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初安徽桐城医家余霖所著的《疫疹一得》,对热疫的证治作了系统的论述。热疫以肺胃为窝巢,因胃为十二经之海,故其热毒之邪每每淫及十二经,戕害百骸,从而出现种种变态无恒的恶候。鉴于余氏治疗多以清瘟败毒饮为基本方,其变化主要在“按症加减”中,故对此探讨就成为研究余氏治疫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疫症恶候共五十二症,除腹痛不已、舌长、战汗外,其余四十九症余氏皆以清瘟败毒饮加量(指重用某些药物)或再加味治之。清瘟败毒饮系白虎汤、凉膈散、黄连解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法治疗疹热郁血分型玫瑰糠的疗效。方法:以清瘟败毒饮合土槐饮加减治疗热郁血分型玫瑰糠疹,并与口服西可韦(盐酸西替利嗪)、外用止痒洗剂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热凉血法治疗玫瑰糠疹热郁血分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1.暑邪刼夺血分 李××,男,19岁,社员。1965年8月14日就诊。患者三天前在酷日下劳动,晚即壮热头痛,汗出淋漓,口渴引饮,当地药农给草药一帖(药物不详),其热持续不解,小便极少,延至次日晚,复神志不清,今晨口鼻出血,急邀余诊.见其面赤肢厥,答非所问,胸、背、颈部出现红紫斑点,体温40.2℃,身热如燔,尺肤如灼,脉细微数,舌质绛干。病势险恶,余急投凉血散血、清心开窍之剂,选用余氏犀地清络饮加减。药用:水牛角100克,生地、麦冬各30克,丹皮、赤芍、桃仁、淡竹叶、菖蒲、郁金、紫草各10克,茅根50克,灯芯5寸。日进二剂。服药前先服童便一杯,灌下紫雪月1支。  相似文献   

4.
杏仁味苦、性温,归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言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但仲景将其与它药精当配伍,有效地扩大了它的运用范围。本文试以仲景部分方剂为例,对此做—浅析 一、解表宣肺散邪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脉浮者,仲景往往以杏仁、麻黄并用,开腠理、宣肺气。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文蛤汤、麻黄加术汤等,均是以麻杏并用,治疗外感风寒者。许宏论麻黄汤云:“麻黄味苦辛,专主发汗,故用之为君;桂枝味辛热,以辛热之气佐之散寒邪,用之为臣;杏  相似文献   

5.
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术后痛经86例陈美蓉(安徽省宁国县中医院242300)关键词加减膈下逐瘀汤;子宫术后痛经痛经,可因人工流产、宫内置节育器等子宫手术为诱因,引起以经前或经期少腹部疼痛,其病机气滞血瘀。1991~1995年,笔者对这类痛经,用“加减...  相似文献   

6.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为了说明阳气失常在外感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举了四种外感病的病因病机及主证,即:“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此段论述颇为精当,然明代吴昆认为其中存有错简,在《吴注黄帝内经素问》中作了更动,把“因于寒”三字移至“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前,把“欲如运枢……”十二字移接上段,此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现中医院校各版教材对吴昆的更动基本上都作肯定性的介绍。但愚以为吴昆此举是改是成非,且不说其无考证之据,仅从文理、医理上分析,也是不可笃信。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证中,曾治愈一些高热患者。现择其数例,以就正于同道。 1.风热外感 治宜轻宣 朱某,男,26天,患儿于五天前开始发热,朝轻暮重,体温波动在38.5℃~40.5℃之间,鼻塞流涕,经用青霉素及对症处理4天,热势有增无减,于1983年11月4日晚邀余往诊,查体温39.7℃,烦躁,有汗不解,面红唇干,鼻翼搧动,呼吸急促,腹膨,大便夹有未消化奶瓣,苔薄腻微黄,指纹浮浅而红,血白细胞总数13.8×10~9/L(13800mm~(-3)),中性54%,淋巴46%。证系风热外感,肺卫失宣,治宜辛凉解表,宣肺达邪。以桑菊饮加减:桑叶、贯众各4.5g,菊  相似文献   

8.
试谈汗法     
汗法,它是通过内服或外用方药,或其它治疗手段,使机体适当出汗,以收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治法。本文拟就内服药物发汗作一阐述。 汗法的发展 汗法首见《内经》,如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由于外邪犯人一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而发汗则有开泄腠理、调和营卫、解表驱邪、调整阴阳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外邪的进一步传变。《内经》中所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相似文献   

9.
郑渭占,字梦熊(1882——1966),晚年自号松巢老人,为西园喉科之后裔,积六十年之临床经验,名著于徽浙之间。笔者整理其医案数以千计,初具体会,今特介绍其一二。 一、力主辛凉,着眼疏降 咽喉为肺胃之系属。外感时邪病毒客于咽喉,病之初期多在卫分气分之间。《医学正传》有“喉症沾实之法,先宜发散,次宜清凉”之说,但郑老力主辛凉清里而兼散表。里热宜降火,常用连翘、银花、石膏之类;表证宜疏达,每用薄荷或桑叶,恶寒重者则加荆芥,防风,惟不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峻汗之品,连寒邪束表者亦不例外。推求其意,当因表寒  相似文献   

10.
曹操三题     
多疑与诚信“一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名俗话,直到今日,使用频率仍然很高。倘若指的是高兴的事,人们便会指着那刚到的“曹操”,哈哈地笑上一阵。若是凶险之事,这里面则潜伏着一种神秘的恐怖和杀机,叫人不寒而栗。什么原故呢?我想,此必为读者对曹阿瞒的多疑滥杀、防不胜防的印象刻骨铭心所致。曹操的多疑,造成惨案而令后人扼腕不已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杀华陀。华陀医术之高妙,世所罕有,尤其是外科手术。“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洗毕,然后以药线缝口,用药敷之…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以《内经》病机学说指导临床,可收执简驭繁之诊断,从而得到正确治疗。兹举病案三则,以窥一斑。 1 上气不足之眩晕 眩晕症,《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上气乃指心肺之气,心为君主之官,肺主一身之治节,心肺气虚,宗气不足,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乃诸阳之会,浊邪蒙敝清空,故脑窍失聪、眩晕等症作矣。本症临床特点为耳如蝉鸣,听觉失灵,头脑重胀,视物模糊,朝轻暮重,动则尤甚,严重时则心慌气短,呃逆呕吐清涎等。一般多见于中老年身体素质较差者,对此,采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收效甚著。 例1.王某,男,1969年3月21日诊。患眩晕症1年,经诊断为梅尼埃病,时愈时发,病初发作较稀,近来发作频繁,多次经中西药物治疗,收效不理想。平时头昏耳鸣,记忆减退,纳差,疲乏无力,大便先硬后溏。发时感天旋地转,并呕吐痰涎,耳如蝉鸣,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甚则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右细小、左弦细。证系心肺气虚,脾胃虚弱,清阳不能上升,浊邪不得下降,清空受蒙所致。治宜益气升清,降逆和中,蠲化痰饮。方宗益气聪明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党参、黄芪各30 g,炒白术、泽泻、蔓荆子、炒白芍、姜半夏各9 g,葛根、代赭石(先煎)各20 g,旋覆花、茯苓各10 g,升麻、陈皮各5g,生姜4片。服5剂眩晕即止。继以益气聪明汤合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半月而瘥,此后未发。  相似文献   

12.
《金匮》水气篇第25条指出“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由于本条叙证简略,对于越婢加术汤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有无汗出,医家有以下两种认识。 1.认为汗出很多:如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根据《中风篇》附方《千金》越婢加术汤主疗中有“腠理开,汗大泄”,可知越婢加术汤证是有汗的,而且汗很多,汗多的原因,是由于内热所迫。 2.认为无汗:如《医宗金鉴》:“皮水……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现代医家何任教授的《金匮要略新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下称《条辨》)不但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证治,而且在方剂的化裁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全书载方205首。现就其中某些方剂的化裁作如下研讨。 一、银翘散 《条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加减,创制了辛凉平剂银翘散,用于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之候。全方清热而不凉遏表邪,透表而不强行发汗,有轻以去实之能,无助热伤津之弊。此方的化裁有如下情况: 1.在卫营同病或太阴温病内传营血时,将银翘散或除去其中辛散发表之品与清营凉血之品配用,一是治疗太阴温病,二是借其轻清透邪之力,协助清营凉血之品以解营血邪热。如:(1)银翘散  相似文献   

14.
马蹄形肛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肛门直肠疾病,临床上治疗难度大。若手术不当,不仅疗程长、痛苦大,而且易导致肛门畸形、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笔者采用外切内挂的方法治疗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10~20岁2例,21~30岁4例,31~40岁22例,41~50岁40例。发病在1年以上者12例,2~3年者16例,6~10年者29例,10年以上者11例。全部患者均为马蹄形肛瘘,外口在3、9点处,内口位于膝胸位12点处齿线以  相似文献   

15.
人工流产术(人流术)是用人工方法终止早期妊娠的妇科手术,临床常采用负压吸引术,是避孕失败的主要补救措施.由于施术通过器械凭感觉在宫腔内操作,故易损伤胞宫、冲任,使有些受术在术后出现各种妇科病,如术后持续阴道流血、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继发性不孕.笔在临床上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人流术后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眩晕多因虚亏,痰湿等内伤导致,然由外感引起者,临床也不乏见。由于中医学教材很少提及外感眩晕,故后学者对此易于疏忽。现将临床验案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例1.张某,男,30岁,1988年11月29日住院。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伴左耳失聪、蝉鸣、恶心欲吐3天。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因治疗不效而求治于中医。初诊见患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口干口苦,而拟诊为肝阳上亢,予平肝熄风之天麻钩藤饮,服后眩晕反甚,并增嗜睡畏光之症,再诊,详问病史,得知本病起因于感寒后,随之出现。左耳憋气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稍动更甚。患者形体丰腴,舌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2例(38眼)分为肝经风热型、肝胆火炽型、风湿夹热型、阴虚火旺型[1],分别用新制柴连汤、龙胆泻肝汤、抑阳酒连散、知柏地黄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26例(34眼)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58.8%,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葡萄膜炎效果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18.
麦粒肿为常见的眼睑腺组织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笔者采用金黄散油膏外敷治疗154例157眼,发病在1~3天内者占64%,经治效果良好,兹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油膏配制:如意金黄散30克,无水羊毛脂10克,凡士林70克,冰片(或樟脑)2克。先将凡士林、羊毛脂加温熔化,速将如  相似文献   

19.
湿疹一病,中医文献记载颇多。如浸淫遍体滋水淋漓的称“浸淫疮”;发于耳部叫“耳旋疮”;在腘窝等处的称“四弯风”;在肾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小腿部,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者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患于乳晕部的称为“乳晕部湿疹”。以上临床统称为湿疹。 湿疹之病,在临床上往往缠绵难愈。其病因,外因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引起;内因多由脏腑失调,肝胆郁火,脾湿不化,血虚风燥所致。  相似文献   

20.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 ……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文承上段在表之温邪挟风,治用辛凉轻剂加薄荷、牛蒡之属,以透风于热外。否则,风温阳邪化燥伤津,就将出现本段所述之变化。但其中“水主”作何解释?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