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食品安全案件中食品生产者、销售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为合同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为侵权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根据具体情况既可附加于合同责任又可附加于侵权责任中。三法所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在构成要件、赔偿范围方面各有不同。在构成竞合的情况下,在合同责任内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应为特别法;在侵权责任内部,应当允许受害人根据个案选择适用《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或《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对华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案件中,将重复计算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的举证责任错误地加诸中方.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程序属于行政调查,而非正式行政裁决,不能适用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举证责任规则,而应由行政调查机关对待查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在事实真伪不明时,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因此...  相似文献   

3.
明确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在国家赔偿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无疑是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的一大亮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案件在一般情况下适用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此无疑与现代举证责任分配之基本理论相合。同时,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亦考虑到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能力之差异,从而加重了特定情形下赔偿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此外,赔偿义务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应当扩大到因赔偿义务机关办理案件的程序不完备或因受害人人身自由被限制导致赔偿请求人无法证明的所有事实。  相似文献   

4.
举证责任的功能与举证责任的性质应当区分开来,前者是为促进案件事实的发现,并为在事实真伪不明时确定由哪一方承担败诉的风险,从而为法院裁判提供方向性的提示;后者则是确定当事人在公法上的义务,要求当事人协助法院发现真实.为实现公平和公正,应当综合举证责任分配的两大学说,完善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中,最大难点在于案件事实的认定。由于对此类案件缺乏统一的事实审查思路和证据分析标准,加之法官个体主观认知的不同,往往导致类似案件难以得到相似处理。因此,需要以更加具体地界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转换规则来明晰民间借贷案件的事实审查思路,以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规则或理论上的共识,来规范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颇为随意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 ,被告对具体行政不作为行为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 ,原告对某些待证事实也要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行为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进行。被告与原告举证不能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对于应适用的法律等事项及某些待认的案件事实,按一定程序直接确定其为事实,从而免除当事人相应的举证责任的一种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8.
举证责任作为民事诉讼的核心,在案件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举证责任主体的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举证责任转换制度等对当事人双方的实体权利产生重大影响。法官在审理裁判案件时,要充分考虑客观现实,依据公平理念,借助经验法则,将举证责任在诉讼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适当的分配,实现最利于发现案件实体真实的价值追求和法的正义的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9.
举证责任是指诉讼中的一方或双方基于主张事实向审判机关提出证据的责任。 举证责任制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在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这样两条规则:(一)提出诉讼主张的人应对其主张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产品灭失"类案件中,直接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和《证据规定》关于"产品缺陷"的举证规则都不能完成原、被告双方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谁主张,谁举证"加大了原告的举证负担,而《证据规定》则忽视了对因果关系证明的分配,且导致被告基本上必将承担责任的不合理后果。通过"事实自证"规则的引入,以让事实说话为进路,架起"谁主张,谁举证"和"责任倒置"规则之间的桥梁,则能解决这一难题,合理分配"产品灭失"类案件中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事实认定的难题常常成为正确处理案件的障碍。虽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可以让法官不难得出判决结果,但在事实不清与分配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之间,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很大。于是,产生两种法官,优秀而智慧的法官会把自由裁量运用到极致,保守的法官会穷尽法律规范却依然难以在事实与适用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法律虽然就裁量给予一定的指引,可是,裁量的真谛在于"自由"二字,即主观性活动,如果裁量时所依赖的客观性材料少,那么,除实体法上的指引外,更需要程序法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诉讼相比具有其特殊性,行政程序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冲突。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从证明对象上入手, 将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分为“先前事实”和“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事实”,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对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内容的理解,学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分歧.有的学者对该条所列出的八类侵权诉讼案件,都认为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案件.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在此根据法理和自己的体会提出一些见解与学者们商榷.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贯彻和准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原则,才能坚决捍卫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价值,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车内空气有害物质超标致人损害构成产品侵权,而不是环境污染侵权。在该类案件中,受害人很难跳出败诉的风险圈,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对产品缺陷、缺陷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并没有规定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于是,受害人面对高难度的缺陷和因果关系证明,无可避免地以败诉告终。因此,产品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应变革,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证明产品不存在缺陷、产品缺陷和损害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刑讯逼供的防范应从刑讯逼供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寻找出路.在法庭审判中,应当确立对刑讯逼供事实的附带性审查程序,被告承担初始推进性(程序启动)的举证责任,控诉方承担刑讯逼供事实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在刑讯逼供类犯罪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刑讯逼供事实不存在的举证责任.此外,刑讯逼供的防范还需辅以一系列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举证责任的概念在三大诉讼法中应当是统一的 ,其含义为 :法律事先为各方当事人配置提供证据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不能履行该义务 ,则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不利后果的责任。因此举证责任不是一种单一的责任 ,而是多种责任的综合体。举证责任作为一种诉讼裁判机制 ,它的功能有二 :一是在诉讼开始时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 ,以便裁判者查明案件事实 ;二是在审判结束而事实真相仍不明确时 ,使裁判者作出明确的判决。这两方面的结合 ,才是举证责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桂人研 《人事天地》2010,(23):26-27
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诉讼主体、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终局裁决的认定标准、仲裁与诉讼的相互衔接机制等五方面内容进行了规定。为了领会该司法解释精神,我们约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证据规定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内涵模糊不清,建议确立结果责任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原则。证明标准的缺失加剧了举证责任的不确定,建议区分起诉人的初步证明责任和原告的举证责任。证据规定遗漏了因事实行为引发的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建议增补完善。原告对某些程序性事实应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9.
司法认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据法上所普遍适用的就某些特定的案件事实由法官直接加以确认 ,从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诉讼规则。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立法与研究同外国相比差距较大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客观地界定司法认知的对象范围 ,尚需深入研究。笔者认为 ,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对象有事实和法律两方面。事实范围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司法事实、政府事实、易于获知的事实 ;法律范围包括本国法、国际条约和惯例、外国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适用该条规定时 ,正确理解“欺诈行为”这一术语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欺诈行为、欺诈消费者行为及侵权行为中的欺诈行为 ,三者的含义和构成要件不同 ,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所规定的赔偿责任应属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