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少年罪犯有其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社区矫正必须应用不同于成年罪犯的措施和方法。社会工作方法是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重要手段,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价值取向、工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对青少年罪犯的矫正过程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在分析对象某甲的矫正案例中,针对侵财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矫治模式,为我国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在分析对象某甲的矫正案例中,针对侵财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矫治模式,为我国青少年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3年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以来,这种新的行刑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被矫正群体,暴力型未成年矫正对象受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针对由此产生的不同于未成年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矫治对策,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通过对矫正对象L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社区矫正末期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被作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造手段加以运用,而青少年犯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犯罪群体,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与成年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犯的身心特点对其开展心理矫正工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象z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财产型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7月起我国开始试行在社区中改造罪犯,使其重新融入家庭、社区和社会的社区矫正制度以来,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实施单位主要是单一的司法行政部门,他们只能是对矫正对象进行惩罚,无法满足矫正对象的就业、心理和重新回归社会等基本需要,其质量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急需社会工作的介入,以使矫正对象能够更快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非监禁刑罚处置方式,以罪犯的复归社会为改造的最终目的,必然更加关注罪犯作为人的价值和权益,帮助罪犯消除不良心理,重塑其健全的人格,并最终使其重新融入社会。需要通过借鉴监狱系统心理矫治工作经验,从树立科学的矫正理念、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应规范、建设专业化心理矫治队伍、完善心理矫治工作内容等方面入手,来推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非监禁刑罚处置方式,以罪犯的复归社会为改造的最终目的,必然更加关注罪犯作为人的价值和权益,帮助罪犯消除不良心理,重塑其健全的人格,并最终使其重新融入社会。需要通过借鉴监狱系统心理矫治工作经验,从树立科学的矫正理念、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应规范、建设专业化心理矫治队伍、完善心理矫治工作内容等方面入手,来推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作为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瑰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矫正的特殊组成部分,通过社区矫正与未成年人服刑工作的结合,可以矫正未成年人的行为及心理。解决未成年人服刑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在立法系统性、管理制度独立性、对象适用广泛性、监管手段全面性等存在不足。可以借鉴国际社会未成人社区矫正经验,总结本土化的社区矫正谋略,探索地方实践模式,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必须明确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与普通刑事司法制度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变司法“超越”立法为通过立法引导和规范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力求使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成为一个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并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中科学、合理的理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家庭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家庭结构缺损或变迁,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容易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犯罪问题。从家庭社会角色出发,探索有效的家庭介入方法,与父母一起预防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在保护未成年犯罪人合法权益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以“相对合理主义”的立场分析实现未成年犯罪人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分析了建立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的合理性。我国刑诉法对这两项制度规定有所不足,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A市B法院两个年度审结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成年犯刑罚裁量中的实践问题,主要是未充分贯彻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从宽不足以及量刑失衡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实体上从严行使的定刑权及规范缺失,以及程序上量刑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制度性障碍。为此,有必要完善未成年犯刑罚裁量机制,既要完善刑事实体规范,确立未成年犯量刑之法律依据,也要注重完善未成年犯量刑程序性保障机制,确保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研究——以犯罪心理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家庭暴力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家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创伤、家庭教育缺陷和提供的不良示范促进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产生;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的认知偏离、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妨碍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论未成年人的犯罪与刑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犯刑事案件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具有较强的刑事司法依据,同样,作为犯罪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也是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具有显著的心理特殊性。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实施该制度的依据,在概括了我国当前实施该制度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乡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青少年犯罪的城乡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现象。据天津市 2 0世纪 9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调查及相关资料显示 ,在城市、环城和农村三个地区中 ,作为联结城市与农村过渡地区的“环城地区” ,已成为青少年犯罪较为独特的地区 ,其较高的犯罪率与犯罪的暴力性特征相对明显。而从城市与农村地区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看 ,犯罪人的年龄、性别、犯罪类型及被害人等方面的传统差异依然存在 ,异质性特征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网络游戏而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日益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实证分析角度,考量域外国家防控机制,为了实现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暴力犯罪的控制,应当建立未成年人涉网相关的专门法律规范,强化行政执法权,推行网络游戏相关规控制度,开展社会管控,对未成年人健康用网进行综合引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青少年犯罪率的急剧飙升、犯罪行为暴力程度的不断升级,少年法院逆向转处程序机制应运而生。有必要借助法律经济学成本—效益评估方法考察少年法院逆向转处的可行性。逆向转处的收益能够通过其他替代性方式获取,并不具有独占性的优势;其成本耗费超过了所预期的效益,不能适应青少年犯罪整体控制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