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干部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革命性集团到现代官僚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原有政治体制的相对稳定使得中国的干部体制呈现了一种新旧体制共存的双重特征,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僚制度。向现代官僚制的进一步转型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而言,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是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三个主要流派为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看法,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三大逻辑,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工具性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的适宜性逻辑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关联性逻辑。三大制度创新逻辑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既要推进政治理念的更新,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也要理顺政治权力结构关系,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更要规范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参与,为政治制度创新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著名政治学家奥唐奈的代表性著作。这是一本有关威权主义政体民主化的杰出著作,它阐释的“官僚威权主义”模式,是政治发展理论和拉美政治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它探讨了工业化一经济增长与民主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最早突破二者之间简单的因果关系框架的代表性文献之一,在比较政治学中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任务是否常规和任务绩效是否可测进行区别性组合,建构官僚制的效率模型,即不同场景下官僚制的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非常规可测任务场景下的官僚制效率极高,常规可测任务情景下次之,非常规不可测任务下的官僚制效率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很高,要么很低。在中国人事干部制度安排的约束下,隐藏在官僚制效率模型背后的是基于官员的激励强弱结构。论文重点以一个典型的政治社会活动案例阐述了非常规可测任务下官僚制高效运行的行为逻辑。但政治压力下的高效率也意味着预算最大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剧烈变革之中,君主和君权祛魅的政治实践催生了政治学革命及新的研究范畴、话语体系,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官僚治理理论逐渐兴起并成熟,其中韩非的法术势理论的目标指向与问题意识则是官僚治理,他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阐释了官僚治理与国家兴衰、君主的关系实质,并指出了对于当时各国君主而言官僚治理的必然性和迫切性。虽然他的官僚治理理论具有先见性,但官僚治理也存在君国异利、君臣异利、君民异利以及政治参与不足、政治监督不足等不可克服的治理困境和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6.
官僚制存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传统官僚制、理性官僚制和嵌入公共精神的理性官僚制。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建构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逻辑基础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困境———效率诉求与民主理念的冲突。突破官僚制、实现公共精神的嵌入需要技术基础的改善和制度规则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学的视角来说,廉政建设是一种旨在制约腐败现象,维护权力公共性及政治有效性的政治行为。对当前中国廉政建设现状与趋势的认识和把握,必须联系中国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兼顾廉政建设的连续性、发展性及现实性。对近年来中国廉政建设的经验描述与理论推演的相互印证清晰地表明:当代中国的腐败进入了一个多发期和平稳期,同时当前中国廉政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发展期;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体系化反腐仍显得必要;当代中国廉政建设与民主成长及执政———治理体系之建设密切相关,并与执政党转型构成一种相互需求的共生关系;廉政建设之成效是反腐行动增进现实政治有效程度的逻辑后果,因而当代中国廉政建设必须超越对于腐败的"追身式防御"模式,从增强新时期、新阶段的政治有效性的战略高度来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8.
官僚制批判研究:起点、进程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官僚制批判性研究的逻辑包含四个有机关联的组成部分,即以理想型官僚制理论为对话平台,以对组织理性的检讨为逻辑起点,以对组织目标被个体利益虚化的观察为逻辑进程,以对官僚制伦理僭越民主价值的反思为逻辑归宿。从学科研究看,官僚制批判的演化是行政学成长的典型缩影。就行政实践而言,反思官僚制的推进是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塑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一书的作者以邓小平关于当代中国政治问题的论述为基础,吸收了中国政治学界20多年的研究成果,力图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学科学体系的一个大胆尝试.作者遵循了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学必须注意的四点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为源泉;二、以中国人民根本政治利益为出发点;三、以邓小平的政治观点为主要内容;四、以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为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的症结在于其官僚体制 ,经济问题只是一种“果”。这种官僚体制必然导致腐败 ,最后必然要亡党亡国。只有充分发挥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才能走出“官本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村官权力具有自治权力和行政权力 (依授权、依委托 )二重性。乡村民主政治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 ,社会差异导致无法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存在极大差异的中国农村。在现实条件下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法治使村官权力及其运作成为研究农村法治的重要范畴。为此 ,应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村官权力进行技术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有着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并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并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与时俱进,实现党的政治现代化是顺应时代的历史要求,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政策现代化,需要有干部队伍和思想理论现代化的有效支持;执政体制改革是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它须以党的组织制度的民主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领导者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其中包括多种角色类型;每一位公共行政领导者也往往扮演多种角色,形成角色集。马科斯·韦伯在官僚制理论中对行政官僚的全面阐述,对公共行政领导角色的界定具有奠基意义。当代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公共行政角色理论。把握其理论,对公共行政领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青年阶段,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作用下的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中国梦"最新教育成果武装青年,引导"80后、90后"的中国当代青年树立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首要的神圣价值观,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对"中国梦"的论述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关注。中国梦教育是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道德考核评价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宝鸡市领导干部"德"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领导干部高度关注道德建设,对"德"的内涵认识明确;领导干部道德水平整体较高,认同道德考评体系和评价机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仍存在道德价值观淡漠,理想信念、自我修养缺失,廉洁从政观念模糊等问题。为此,要以领导干部"德"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客观构建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基本模式,夯实领导干部"德"考核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包村干部处在连结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乡村政策执行"节点"上,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掌握的行动资源、运用的政策工具以及取得的治理绩效,为揭示乡村场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及其约束下的基层政策执行逻辑提供了一种微观视角。在乡土社会中,通过包村干部的衔接,政策的执行体现出国家权力主控逻辑与乡土社会自主逻辑的非均衡耦合。故此,合理重塑包村干部的角色功能,对于改善乡村政策执行与推进村治现代化,有着积极助益。  相似文献   

17.
重塑官僚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官僚制在西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而中国的官僚制发展则明显不足,低效、缺乏理性的官僚主义却日渐盛行。官僚制的核心精神符合中国特殊的行政环境,而中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质也与官僚制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中国应加强官僚化的力度,要吸取理性官僚制的精华,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输入新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遵循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原则,结合中国国情以及中国民主政治六十年的发展逻辑,表现为首先经过专政的革命阶段,将政治权力从占社会少数的剥削阶级手中夺取过来,并整体地将其交给占社会大多数的人民,再主要经过民主的改革阶段,把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具体化,即不断完善和丰富人民民主的政体建设。具体而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逻辑表现为首先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其次,在新型政权的引导和保护下社会力量不断成长,最后过渡为社会全面参与国家政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理解为首先扩大民主的阶级范围、确立民主的框架,再到丰富民主内涵、开发民主功能的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发展仍需要回归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当然这种回归是在一种更高形式和层次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妇女参政的问题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主政治进程中,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干部选任的不断公开化,我国妇女参政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女性参政比例仍然较低,女领导干部在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的比例偏低,女性参政的后备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比例"政治的阻碍,领导对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认识不到位,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舆论宣传的偏差,双重角色的冲突增加了女干部前进的负荷等客观原因,也有女性参政意识不强和缺乏自信心、自主意识和深层次的平等意识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区干部树立的良好作风,不但对苏区建设、陕甘宁边区建设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对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苏区干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苏区干部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学习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苏区干部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注重学习的优良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