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实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的途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现实社会主义具有不同于理想社会主义的特征,即空间的区域性、形式的民族性、过程的长期性、发展的跳跃性、道路的曲折性。现实社会主义是与当代资本主义并行发展的阶段,是整个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初始阶段,是理想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回顾 5 0年的探索历程 ,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次成功探索的实践 ;毛泽东用 2 0年时间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既取得历史性成就 ,又有重大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成功地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批驳了那些否定经济文化较不发达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的观点;指出斯大林和社会主义各国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超越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现失误的一个根本原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既克服超越发展阶段的错误观念,又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去统一认识、解决矛盾、澄清疑惑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 ,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线索。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综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辩证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应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原则、特征和标准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本质既定性及实现过程性的统一上,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表明 ,人们对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存在着许多误区 ,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因而要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与全面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全面发展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它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等。必须注重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梳理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促生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其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行基层民主,建设生态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启示,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改造后期由于工作过粗、过急,遗留了一些问题,在经济建设中,迫切要求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条件的经济改革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而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社会主义的主体是科学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是发展中的: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稳定,另一方面,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日显新潮。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包含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社会主义三个层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必将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好更快发展的核心价值导向和基本方法选择,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具体体现和科学规划,必将成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过程中提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逻辑性、包容性和主导性的鲜明内在特征,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构筑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与深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石和社会主义道德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最新、最科学的判断,但现在对他的研究还很不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弄清社会主义特征论、社会主义模式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相互关系。这三者既是历史的统一,也是逻辑的统一,这种统一能够科学地说明今天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反差,并能使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实践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进程经过了三个显著的时期:30年代兰格模式的形成时期;60-70年代苏东国家在计划经济内引入市场机制的时期;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在“市场机制中性论”和“联姻论”的基础上形成以市场为主导机制的当代新形态时期。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欧民主社会主义者为了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而进行的一次理论尝试,它虽然乌托邦色彩明显,空想性质显而易见,但其理论合理性的一面却可以给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以警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上,探讨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能否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 ,怎样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应对这三大挑战 ,2 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圆满解决了上述第一个历史课题 ,初步解决了第三个历史课题 ,暂未解决第二个历史课题。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目前还处于低潮 ,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不会因为历史的曲折和论敌的攻击而消亡 ,相反 ,它日益显示出真理的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 ,并且必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创新发展,主要方面有:一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发展;二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方面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党的建党纲领和领导方式及领导方法上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中介,在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展开。"社会主义价值"回答社会主义"对谁有什么好处",亦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认识和判断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社会主义价值的文化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的是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文化上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社会主义都是在落后国家建立而且都遇到一系列高难度课题、苏东剧变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等,都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具备: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实现的客观条件、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等。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理性地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思考,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加快我国政治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与实践从方法论上首先要进行黑格尔的“历史回溯”达到还原历史,然后是抽掉历史形成哲学意义上的一般性理论即伯恩施坦的“科学还原”,最后才是马克思的“实践还原”和“终极还原”即将理论运用于现实实践。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也应如此。为了保持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历史的连贯与统一,基于社会主义因素的分析将社会主义划为:理论抽象下的理想社会主义即经典社会主义、高度计划的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主义以及非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并发展了的社会主义因素。而社会主义因素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红线”。从社会主义因素而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则来区分作为目的性和工具性社会主义比抽象地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摆脱了传统认识的束缚、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明确了社会主叉发展目标同时为探索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拓展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