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技能力低下是欠发达地区走依靠科技进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突出问题。欠发达地区必须制定合理的支持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提升工业产业质量和层次 ,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通过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计财政预算来保证。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欠发达地区拟推行"公共服务项目实名制有价证卷"的政府补贴方法。从制约因素来认识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就要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要解决三个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子系统中基本公共品供给;界定各种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责任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1995—2011年中国财政科技投入数据可知,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科技比例不断上升;财政科技投入总额与投入力度东部地区均占据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利地位;人均财政科技投入差距不断上升,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因此,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合宜的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正确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是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前提。当前,欠发达地区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社会稳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着力化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必须构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特殊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欠发达地区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本身发展程度太低.因此,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中心地位,以人的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科技创新差异形成的生产力差距。科技创新带来的新科技、新产品和新优势有助于引领新常态下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发展。创新动力缺乏、科技体制约束、创新要素不足、融入实体经济不够影响了新常态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成效。借鉴东亚地区韩国和日本实施科技创新创造经济奇迹的经验以及国内东部地区突出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升级版的做法,实施差异化科技赶超战略将是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强化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本地新兴产业,大力开展区域间科技合作,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培育科技优势产业,将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表现为"三个掩盖"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高额递增,掩盖了农业的缓慢发展;二是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掩盖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严重滞后;三是典型大户和依靠资源致富的个别村的富裕繁荣,掩盖了大面上农民群众的相对贫困.这些问题主要是工作思路和操作层面上的原因造成的.为此,欠发达地区要努力推进传统工业新型化、特色农业市场化、城乡发展统筹化、基础投入公共化和劳务输出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欠发达地区代表的三宝村,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村民迫切改变的愿望,通过激发村民智慧,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推动了三宝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实现了落后地区乡村治理的失范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是对中央关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欠发达地区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抓手,必须持之以恒,不懈的抓下去。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而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存在着供给观念滞后、供给主体单一、城乡之间供给的不公平性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缺失等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以此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劳动创造价值,并日益成为当今世界价值创造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级复杂劳动的科技劳动不同于简单劳动,是高强度、高密度的脑力的消耗,能够创造更高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科学价值库理论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科技劳动在当代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深化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立在《拜杜法案》以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基础之上,它在理论层面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确立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引,在制度层面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提供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在应用层面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设计灵活多样的利益配置。对美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显著特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形成更多的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围绕新动能视角下科技创新所呈现出的重要特征,尝试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科技创新实力、潜力、影响力和活跃度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供给,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落后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也是环境犯罪控制的指导思想。经分析,环境犯罪具有行政从属性、伦理可谴责性、利弊同体性和科技发展特性。源于环境犯罪的矛盾特征,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环境犯罪控制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城乡就业问题解决的指南和思想武器。以安徽省为 例,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的基本态势可以概括为: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 需求将是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趋势的主要特点;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成为决定劳动力供求 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还存在个别产业、行业的劳动力短缺的特征。以上海市为 例,我国城镇地区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的基本态势可以归纳为:在考虑外来劳动力参与 就业竞争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大量过剩将是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趋势的主要特点;经济 增长速度的快慢也将成为决定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还存 在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对策就是在"五个统 筹"的前提下,寻求城乡就业良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展开,许多人误解乡村旅游,出现环境破坏、资金缺乏、法制不健全、产品单一、人才短缺等问题。要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乡村文化内涵,注重特色;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实行规模化经营;合理规划,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笔者由研究工业化而开始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问题,此后坚持长期跟踪研究。这些研究包括:从研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证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研究新技术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问题;等等。对研究工作的这种总结梳理,虽然展示的是一个长期致力于我国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研究学者的理论成果和探索历程,但也间接反映出我国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福州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发挥福州在海西全局中起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我们应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与区域科技竞争加剧,科学、合理地界定“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关系到国家与地区有关人才政策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文章通过对现代科技创新特征的分析,认为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熟悉国家或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的、科研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突出的创新团队领导者,分为前沿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科技产业化领军人才和复合型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并据此提出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的评价维度和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过分重视对西方科学技术层面的引进,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借鉴和发扬西方科学理性精神,在科学民主昌明的今天,出现了科学理性实用化、实证化、形式化、世俗化和工具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至今仍然缺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深刻反思当前我国科学理性精神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进一步发扬科学理性精神,形成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