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美学是研究旅游美的创生、展开形态、物化、符号化等系列过程的应用学科。中国旅游美学学科的诞生与成长是旅游教学需求的结果,但旅游美学至今还是一门沉寂的学科,应重新构建《旅游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寻找旅游美学突破"沉寂"的新的学术线路。  相似文献   

2.
旅游美学是研究旅游美的创生、展开形态、物化、符号化等系列过程的应用学科。中国旅游美学学科的诞生与成长是旅游教学需求的结果,但旅游美学至今还是一门沉寂的学科,应重新构建做游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寻找旅游美学突破“沉寂”的新的学术线路。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自上世纪中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产生,并于九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迅速激起了我国创意产业实践和创意产业理论的研究。创意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等特征,给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它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在此背景下,结合我国旅游业的特点,实施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政治、经济“需要”理论发展起来的教育观,已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方法论去分析“美”,通过回答美“是什么”、“为什么”、“为了什么”,建立其基本理论。并结合美学基本理论,确立美学对教育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武艺文化是一种沉淀积累的文化艺术,文中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舞台戏剧等表现形式对武艺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说明武艺联结的美学特性。武艺多元化发展,不仅多用于传播武学文化和精神,也应用于竞技体育、传统体育和趣味体育的开发。武艺是人类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下对未来向往生活的无限武侠之梦的憧憬,是一种结合与应用武艺之美的眷恋。探究武艺美学有助于总结与把握我国武艺文化的拓展延伸,对现今武艺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而不能只从历史文化角度去探讨武术发展的问题,也不局限于对线条美、流动美、节奏美、意象美、自然美等多维度补充说明,应结合当下环境趋势和艺术表现手法,着重从形式与应用两方面来探讨武艺文化融入民众生活的影响,并诠释武艺联结的美学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和成熟需要有坚实的学科基础,美学作为一门极具人文价值的学科,是高等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基于两个学科的跨学科交流与对话,美学为高等教育学奠定了本体论基础、价值论基础、知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四个方面为高等教育学提供学科层面的理论依据,对高等教育学的精神追求、学科文化的形成以及知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应善于借鉴美学学科成果,注重高等教育学学科逻辑,拓展以美学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常见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模式固化的乡村旅游难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可持续发展受阻,逐渐呈现出下滑态势。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凭借跨界融合优势,整体发展良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产业跨界融合是二者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审视融合发展现状,找寻问题症结,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存论美学替代本质论美学,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阶段的历史必然.要完成这样的转换,思维方式必须从二元对立的近代哲学思维转向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和睦相处的"交互主体"的现代哲学思维其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反思和发掘中国古代美学传统中的相关资源,如禅宗美学中的生存论资源.批判并转换传统美学资源用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生存论美学.是跳出当代美学在模仿西方中试图超越西方理论怪圈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早期现代美学是"意识美学",它高扬精神性,排除了身体性,从而为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的独尊地位提供了论证。后期现代美学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转向"身体美学",它肯定意识与身体的同一,同时也偏重于身体性,从而为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跃居主流提供了理论依据。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应该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既承认审美的精神主导性,也承认审美的身体性,从而成为身心一体的现代美学。  相似文献   

11.
朱子和谐人格境界的提升是以“和谐”为精神指归和价值取向的,其理想境界是以“天人合一”、“心与理一”为主要特征,当前部分社会成员人格方面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应从建构和谐人格的目标模式、以传统文化熏陶、以文艺作品化育、以道德实践熔铸、以自然美环境涵养等方面进行和谐人格的美育。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鹄的     
美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补缺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审美的自由对个体理性的诞生作出启示;以审美的自由尤其是感性的自由对异化人的理性作出反应;以审美的自由和超越性启示人对意义的追寻,从而摆脱利欲界的桎梏,超越有限而走向无限。  相似文献   

13.
艺术具有现实美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审美价值.艺术美能怡情养心,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欲,使人受到感化和教育.现实生活中对青少年的艺术美教育容易被忽略,应积极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美的审美兴趣、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唤起和发展青少年潜在的审美需求,树立青少年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从而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文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其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真实美、行文的实用美、形式的统一美、语言的简约美等四个方面.研究应用文的审美价值,对于更好按照关学规律创新应用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裁判文书改革及其特点 ,论证了裁判文书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的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呈现出个性化和开放化、感性化和行为化、流行化和与世俗化的趋向。当代青年的艺术审美体验出现的缺陷,应在切实加强学校以艺术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摆脱娱乐文化的低俗情调、提升网络的审美文化价值诸方面做细致的工作,以提高青年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7.
审美关系即内在于审美现象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审美现象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多样化关系决定着美的形态的多样化生成。本文旨在透过一些审美活动中的典型现象来洞见审美关系的丰富性、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19.
文中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美的认识、挖掘和再现,翻译工作者应具备强烈的文学审美意识,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族旅游业 ,必须考虑游客的审美情趣 ,要针对客源的不同审美情趣 ,开发旅游项目。同时 ,要挖掘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 ,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