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福利服务是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南京市社区服务的快速发展、理念更新和供给方式转变推动了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同时,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也面临着服务能力与社区需求的矛盾、公益性取向与市场化运作的矛盾以及福利服务行政任务化与社会化的矛盾。我们认为社区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发展的方向,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从"扶危济困"到"增进福祉"的目标转变;从"弱势群体"到"全体居民"的对象转变;从"公共服务"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转变;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机制转变;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政府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澳门社区公共服务由政府与民间不同的机构共同提供,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机制,促成社区与政府在社区服务及建设方面产生良好的互动。同时,不但社区的公共服务满足了居民社会化的生活需求,而且切适的服务提高了公众参与社区的积极性,多元化的社区服务还有助于实现居民社会福利服务的深化发展。探讨澳门社区特色的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经验,分析社会组织结构形式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利弊,探究公共服务中的合理配置、服务系统的规范、参与程序的弊端与利益保障等问题,能够总结出澳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治理的经验,适当调整民间社团的参与机制,以便推向社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养老政策体系框架下,社区居家养老存在多元主体的参与困境,政府、市场、社区以及家庭责权不明、界限模糊。基于此,从福利多元主义框架入手,明晰政府主体的参与边界,平衡市场逐利性与福利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提高社区参与的主体性自觉,提升家庭主体的参与意愿和能力,可以对社区居家养老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区服务业对调整我区产业结构,拓宽就业领域,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服务应走产业化与非产业化并重之路。对于面向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以及社区其他成员的福利公益性服务,应继续倡导和扶助,实行非产业化的无偿或低偿服务。同时应加快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凡是居民确有需求又有能力支付的服务项目,都可以考虑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当然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省市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进,从城区的角度,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积极拓展社区服务新领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实体。三是加快培育社区服务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围绕社区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区服务创业主体。  相似文献   

5.
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保障民生稳定和社会和谐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着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参与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并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服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社区服务的视角下探究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原因、特色及作用,有利于推进社区改革,提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地位,为社区提供新的服务方法与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建立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社区服务平台,使其参与社区服务,帮助政府化解社会难题,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有益补充。在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下,围绕服务,通过平台构建、人才培育和载体设计“三大工程”建设,建立起社区服务的组织平台、服务社区的人才队伍和开展社区服务的项目载体,探索出基层公共服务运行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区服务共同生产在社区服务供给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激发公众社区参与之外,也有助于提升社区服务供给绩效与规模。通过上海市R社区微更新项目探索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发现:个人性和结构性因素、催化性因素、激励性因素和反馈性因素共同构成社区服务共同生产的形成机制。社区居民在个人参与需求、责任感与关联感,以及社区社会资本和参与网络的驱动下,受到触媒作用和社会学习的催化,并得到基层政权的物质资源和政治资源赋能,从而形成共同生产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社区为参与者提供的内外部激励因素,以及从阶段性参与反馈中得到的效能感,能够进一步使社区服务共同生产形成持续性的闭环。因此,社区服务中不仅需要拓展公众参与的效能和空间,也需要基层组织转变引领机制,进一步赋能和助推公众的共同生产行动,在满足公众对美好社区生活向往的同时,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社区服务界定为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化服务的组合,对"营利"性的商业服务与"福利"性的公共服务加以区分。在此基础上,针对成都市社区服务近20年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社区服务业定位不准、政府投入不足、设施配备水平低、管理机制不顺、商业化服务规划缺乏、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认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失业者、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他们在社会资源获取和社会生活参与等方面有着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存在着大量的社会服务需求,被认为是当前我国各类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和受体.但是近年来的一些实证研究显示,在城市社区建设中,随着民主参与和社区服务的扩大,人们发现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在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服务中的参与认同,包括志愿服务的参与认同,却高于在职职工等社会主流群体.这种现象表明,社会弱势群体不仅是社会服务的受体而且是积极的参与主体,通过社区民主参与和福利保障的平台,广泛吸引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协调发展产生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最大的理论创新是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实现两个目标的核心。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社区福利体系是狭义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等16个部委首次发布国家级《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标志2016年成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元年,中国城乡社区福利和追求生活质量时代来临,反映中国社会正在由1980年代的“社区服务”,经由1990年代的“社区建设”,进入2010年代的“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时代”。如何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如何推进社区福利与幸福和谐社区建设运动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社区福利体系与美好和谐社区既是和谐美好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础部分,又是构建美好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还是观察美好和谐社会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最佳视角。构建美好和谐社会、幸福和谐社区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活动“不约而同”聚焦社会福利与社区福利制度建设。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决定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中心性质、定位、地位、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服务要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的,服务需求决定了社区服务的立足点。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才能更有效地推进社区服务的发展,更快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为此,本文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调查,对赣州市中心城区40个社区的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在了解居民社区服务需求情况下,得出政府必须履行规划者、主导者职责的判断,并从需求方出发探讨政府引导的社区服务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研究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而重塑由政府介入、市场参与、组织发展与居民集体行动构成的社区治理新结构则是其要点。政府是引导者、服务者与监管者,提供基础性社区服务;市场是资源的主要供应者,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多样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的补充者与调节器,通过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社区居民是社区事务的参与者,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在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新治理结构下,依靠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多元主体民主协商、通力合作,进而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浙江基于数字化改革重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文章以嘉兴市秀洲区“安心养”为老服务品牌为例,从数字治理理论出发分析“重新整合”“整体主义”和“数字化”三方面具体落地赋能居家社区养老实践,结合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讨论数字赋能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践中构建起平台重塑机制、资源优化机制和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而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体现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与世界上成熟的社区服务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社区服务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社区服务的概念、产生的背景、主体和功能,来探究当前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的对策。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几种关系的比较,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社区居民构成越来越复杂,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传统的由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直接或间接提供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公共服务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从社区治理实际出发,探讨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现公平公正、民主合作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是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工作主体从"一元化"到"多元化",工作向度从"单向主导"到"多向共享",工作本质从"集权化"到"分权化",工作格局从"政策化"到"法治化",工作目的从"工具化"到"价值化"。因此,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现代化价值取向、工作主体、工作目标、工作特征、工作内容、工作制度等要素的考量,确立"社区本位"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合作"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共治共享格局,形成法律规则和道德规范相结合的社区矫正教育机制,是社区矫正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国家公共服务资源惠及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对小康社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采集、服务供给和评估监督机制。实现多元服务供给主体的良性协作,关键是要明确社区服务的需求表达、服务供给和评估监督中各主体的定位与作用,形成责任边界明晰、相互分工协作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及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社会治理必须以社区治理为支撑。但目前社区治理普遍存在着多元共治机制尚未形成、缺乏社区规范化标准、信息化建设未与时俱进等发展困境。对此,应当以多元化、标准化、智慧化系统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架构、标准化的社区服务体系以及智慧化社区治理平台,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智慧社区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建立的新型社区形态,也是一种社区管理创新模式。当前,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我国智慧社区发展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挑战。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发展,要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发展总体架构;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智慧社区共建机制;健全市场化投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为智慧社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技术革新应用,提升社区服务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养老服务压力在社区层面的下沉,实现价值共创成为应对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离散化和社会参与空间压缩化等问题的必然要求。以社区养老服务的本土实践为基础,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是一项重要议题。采用探索性双案例研究方法,对两个社区的养老服务实践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多重因素驱动、统合型联动、运行策略保障和服务成果共享四个维度层层递进,构成社区养老服务价值共创“发起—运作—结果”的过程脉络,揭示了社区养老服务价值共创以情境触发为基础,通过“一核多元”主体结构和共同行动耦合措施来实现服务效能拓展的内在机理。价值共创视角为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本土实践语境下基层党组织的耦合中枢作用是区别于西方公共价值共创模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