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会计学界的永恒话题。二者本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不同的业务,但是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实务界的曲解,二者的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换股合并并不直接意味着权益结合,采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需视其合并的经济实质而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企业并购.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新兴的名词.它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在西方国家.两者惯于联合用为一个专业术语——1merger and acquisition.可缩写为M&A。就其实质和目的而言,兼并与收购均为通过拥有其他企业的资产达到对这些企业的控制的方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兼并是一种更加彻底的收购方式.故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整体收购或完全收购.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热点.我们有必要对企业并购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的简称.企业收购又包括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两种实现形式.企业并购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企业行为.因此,企业并购应该遵守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反垄断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美国宣布取消权益结合法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也认为我国企业合并应舍弃权益结合法而取购买法,但购买法的采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目前应以购买法为主导,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但必须严格限制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在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中,资本集中的国际兼并与收购风潮日甚一日,实践证明,这种“并购”是当代集中与张大经济实力的有效方式。面对“并购”这一以垄断方式进行的国与国、甚至洲与洲之间的新一轮的自由竞争,我国必须抓住机遇,根据“并购”的竞争特点,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效的资本输出,收购国外先进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先进技术,促进本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形成“拳头”,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以促进国内产业水平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白玲 《工会论坛》2009,15(5):56-5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合并越来越多,而企业合并必然涉及到会计主体的变更,因此合并业务的会计处理成为了会计界的热点。会计界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3号——企业合并》中取消了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已成为国际合并会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这两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指出了新合并会计准则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为我国新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准则 ,要求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都采用购买法 ,而不再沿用权益结合法。其原因主要有 :权益结合法缺乏合理的概念基础 ;它的滥用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 ;权益结合法的取消可以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指导保持一致。在我国 ,由于现实环境与美国有很大差异。因此 ,在制定企业合并准则中不应取消权益结合法 ,而应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严格加以规范 ,以防止对权益结合法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并购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可以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顺利实现并购,必须严格防范和控制其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公司并购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是公司并购的三个基本环节(阶段),公司并购过程中不同阶段都需进行法律风险的评估、审查、处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9.
孙小兰 《理论前沿》2002,(11):42-43
兼并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稳定发展。但前提是必须对兼并的规模、并购的行业及兼并方式作出正确选择,否则会陷入企业兼并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1998年发生兼并收购的公司作为样本,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都是上市公司。研究表明并购发生后,主并公司的企业价值得到较大的提高。在上海证券市场上,企业的Q值在兼并发生年的2.7,到并购发生后第一年为9.0,到并购后第二年企业Q值为11.7;第三年企业Q值为9.9。在深圳证券市场上,企业的Q值在兼并发生年的3.0,到并购发生后第一年为3.2,;到并购后第二年为4.0;第三年企业Q值为原来的3.9。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明确了在企业合并会计理论中的主要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各方的行为属于市场交易行为,合并方属于购买方,被合并方属于被购买方,购买方在购买日所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净资产要以其公允价值计量,采用购买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会计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购买法下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商誉的处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处理方法的选择具有一系列的经济后果。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正确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更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状况,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和企业经营者更加清楚地掌握企业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管理层收购现象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股权转让的火暴 ,管理层作为我国企业并购的一种新形式 ,开始走上前台。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典型的管理层收购在运作方式和形成背景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且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对此 ,我们应当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方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证券法》第78条规定 ,“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方式。”但是对于要约收购 ,我国尚无一适例发生 ,探讨要约收购的有关法律问题 ,对于进一步理解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和指导今后上市公司收购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有关概念和制度的分析 ,提供一些思路。一、收购要约(Tenderoffer)的定义收购是投资者公开收购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股份 ,以达到对该股份有限公司控投或者兼并目的的行为。收购的方式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我国《证券法》分为协议收购和要约收…  相似文献   

14.
一 国际性并购管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一 )国际性并购的含义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 (merger)与收购 (acquisition)的简称。需要加以国际监管的并购包括企业跨国并购和一部分巨型企业进行的国内并购。企业跨国并购 ,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 ,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 ,取得另一国企业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股份或资产 ,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或完全控制的行为。1 企业跨国并购涉及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或企业资产 ,具有国际性(跨国性 ) ,其中“一国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 ,可称为并购企业或并购方 ;“另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兼并活动蓬勃兴起 ,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 ,当前国外的企业兼并中人才资本的管理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企业兼并活动中要遵循四项原则 :并购公司应多与目标公司的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人力资本的重新整合要与企业并购的目的相匹配、企业并购应当采用科学的选聘员工的程序、企业并购过程中物质激励应当与精神激励适当结合。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本的管理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一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企业并购给人力资本所带来的冲击和震动今后会越来越强烈 ,二是企业并购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将是大势所趋 ,三是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本的管理必将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权益结合法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取消,却在我国广泛采用。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本文从中国现实环境出发,结合国际趋势,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应该取消权益结合法,重要的是规范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加强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17.
一、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经济作用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是投资银行协助企业进行合并与收购而展开的一系列融资等服务活动的总称。它是投资银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被称为该行业中财力与智力的高级结合。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并购活动中,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基本方式张崇康国有企业的战略改组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通过资本市场上实现的。在资本市场上,国有资产重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优势企业可以采取扩投融资,售股变现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合并的形式,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强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协议购买方式在我国土地征收实践中被广泛适用,但现行法律尚未对其效力进行确认,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乃至诉讼.相较于传统的征收方式,协议购买以市场化的方式取得公益用地,不仅能够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实现交易,还能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征收效率,是破解征收难题的有益探索.将协议购买制度引入土地征收程序,要考虑其与现行征收制度的衔接,应...  相似文献   

20.
与国外证券市场不同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 ,国家股、法人股暂不参与流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证券法认可了协议收购的方式 ,也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协议收购在含义及适用范围上具有特殊性。一般收购时 ,协议受让人的信息披露与暂停交易义务 ,继续收购时 ,从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收购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