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温病病因辨     
从梳理历代医学温病病因认识的基础上,对规划教材《温病学》有关论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括剖析。认为应超越温病与伤寒学派争论的局限,以更高层次的外感病为研究对象,构建属于外邪的六淫和疠气二元病因理论,进而形成融合寒温的外感病学。  相似文献   

2.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遗症论治心得陆中岳张军(安徽省泾县中医院242600)关键词:外感热病遗症;辨证论治外感热病遗症,指外感热病大势已平后,或因余邪残留,或因调护失当,而遗有未尽除之症。笔者对其论治有如下心得。1余邪未尽逐邪常兼清外感热病遗症大多由病变过程中所产...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合并外感高热的中医治疗吴毅明(上海市传染病医院200000)关键词:外感发热;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254;R511.61病例介绍例1姜某,男,52岁,住院号:16886。入院诊断:慢性重症肝炎(乙型)。患者于1994年11月...  相似文献   

5.
旋覆止嗽汤治疗外感久咳47例陈生贵(安徽省阜阳市中医院236006)关键词:外感咳嗽;久咳;旋覆止嗽汤外感久咳,临床常见,治颇棘手。近5年来,笔者用《三因方》旋覆花汤合《医学心悟》止嗽散化裁,组成旋覆止嗽汤治疗外感久咳4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6.
传染是中医外感病学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吴又可将传染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提出温病即传染病,传染之源在于疠气。  相似文献   

7.
眩晕多因虚亏,痰湿等内伤导致,然由外感引起者,临床也不乏见。由于中医学教材很少提及外感眩晕,故后学者对此易于疏忽。现将临床验案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例1.张某,男,30岁,1988年11月29日住院。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伴左耳失聪、蝉鸣、恶心欲吐3天。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病,因治疗不效而求治于中医。初诊见患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口干口苦,而拟诊为肝阳上亢,予平肝熄风之天麻钩藤饮,服后眩晕反甚,并增嗜睡畏光之症,再诊,详问病史,得知本病起因于感寒后,随之出现。左耳憋气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稍动更甚。患者形体丰腴,舌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8.
《外感温病篇》论述风温病机是以肺胃为中心,辨治重在肺胃邪热,用药强调轻透养阴。  相似文献   

9.
韩明向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余年 ,医理精湛 ,经验颇丰。笔者随师学习整理其学术经验 2年余。韩师以祛风法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满意效果 ,兹介绍如下。1 外感咳嗽证候特点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其病位在肺 ,因肺主气 ,司呼吸 ,以宣发肃降为顺 ,肺气不宣 ,则壅遏不畅、气上逆而咳嗽。肺为娇脏 ,其气宜清不宜浊 ,故最不耐外邪 ,受邪则失其清肃之职而咳嗽不已。外感咳嗽是指机体因感受风、寒、湿、热、燥、火…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外感疾病中“疫病”范畴,同一邪气侵入人体,由于个体体质的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会有所差异。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不同体质的人对外邪的易感性不同,可根据体质对易感人群进行“未病先防”;体质因素影响疾病传变的趋向,可通过调理偏颇体质而避免从化,以达“既病防变”;体质类型不同,预后也有差异,调理好个体自身气血阴阳偏颇之根本,才能“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11.
说起“治未病”,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它在预防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但是,中医学的“治未病”并不仅仅限于是一种预防思想,它更是一种治疗思想,而且是从较高的理论水平上研究提高疗效、更好保护机体的卓越的治疗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治未病”的涵义和“治未病”思想对外感病治疗的指导意义,作如下论述。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一语的提出,最早见于《内经》,其后,《难经》、《金匮要略》亦有论述。  相似文献   

12.
张祥生老师治疗外感热病以温病学说三焦辨证为主进行分析,注重辨别病势、病位,以"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为原则,治疗常用辛凉疏卫法、疏调升降法、宣畅三焦法等,虚实分明,用药恰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985~1986年,我科以自拟蚤休连翘汤加减治疗外感高热40例,收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40例中,住观察室治疗16例,门诊治疗24例,男21人,女19人,年龄15~58岁,均为新感外邪。35例在患病2天内就诊,5例因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伤寒论>及温病学说角度论述郁与外感病的密切关系,并以脏躁、梅核气、眩晕、噎膈、心腹痛、腰痛为例论述郁与内伤杂病的密切关系,从而论证了"诸病兼从郁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从学术争鸣的角度,对持续千余年的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的论辩,进行简要地历史梳理。该争鸣早在晋唐时期即开始酝酿,两宋金元已正式发端,明清两代则更为深化和激烈,进而形成各具辨治理论体系的并列于外感病学中的两个学派。鱼伤寒关前,故其实质乃是温病学派对伤寒学派的争鸣,确系外感病医疗实践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景岳全书·伤寒典》对于外感病有着一套极其精辟的见解。笔者过去曾撰有《谈张景岳对外感病的认识与发挥》一文,现在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来再作进一步讨论与研究。 一是论厥 自来论厥,多以辨别阳厥与阴厥为首要。因此际病机多趋于危重阶段,如果一经误诊,处理不当,则变在俄顷。但问题是,阳厥与阴厥之间,是否绝无转化之可能呢?在前辈医家中,颇不乏把这一问题说得绝对化了的。试举清·喻嘉言《寓意尊》中“辨黄长人伤寒疑难危症治验并详诲门人”论厥的一段为例: “凡伤寒初起发热,煎熬津液,鼻干、口渴、便秘,渐至发厥者,不问而知为热也。若阳证忽变  相似文献   

17.
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一门独特的学说,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和现代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指导意义.但对于温病中的络脉病变的治疗方法没有系统的整理研究.温病是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较重的特点,而且在病变过程中每易引起各系统的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甚至动风痉厥等严重症状,导致死亡或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而这些病变皆与各种原因引起的络脉病变有关,因此,研究温病中的络脉病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对于络病学说和温病的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家治疗温病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暑必兼湿”“寒温融汇”“新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燥湿为纲”等学术思想,临床用药具有“辨四时温病论治”“寒温并用”“养阴润燥”“轻清透邪”等特色。新安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特色可为温病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生的温疫类疾病,中医对其认识处于逐渐探索阶段,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结合中医外感病理论,就病名、病位、发病与传变、病机属性以及治疗思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希望通过众多病例的细致观察和总结研讨,以达成共识,不断推进中医外感病尤其是温疫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方肇权治郁特色体现在“五脏郁”和“六郁”两个方面。其继承和发展孙一奎的治郁思想,认为郁证病因在于七情所伤,拂逆五脏本性,致使五脏郁滞,久而虚惫;在朱丹溪内因致郁基础上,指出外感六淫亦可致郁,认为六郁中气、血、痰郁均可分为寒、热两证,而湿郁、火郁亦与外感六淫关系密切。方肇权治疗郁证用药多为自创的拟类诸方或在经典名方上加减的改正诸方,药简力专,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