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治理理论及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意义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三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合作型供给模式及社会化主体主导型供给模式,并提出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应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供给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真实文化需求,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公正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既要振兴产业经济,更要振兴精神文化。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变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弊端越发凸显。因此,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重振农村公共文化,亟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组织为突破、市场资源为补充的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存在供给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供需脱节、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供给水平、供给效率等,使文化供给更加契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供给、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都有所提升,但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等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与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仍十分明显。由于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现实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特征明显,因此,实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例》或行动框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责、加强西部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治理机制,在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国家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是在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跟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近年来,伴随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社会化步伐亦不断加快,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由于起步探索时间较短,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政策引导、模式选择、绩效评估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当前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必要性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供给侧思维为引领来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我国的提升与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政策组织保障、设施网络建设、示范区创建以及惠民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当前无论是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状况还是从群众需求反馈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中还面临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以供给理念、供给结构、供给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具有不同的供给主体与路径。基于一个单位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历史的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单位制时期单一的行政化公共文化供给束缚了居民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单位转制社区以来,社区文化类"草根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企业搭台、文化唱戏"的兴起,成为弥补单一行政化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重要力量。研究认为,单位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应从行政"独奏"走向与社区"草根组织"、企业"合奏",形成单位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条件。在传统“非共享”思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覆盖不足、主体单一、内容悬浮、方式传统、效果娱乐等“离散化”困境。因此,亟须以“共享”思路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障乡村文化服务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信息基础与传统基础,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协同化、精准化、信息化、复合化,塑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式”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9.
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演变是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体竞合的社会结果,在嵌入信息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技术中,从价值链管理角度看,公共物品供给是一个多场域、多环节、多主体、全程化的协同合作整体治理创新体系和供给实践新形态。研究从价值链到公共物品价值链及其治理模式的内涵解读,比对揭示了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生成背景、需求响应度、主体关系、供给绩效、供给方法和供给主体能力的差异属性,以及公众消费需求导向、多维叠加流程、网络平台化组织技术手段、供给价值增值目标塑造和整体有机协同合作等特征。追溯其治理生成效应:公共物品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整体性治理及协同机制、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链供给生态圈和差异化优势、公共物品供需匹配及无缝衔接的三重效应、效能和价值双重目标框架下的"三性"治理逻辑是其合理嵌入的直接动因。并以利益协同、主体接点对接、需求管理及整体激励等策略实现对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的长效驱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民间主导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模式及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这些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渠道、创新方式,在融资、供给、治理等环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制度供给。对其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可资借鉴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创新金融手段,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丰富治理主体,完善多元治理结构;强化支持举措,促进平台作用发挥。中国可在立足自身国情与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对这些经验进行适度借鉴、吸收并转化为有针对性、适应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0年的历程中,从文化福利到文化权利再到文化治理的理念演进,推动了文化事业建设从文化统治到文化管理再到文化治理的逻辑和实践转型,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国模式。经过40年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确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快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性功能,在文化治理中促进社会和谐;以"文化+"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维创新,促进经济文化社会互促共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在文化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紧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但是郑州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城市文化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和传播力不强等问题。促进郑州市城市文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构筑城市底蕴,构筑以群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对外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营利性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参与的社区建设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体系中公共理性的缺失和传统科层制痼疾引发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市场、社区等不同范畴下的治理主体在各自治理逻辑引导下走向了非合作博弈,并在传统科层制的控制下陷入"向上负责"、"权责和供需双重失衡"以及"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困厄场域。立基国家——市场——社区的行为逻辑分析进而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治理中多重治理逻辑关系,在公共理性引导下构建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供给治理模式,转变传统科层治理狭隘空间,促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高效长效治理,推进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发展和完善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意义重大。经过社区公共物品政府主体的"单中心供给"转为"多中心供给",社区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厄。社会转型治理新形势要求深化和完善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合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多维度供给格局,从转变理念、明确方向、协调关系、创新方式和加强管控等方面创新协同供给思路,从培育协同合作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全程供应一体化等方面推进重点领域任务,实现多主体协同合作全面跃迁和整体供给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5.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群众基本民生需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S省B市为研究样本,经调研,其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实践中仍面临平台建设水平不高、功能不全,公共法律服务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部分服务供给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监督、评鉴机制尚待完善等一系列挑战。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相关经验,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需深化平台功能建设,提升平台服务运行能力;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常态化保障;创新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完善评鉴机制,提升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发展和完善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公共物品意义重大。经过社区公共物品政府主体的"单中心供给"转为"多中心供给",社区多主体协同合作供给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厄。社会转型治理新形势要求深化和完善社区公共物品多主体协同合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多维度供给格局,从转变理念、明确方向、协调关系、创新方式和加强管控等方面创新协同供给思路,从培育协同合作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以及促进全程供应一体化等方面推进重点领域任务,实现多主体协同合作全面跃迁和整体供给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着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偏差与矛盾。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公共文化提供者在决策、服务和考核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此,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在五个维度上完成必要的转向,即从"外部观看"转向文化共享式的移情理解,由整体化思维转向族群细分的视角,由沙盘图上的俯瞰转向流动中的生活秩序,从审阅数字化信息转向考察实际效果,由单方向的供给转向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使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契合,实现民生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顾客导向”视野下我国警察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提供警察服务这种垄断性公共物品的效率上面临着治理危机,在供给方式上存在着供给不足与顾客需求旺盛、公安产品性价比较低与顾客成本较高等问题,公安行政能力亟待提升。在政府治理模式以"顾客导向"为价值取向的背景下,分析我国警察服务现状,以期提升警察服务品质和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提供警察服务这种垄断性公共物品的效率上面临着治理危机,在供给方式上存在着供给不足与顾客需求旺盛、公安产品性价比较低与顾客成本较高等问题,公安行政能力亟待提升。在政府治理模式以"顾客导向"为价值取向的背景下,分析我国警察服务现状,以期提升警察的服务品质和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和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阶段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结合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提出加强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拓宽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渠道,培育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主体,创新"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四方面建议,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