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评价宗教,对于消除和减少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课程依托、没有教材、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效果。构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教育等策略,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有其特色的宗教思想:要依据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要积极引导宗教割断同帝国主义的联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既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使宗教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宗教教义中某些积极的因素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高校学生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大学生信仰宗教有其内在、外部原因,但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宗教渗透在高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批判和发展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其科学内涵包括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与消亡、宗教的作用三个方面。恩格斯的宗教观对党和国家解决宗教问题、制定宗教政策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仅用“鸦片论”概括马克思的宗教观是不够恰当的;马克思视鸦片为具有双重作用的药品,进入二十世纪后鸦片才被公认为毒品;宗教团体和信教徒是党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宗教有复杂功能和负面作用,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兴趣增加、趋于认同。这既是宗教感染效应使然,也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和谐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环境、民族习俗等原因,宗教对民族大学生影响深远,必须对民族大学生加强正确的宗教观教育,使其增强辨别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宗教热"正冲击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想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培育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要使大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理解宗教在现代社会的特殊功能,并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法治背景。而挖掘课程资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阐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领教学过程,形成大学生对科学与理性的崇尚,这将成为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厘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关系;要深刻把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积极发挥“三种文化形态”作用,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可以从纵深四个方面着手,即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发挥三支队伍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网宗教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个体大多相信宗教自由,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样宗教信仰也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个体对宗教观念理解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文化安全。从目前高校宗教观教育开展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说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因此,建议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以文化安全建设为切入点,健全文化安全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机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科学的宗教观,它辩证地阐述了宗教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应加强在文化安全视角的基础上探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够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纳入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如果简要加以概括,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时期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命题。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立足消灭宗教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我国宗教问题的认真研究,1993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命题,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对宗教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而且是…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宗教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涵义,科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宗教观,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积极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吸引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宗教思想来源的分析力图指出: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的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的基本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使之更能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论马列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列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宗教观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宗教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邓小平理论的宗教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观,并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干部分。特别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发展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列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尽管传教现象在大学校园已经较为普遍,但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传教行为有较强的抵抗力和辨别力。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涉猎过宗教典籍,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对宗教知识的兴趣程度不高,参加宗教活动的意愿不强,由此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较少受到宗教的影响。共产主义是大学生精神信仰的主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图景呈现出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格局。宗教并未放弃争取大学生,对此要加大对高校传教现象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宗教观的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积极教育引导有信教倾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战略全局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后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民族这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宗教因素对民族关系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而要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以促进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须从几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地开展民族团结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的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大力培养新一代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等。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宗教实际情况,深化了对宗教双重性特征的认识,认为近代中国宗教既有明显的封建性和半殖民性,也有一定的进步性。基于这种认识,党积极引导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对于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对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功能以及宗教的消亡都有相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人类社会的宗教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正确把握我国宗教所具有的群众性、民族性、社会性、国际性等特点,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长期性以及宗教在当代的某些变化,克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探索了如何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课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的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什么、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的基本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之更能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