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之路,其中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四化同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手段。成都在探索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工业化对城镇化支撑不足、工业化进程中的城镇配套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文以成都市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数据说明成都市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6月5日,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家成率调研组来成都就"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研究"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成都行政学院举行了课题座谈会,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平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成都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郭建平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3.
从城镇化的角度看,贵州省实施的城镇化集中安置型易地扶贫搬迁属于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一城镇化模式符合"先转型,后发展"的城镇化逻辑。根据这一逻辑,城镇化集中安置型易地扶贫搬迁的成败就在于搬迁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为例,以外生型城镇化理论和"先转型,后发展"理论为视角,以搬迁居民生计方式转型、生活方式转型和转型顾虑为线索,分析了城镇化集中安置型易地扶贫搬迁的措施、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首先谈一谈自己对新型城镇化取向的观察和自己的理解。中国现在需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特别是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明确地配之以"城乡一体化"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生态、人文质量要求。在我国以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成长的引擎和动力源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使城镇化过程更好地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传统城镇化以工业文明为依托,以工业扩张和城市扩容为内容,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滋生了诸多的生态问题和灾难。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共生共荣。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理性和智慧融入到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建构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才能建设健康、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成都在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鲜明强调抓"四化同步"的核心是抓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在新形势下,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论述了以下观点。"两化"良性互动,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有序升级和成功转变;就是时间上的同步演进、空间上的产城一体、布局上的功能分区、产业上的三产融合;就是重大产业发展空间分布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相协调,在现阶段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1):F0002-F0002
<正>《成都行政学院学报》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行政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省级学术理论期刊(双月刊)。本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成都,面向全国,着重反映全国及成都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为切入点,促进基础理论和各学科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力图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成果奉献给读者。特色栏目有"(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成都发展研究"、"政府与经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夹江县以培育壮大陶瓷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在经营城市的思路、措施上有一些新突破。 一、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1.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经营城市全力创造条件。城市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经营城市,加快城镇化,必须要以相当实力的产业经济作支撑。近年来,我县通过培育壮大陶瓷支柱产业,为经营城市创造了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工业发展滞后制约了我县城镇化进程,特别是1992年以前,基本上没有旧城改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构性变迁和一系列治理难题对传统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成都社区治理创新中的"三治融合"实践,以社区公共议题为切入点,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整合式治理思路,为破解城市社区治理困境提供了新的方案选择。进一步推动"三治融合"创新既需要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框架,也需要为融合共治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还需要培育社区公共精神等,即在制度环境、组织结构和文化基础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三治融合"的有效运行,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一系列动力因素,同时受资源、环境、人口关系的脆弱性等因素制约,是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安居"、"乐业"和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8年来,成都探索了一条以"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统筹城乡改革的"三部曲"。成都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不仅令世人瞩目;而且形成了有示范意义并被有关部门赞誉的"成都经验",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城市与乡村共繁荣、经济与社会同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科学发展路径,为全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与法制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论文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及成都农村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现状;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加快成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意义;第三部分从优化我市城镇体系总体结构、搞好城镇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坚持以点带面、夯实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分析论证加快成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  相似文献   

14.
成都学就是以成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目前众多的以单体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城市地方学中,成都学是一个广泛受人关注的学科。成都学具备构建学科的基础条件,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背景下,构建成都学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表现。随着中国的崛起,成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而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成都特色的"成都学",体现了成都人的改革开放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构建"成都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青白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其城乡格局日益清晰、主导产业初具雏形、城镇综合承载力稳步提升,但要解决城镇化质量不高、水平滞后、进程缓慢等深层次问题,必须强化产业支撑以增强城镇化动力,突出服务保障,增强城镇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行政学院2013年春季县级政府领导干部培训班以"积极稳妥推进陕西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全体学员与参会领导一起,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陕西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经验、陕西城镇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陕西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农民工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解决新型城镇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中国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从"晋江经验"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晋江市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城镇化价值理念,以人民利益最大化做为城镇化的出发点与归结点,统筹城乡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城镇基础建设、社会建设和市域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朝着国际化、创新型、高品质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