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对经济崇拜的高涨和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当下发生的三鹿毒奶粉致婴幼儿尿结石甚至肾衰竭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三鹿毒奶粉事件折射出政府监管食品安全制度的不足,值得我们深思。当务之急,是应当尽快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建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监管中存在很多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验,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做到:改革现有的监管体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现有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行良好生产规范(GMP)管理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管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督制度,确保人们吃到安全放心食品。  相似文献   

3.
我国刚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全方位地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其着力点是从“秩序”到“人”的观念变迁。其实施的主要路径有:食品安全的依据是食品安全标准到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的质量是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全程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分段与统一监管相结合的基本框架。在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系列问题:统一与分段监管、多主体监管、法律法规冲突、食品安全标准与合格评定、企业标准备案制度、食品安全标准与WTO规则衔接以及巨额赔偿促自律等。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一个社会系统体系,需要观念的转变、国家管理模式的转型、企业与民众的自觉及努力。  相似文献   

4.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之一。基于分析欧盟在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三个方面的做法,从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行"从田头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综合管理,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事关公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到了21世纪,随着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的突发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俨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全面、系统和科学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头等重要的。在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1年颁发的《刑法修正案(八)》让食品安全监管走向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但遗憾的是,问题食品还是屡禁不止,甚至反而有逾演逾烈之势。自2012年以来,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年度"重灾区"——从"红牛添加门"到"雅培奶粉的酪蛋白疑云",从"又见地沟油"到"老酸奶还是老皮鞋",从"酒鬼酒塑化剂"到"速成鸡和快大鸭"。步步紧逼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很愤怒,政府感到很冤枉。这些年着实做了很多工作,为何却收效甚微?本刊设立"食品安全的立法与监管"专题,几位作者在法学视野下对食品安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讨论,包括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模式的缺陷、从法社会学角度来剖析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加强食品安全的地方立法、完善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了民众的神经,也促使中国政府不断加力整治。从高层严词痛批行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强调“重典治乱”;到各地各部门紧密部署,强调政府监管职责。中国正在打响一场“史上最严厉”的“餐桌保卫战”。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源头上决定了一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透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权化"态势,分析其性质定位、职责权限以及实权化的法律依据,反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相关问题,尝试为我国饱受诟病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探索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中政府监管制度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纵览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现状,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内部制度衔接、其他主体衔接提出具体的对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制度的合理衔接对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机关对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活动"应当作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体内容,而"公民的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与"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则不宜作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体内容。"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观方面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几个要素。要彻底搞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内容,至少应当明确有哪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哪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有哪些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等几个问题。从两高司法解释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名称来观察,其罪过形式应确定为"过失",具体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两种,它属于"监督过失"范畴。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非结构性等特质,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强调统一性、协调性与整体性。尽管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处于不断变革调整中,监管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碎片化"样态,成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渊薮。这种现实样态,表现为责任理念的碎片化、资源配置的碎片化、监管主体的碎片化、体制改革的碎片化等。从这种样态形成的内在机理看,合作精神的缺失、监管路径依赖、软预算约束,以及官僚体制的封闭性等因素,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的再生产。防治食品安全监管的碎片化,需要引入整体性治理的基本思路与理论框架,从推进责任理念的修正与培育、监管主体的调适与整合、监管机制的再造与运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重塑等方面下功夫,以落实食品安全的善治目标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