评估机制等环节。同时,政府危机管理还应注意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务公开,加大投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公众与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来评价和测量地方政府绩效结果而构建一种制度框架。然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出现导向功利化、手段目的化及结果利益化的弊端,致使评估体系地方政府行为偏离公共导向、社会出现不稳定及央地关系发生失调。其实,现实中评估体系中的公众参与缺位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构建公众参与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我们可以有力地改变当前公众参政素质不高的现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铺垫公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中美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的研究情况可看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研究是服务于国家行政的,研究结果不公开发表;研究应由公立、中立研究机构承担;须长期追踪调查公众的社会态度;需要多学科学者参与。要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安全和治安管理特性的预警体系应该做到:由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警中心”,确立、编制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等。  相似文献   

18.
从中美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的研究情况可看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研究是服务于国家行政的.研究结果不公开发表;研究应由公立、中立研究机构承担;须长期追踪调查公众的社会态度;需要多学科学者参与.要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安全和治安管理特性的预警体系应该做到:由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警中心",确立、编制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等.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融资与负债问题是当前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地方政府融资和负债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拉动了区域GDP增长、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民计民生,但由于其自身经营收入及创利能力有限,债务的还款来源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偿债风险加剧。地方政府融资与债务风险防范有以下措施:一是构建安全的投融资平台;二是加强政府融资与负债的预警防范体系;三是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与负债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疆群体性事件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卓有成效,但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用、法律规定、应急处置、预警机制及评估善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细化预警标准,加强预案的演练和评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决策权,对处置权力进行更为具体的规范设定,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权力的司法审查和各类监督,为各种应急主体参与机制提供法律保障;重视公安部门的装备配置和自我防护,将自我防护训练和实战训练的考核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