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乃新先生首创的“经济法之内物权理论”打破了传统民法物权的神圣性,提出了全面而独到的理论——传统物权法理论只有外物权的狭义物权,对作为人为孳息的“存在于人体之内”的劳动力权没有界定,而劳动力权是第一人权,是经济法内物权,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内物权理论是基于法权理论之上的现代物权理论。是对传统物权理论的深化与突破。经济法之内物权是经济法所需确认和保护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经济法领域和实践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有利于开发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有利于调动亿万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现代不动产物权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为此,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等一般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旨在有助于加快我国现代不动产物权立法的进程,推动现代物权法学理论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物权作为一种典型的私权,在现代国家无不受到全面的保护。而物权的社会化,导致了行政权力涉足物权领域,而行政权在物权领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消极作用的集中表现就是行政权被滥用,侵犯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抑制行政权的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必须通过多种控制手段对其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4.
发展不充分的压力迫使物权制度变革:现行物权向现代物权提升。分享经济的实质是分享权利,排他性物权却拒绝权利开放。依物权"状态二元结构"模型,将总体物权按归属物权与利用物权进行"二元分置",排他性静态归属物权与开放性动态利用物权分别独立。以不完全契约的物权意思表示,从现行物权中分离动态利用物权并保障其独立运行;明确动态利用物权的独立地位并将其置于社会公众领域,让权利便于辨识、分享并能形成竞争性利用格局。多功能属性的利用物权表现为系列物权行为、物权变动意思,权利行为的相互性与社会化需要物权立法安排运行轨道。分置并认可利用物权的独立与开放等特性,可让农地"三权分置"问题定分止争。  相似文献   

5.
静态物权归属的绝对性与动态物权利用的相对性构成物权状态;物权利用的社会性决定了物权社会化,给物权利用负担义务的限制是社会化的基本形式。社会化的功能是内化物权利用的经济负外部性,其目标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公共福利最优;物权附属权利又负担义务的物权制度二元结构的建立是社会化的基础。众多公法对物权利用负担义务的依据只能是宪法,限制物权利用的广泛性和根本性决定了宪法设立的必要性,规定物权利用负担义务是世界现代宪法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物权公示原则是现代各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所奉行的重要原则,此项原则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来源于交易安全的保护。对物权公示制度的历史发展予以考察,物权公示的价值在于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7.
物权登记是物权变动的公示性手段,在登记生效主义模式下,由于其直接关涉物权的变动与归属因而具有司法性,而我国的物权登记却具有强行政性特质,这一点与物权登记的原本属性不符,应当对之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有限合伙人针对其持有的私募有限合伙基金合伙份额,享有合伙份额权,这类似于公司股东针对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股权。该合伙份额权是一项重要的个人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可以准用物权规则。有限合伙人基于该合伙份额享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体现了对投资者退出权利的保护和合伙份额交换价值的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组织体对传统物权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物权理论和规则同时对现代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和回应。  相似文献   

9.
论用益物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益物权是大陆法系各国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现代社会 ,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逐渐成为物权法中的核心制度。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 ,用益物权的种类不断发生变化 ,其权能也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物权请求权发轫于罗马法的诉权,以对物之诉和对人之诉存在于罗马法.尽管物权请求权承继罗马诉权的程序功能,且得诉权之行使方可实现,但是物权请求权非因之而附着于诉权,而是独立于诉权,发展为横跨实体权利与诉讼程序之间的桥梁,为物权的顺利实现提供服务和保障.但物权请求权不附属于物权,也非物权的效力所致,它是异于物权的.在物权存续期间,于一物的同一类型的物权请求权因同质的侵害行为会反复出现,但基于物权请求权的相对性和相对人的变化,此时的物权请求权与彼时的物权请求权并非同质,物权请求权是一种相对独立于物权的请求权.正是基于物权请求权的此等属性,物权请求权才可能成为诉讼时效的客体.  相似文献   

11.
罗马法上的解除约款在我国称之为流质契约,大陆法系国家承袭罗马法传统,大多对其持禁止态度。近来有学者从对自由意志之维护和担保权实现之效率角度出发,要求废除解除约款之禁令。我国目前保障制度不健全,商品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但诚信制度建设缺失,允许解除约款易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失公平。  相似文献   

12.
罗马法上的人格概念,是依附于人(主体)又区别于人的概念,在罗马法中人的身份作为生物人与自然人的连接点,充当了界定适格者并使其成为法律主体的前提与方法。市民社会中的身份制度为罗马法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这使得古罗马法中的人格成为了组织社会身份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衰落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罗马帝国灭亡直接导致了罗马法的衰落 ,但从构建理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就会发现罗马法衰微的更深层次原因 :其一 ,罗马法没有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 ,导致在实践中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分权制衡和监督机制 ;其二 ,从罗马政体形式上看 ,国家权力仍被少数人控制不可能实现法治 ;其三 ,罗马经济在本质上是农业经济 ,农业衰落导致罗马法逐渐推动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其四 ,罗马法的自身局限性导致它不可能作为一种良法形态长久地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4.
经历千余年发展进步的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精邃的理念深深地征服着后世各国民法学者,被称作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为法律行为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和客观条件,探究罗马法在法律制度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领会和理解法律行为制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与罗马法受到高度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马法中法律解释权的配置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罗马法的分期来归纳,其法律解释权的配置状况可以概括为:王政时期与共和国前期僧侣团掌握法律解释权,共和国后期法学家实际上拥有法律解释权,帝政前期法学家公开掌握法律解释权,帝政后期法律解释权由法学家转至皇帝。罗马的司法者一度拥有法律解释权。纵观罗马法中法律解释权配置的演变可以看出,罗马法的发展与法学家掌握解释权具有相生相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永佃权系罗马法之用益物权,其充分保护了罗马时期的财产关系并扩大了其所有权权能。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已迟滞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亟需加以改进;鉴于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罗马法永佃权存在天然的相似性,故充分借鉴该制度以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极具现实可行性,此举对最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乃及农村城镇化均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马法的复兴是对优士丁尼《国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的大规模的研究和继受。对西欧大陆各国特别是德、法两国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并为世界法律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国际法体系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历史上的资源。其中,罗马法为近代国际法的成长奠定了理论、制度和法律精神上的深厚基础。首先,近代国际法的概 念和范畴与罗马“万民法”息息相关;其次,罗马法中民事权利主体平等、契约自由、保护私 产、侵权责任等重要的私法原则和制度经由格劳秀斯等近代国际法学家的移植、解释与演绎逐渐演变为近代国际法中的重要规则;更为重要的是,源自罗马法的平等、公平正义等重要法律理念和法律精神在罗马法和国际法的互动影响中,引领着近代国际法在数百年间向着文明与和平的主题不断进化和发展。探讨罗马法对近代国际法成长历程中的多元影响,对于理解国内国际法律秩序,丰富国际法话语体系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方向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可以追溯到罗马法。当今各国均依罗马法模型建立了自己的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但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以及英美等典型国家的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法律规定,提出完善我国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是一种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哲学,重体系和缜严的逻辑思辨,世俗伦理从未获得独立发展,此其在古罗马时期应社会和政治需要而让位并服务于基督教——一种神本世俗哲学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