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的三大理论基石。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基本性质,政党理论奠定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重要机构的体制地位,民主政治理论奠定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形式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民主形式之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有契合性,又存在根本的不同,合理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的协商民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民主形式之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有契合性,又存在本质不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协商民主,是发展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特殊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分析探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有助于丰富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多维探讨。本文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两者的基泰理念辨析入手,充分汲取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精神,分析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展示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特色与优势,以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时代意义。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它应当也必然成为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建设,不断增强人民政协的生机活力,使之在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中充分发挥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实现形式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人民政协履行自身职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是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在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扩大了公民有序参政的制度渠道,是整合政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纽带。必须通过人民政协的民主机制建设,改革和完善人民政协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本研究对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政治框架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并对进一步践行好人民政协协商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七条原则。《意见》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这对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对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协商民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这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安排既是对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回应,更是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总结。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一主要职能,为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说,协商民主离不开人民政协的广泛参与,而人民政协又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它是由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所决定的。特别是人民政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的制度环境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认真分析60年来人民政协的制度环境,对于促进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的理论渊源之一,本文就马克思的民主观与人民政协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做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民主理论及其演变与当代中国协商政治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西方民主理论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范的民主理论向经验的民主理论的转换,由关注实质民主向关注程序民主转换,人们放弃了理想主义式的民主价值探讨,而追求对民主的实证分析。当代西方学者对程序民主的探讨,不仅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理解和认识我国的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理论背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实现了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又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政治。运用好人民政协这一协商政治组织形式和民主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力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政协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有效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促进民主法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推动人民政协工作的开展,是新时期各级政协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共十七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将人民政协提到一个更高位置。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深入开展,值得我们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白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民参与政治的形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力量的伟大创造,它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族各界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此外,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巨大的包容性和民主协商性的特点。这些使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具有天然的联系,它是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要发挥政协作用,首先要提高认识,重视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人民政协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职能。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作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新中国的重要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将肩负着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壮大,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这样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制度化是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点方向。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逻辑、在人民民主理论的框架内来建构其基本原则。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设计的价值诉求是巩固统一战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要保证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必须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的主体构成;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充分反映我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形式、程序和组织实施工作要符合人民政协实现政治协商职能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成功表达,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即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共同的价值支点呈现出理论基础的互嵌性,人民政协的独特属性贯通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各渠道,人民政协的制度程序搭建了贯穿人民民主全过程的广阔平台,人民政协的基层实践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政协应有新担当新作为,包括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构建民主政治中国话语体系;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养,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效能;创新政协协商工作方式,实现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协商;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流程,推动不同协商渠道之间对接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