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牢记中国抗战对世界的贡献,还原中国在那场战争中的历史作用,让世界了解中国在抗战中的惨重代价、无畏牺牲和正面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新闻媒体,始终关注着宜昌抗战。它从共产党的舆论视角出发,对宜昌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科学定位,对宜昌沦陷前的抗日救亡运动、宜昌抗战中的正面及敌后战场进行了持续关注、报道和评论,并通过这些舆论表现形式传播共产党的抗战方针,发挥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和舆论影响,推行共产党坚持抗战、全面抗战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在他著名的“胡四点”中,对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正面回应”和“寻求接触交往的新途径”的新理念。大陆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忽视“正面回应”可以在岛内取得的正面效应。因为不回应,岛内民众就不知道大陆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今后,只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对“反独”、“促统”有利的意见和建议,大陆都应当予以正面回应。既然未来的中国是两岸“共谋发展、共议统一”的过程,那么,正面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必然的环节,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长城抗战虽然以《塘沽协定》的签订而结束,但它在14年的抗战历史中的历史意义和地位确实不容抹杀。长城抗战不光有许多教训可总结,更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认识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曾多次说过“感谢日本侵略”一话,从日本侵略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从而团结抗战并获胜,从抗战促使中国的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壮大为后来建立新中国打下基础的角度,从日本侵略客观上促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上讲,毛泽东“感谢”日本的“侵略”。毛泽东这一言论有着当时深刻的国际背景和丰厚的内涵,管中窥豹,可见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6.
“全盘西化”文化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盘西化”文化观的再认识李毅一、思想渊源30年代的所谓“本位文化建设”论,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看,是本位文化受到客位文化严重冲击而引起的“重整反应”。有的学者称之为“本土运动”①。二十年代有过一次,30年代是第二次。与中国文化本位论正面对立的,是...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作为“第四媒体”上使用的语言, 与日常用语有不同的类型与特点。这种语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此对网络语言要进行很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十分重视抗战美术宣传,直接领导了“国统区”的抗战美术工作。他关心美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团结和争取“国统区”的广大美术工作者站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场上,维护和巩固了美术界的统一战线。他积极促成了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美术交流,为推动抗战美术运动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一月时事     
习近平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讲话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上午10时,习近平、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1000多名各界代表一起参加纪念仪式。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七”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以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正确全面评价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上世纪30年代“抗战救国”与“抗战建国”的论争中,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积极参与了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论证了国共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深刻阐明了“一部民国史,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不断破产的历史”的观点并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这为我们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界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2.
“七七”的烽烟,“八一三”的炮火,胜利之夜的狂欢,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的大耻大辱,民族危亡时刻的拔剑而起、浩气冲天。八年抗战,浮现在我们面前的印象往往是一些或碧血横飞,或壮怀激烈的大场面。然而,历史还有另外的侧面,八年的漫长岁月,“流民图”内外的普通民众,他们的面容,他们的内心轨迹,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熬过那些残酷的日夜,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好在还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留下的文字,大致上可以填补这些历史的空白页。  相似文献   

13.
正值中国抗战胜利69周年之际,重庆市推出的“中国抗战大后方3D数字图书馆”于9月3日上线运行。4.9万多种、6万多册(件)抗战时期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一批珍贵文献资料将通过3D虚拟技术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属于首次对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14.
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次运动的领袖群体是一批与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联系和在城市民众中拥有很高威望的知识分子。救国会提出了的“无色彩”的抗日联合阵线的主张,提倡以共同抗日为前提,置所有不同政见的党派和政治势力于平等的地位,通过抗日民主的途经以达到全民族的和解,实现各党各派的真正联合和共同抗战。这一主张为各阶层的民众和各党派所赞同,给大敌当前的民族和解带来了新希望,对挽救“九一八”以来严重的民族危机,实现"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抗战有着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战精神生成与战斗精神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来的抗战精神不但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今天我们培育战斗精神的宝贵财富。抗战中军民一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充满战斗激情的抗战文化、残酷恶劣的战场环境以及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共同升成了独具特色的抗战精神。这些启示我们,大力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必须强化官兵军魂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构建实战平台,弘扬革命优良传统,营造军营战斗文化氛围,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在重庆公开面世传诵及其斗争,是抗战胜利后文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是《重庆抗战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而因“唱和”谱写的一位共产党人和民主斗士的千古佳话,因“唱和”在重庆引发的一场民心向背、正邪是非之争,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却不能、也不该被我们轻易忘怀……  相似文献   

17.
引言“柳大侠”,本名柳长翥,任职于四川教育学院科研处,民建会员、成都市委委员、市政协委员。他处事正派,乐于助人,善养浩然之气,因而在民建会朋友中得到“柳大侠”的美称。近几年,“柳大侠”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王铭章和陈纳德,披肝沥胆,奔走呼号,燃烧着浓厚的抗战情结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柳大侠”与王铭章无亲无故,对陈纳德的缅怀也仅依据史料和传闻。正因为如此,我们从“柳大侠”的抗战情结,看到了它给予人们有益的认识价值。一、铭记王铭章:无亲无故而匹夫有责1、王铭章烈士壮节殊勋及身后事,引起“柳大侠”的崇敬和牵挂。王铭章(1893…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虽然有题材、内容与形式的狭窄、单一问题,有轻吟曼唱的“小家子气”和迷恋于“小花小草”、“小风小景”的“脂粉气”问题,有总是咏叹个人的恩恩怨怨的矫揉造作问题,有总是四平八稳难脱旧框套的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总地看,都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一些散文作者心灵的贫瘠与窄狭和散文作品精神的衰弱与虚脱。难怪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视为“缺钙。”批评“当前散文”因“缺钙”而引起了“软骨病。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在整整八年的坚持抗战中,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已形成了一种克敌制胜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发扬这种精神,动员起中华民族的集体力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属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之魂,是我们民族希望之所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无端挑起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0.
从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而在武汉办公(“临时首都”)开始,到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为止,近一年时间,史称武汉抗战时期。武汉抗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极为辉煌的乐章。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潮,为坚持全民族的抗日,并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作了卓越的铺垫。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毛泽东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