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隐性德育的作用机制是潜移默化的,更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因此对警察院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警察院校隐性德育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实施:一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德育因素;二是教学活动中渗透隐性德育;三是发挥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两个方面即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高校隐性德育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领导集体的作风、品行,一线教师的行为,校园文化活动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隐性德育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以往的德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构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必须重视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建设,加强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对隐性课程的由来的研究着手,从中可以看出隐性课程是借"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教育中那些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非学术性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隐性课程的提出和发展都基于隐性教育,也就是突出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是中学德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设置并推进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开设隐性课程的内涵建设和功能为基点,对如何有效地加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与培养学生德育发展能力之间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就此分析设置和建设隐性课程对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形式在德育实践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加强党性修养是干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应大力加强对隐性课程的研究。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功能定位,决定了隐性课程在学院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注重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社会性、身心合一的特点为高校的隐性德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用这种变化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不仅在于规模大要有质量,体现质量的方面很多,根本是文化。隐性德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本质在培养人的德性,使品德渗透其生活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1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整体性教育经验,这种教育经验是由学校提供的,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或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暗示)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1.
加强德育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提高当前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方面,其中,隐性教育是非常符合当前德育教学特点的方法,应大力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隐性采访,让法律与你同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在当前新闻实践活动中尤为常见。由隐性采访引起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也日渐增多。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隐性采访,隐性采访要牵涉哪些法律,这是意欲进行隐性采访的记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开展隐性教育是实现自身育人目标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积极的隐性德育因素。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优良作风的隐性育人功能,必须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大力加强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群际环境和人际环境;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切实树立模范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侦查中的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侦查人员的头脑之中和特定的情境之下,以侦查经验、侦查直觉、侦查灵感、侦查思维为主要表现形式,难以或尚未被规范概括和广泛传播,在侦查破案活动中能发挥独特作用的知识。有些侦查隐性知识无法概括、提炼,如侦查思维、侦查意识、意志品质等,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或者靠学生自身的养成。当前公安院校学生侦查隐性知识的培养中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需要从提升教学理念、完善教师结构、改革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媒体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须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显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隐蔽、教育时空开放、教育过程持久等独特优越性.新媒体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极强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体现在本身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着手,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并且依托新媒体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当前应对新媒体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对德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升当前高校德育教学效果要做到:激发学习主体的潜能,改革德育教学内容,为迁移而学,遵循动机与学习的辨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素质,丰富德育教师教学技巧,重视隐性课程作用,塑造教师健全人格,结合德育内容改革,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丰富教师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以显性的环境伦理教育过程单一乏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减弱教育的时效性,隐性教育由于其内容的隐含性、方式的迂回性、效果的长久性等特征,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所以本文意在指出环境伦理教育教育中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高校环境伦理教育中隐性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隐性知识培育高校创新型人才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且具有情境依赖的知识,具有六个特点:意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偶然性,创造性。隐性知识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培养人才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基于隐性知识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具体途径: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导师制;创建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是公安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阐述隐性课程在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它与显性课程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合理开发并利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对于完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拓宽课程范围,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