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丁.怀特认为国际政治不单是权力政治,它还包括由信仰和学说引发的国际革命,国际社会的生活由革命时期和非革命时期组成,几乎各占一半。国际革命对国际社会、对战争与和平、对外交关系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由此,马丁.怀特对以权力政治为国际政治的常态而以国际革命为不正常或异类的传统的国际政治观念提出了挑战。马丁.怀特指出对于国际革命的忽视和误解,表明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导向和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对人类的信仰和动机的无知。  相似文献   

2.
肯尼思·沃尔兹在对摩根索的权力政治理论进行修正的同时,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出发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归结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本质,首先提出了界定政治结构的三个标准:秩序原则、单位特征和权力分配。由于系统结构随着系统单元能力分配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体系的分布结构同体系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沃尔兹权力理论具有物质性和适度性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柳 《工会论坛》2008,14(4):26-27
全球化使国际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国际政治向新的全球政治转变。在这种复杂的转型过程中,全球治理面临着权力的重新定位、参与者类型和数量的扩展、跨国问题的激增等挑战。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社会的多元行为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层面的各个领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采取行动,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绅士的社会角色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发生嬗变,绅士阶层由国家正式权力体系外的社会力量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体制内的权力实体,绅权的扩张使绅士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异,由最初的紧密合作、互为支持的良性状态逐渐转变为冲突对抗的紧张状态,导致地方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晚清国家权力与地方绅士之间的权力涨落,折射了晚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因成功地反对了王明“左”倾路线而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究其“左”的原因,主要是由理想主义、经验主义而导致主观主义,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没有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以及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原因,使“左”的错误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信仰重建既是社会建党的基本内容,又是社会建党的具体特色,从社会建党的要求出发,党的信仰重建具有不同于思想革命时代的信仰确立,也不同于政治革命受挫后的信仰重振,它是结合社会建党的实践,结合社会革命的实践和进程而对信仰的深化和重塑。因而社会建党的信仰重建主要是重新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和马克思主义观,重新确立共产党的在执政形势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和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一、从社会建党看信仰的动摇与缺失的现状信仰是党的精神支柱,是社会的思想旗帜,如果党和国家的这个精神支柱坍塌了,就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  相似文献   

7.
许巧巧  石斌 《外交评论》2010,27(6):117-133
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传统中,基督教现实主义是一个特殊的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的"非道德"取向不同,尼布尔等代表人物在重视权力政治与国家利益的同时,始终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他们致力于在权力与道义、秩序与正义之间寻求和谐与平衡,使其既符合政治利益,也符合伦理原则。这种努力在任何时代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从基督教伦理原则和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出发,通过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体系诸层面的伦理道德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形成了系统和独特的国际政治伦理学说。在实践伦理上,基督教现实主义对战争、核威慑等问题的规范性思考,虽有局限性,也不乏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以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为核心来观察世界事务与国际关系的理论,它包括三大主流理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一直居于政治经济学的主导范畴。从经济民族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围绕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货币的争论来分析,利用国际机制论整合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的观点是可取的,并且国际机制论采取的研究视角和主题,构建着经济相互依存与政治权力之间的桥梁,有着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的发展演变离不开个体的活动参与。无论是身居国家权力阶层,处于决策者位置的政治家、领导人,还是超国家的社会精英或普通民众,均属于重要的国际政治资源,对于国际关系均有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国际政治资源理论出发,讨论不同阶层的个人对于国际政治的作用和表现,然后讨论如何开发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中的个体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范式把国际法排斥在研究领域之外,认为国际法是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传统国际法研究侧重法律规范,忽略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近年来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研究出现了跨越学科,综合考查国际政治权力规范与国际法规范关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反抗的未来     
至少两个世纪以来,“反抗”一词在最初复杂而丰富的含义之外具有某种政治意味。如今我们把反抗理解为对既存规范、价值观和权力形式的一种质疑。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当内心生命试图忠实于自身的深层逻辑时,这种否定性便成为其特征,而“政治反抗”则是否定性的世俗表达方式。反抗是我们的神秘信仰,与尊严同义。  相似文献   

12.
考察乡村政治的意义在于把握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其中的各种权力怎样治理乡村社会。经历革命、改造、改革和转型四次重大历史变迁的后乡土中国,乡村政治的基本性质已从"无为政治"转变为"村官政治",村官代理着国家权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乡村政治转型并未出现由现代政治体系替代传统权力结构,而是表现为基层权威趋于官僚化,这是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互动的一种结果。村官政治糅合了国家治理和乡村自治,有机地将国家利益、基层精英利益和村民利益整合起来,在功能上向发展与施惠型政治转变,从而达到了乡村政治在总体上的良性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3.
垄断资本走向全球化阶段后便逐步孕育了国际货币权力,国际货币权力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欧元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使美元全球性货币权力难以为继,争夺国际货币权力成为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的主要原因.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三大货币权力板块之间的两条夹缝成为地缘政治冲突的重灾区,国际货币权力的走向成为未来地缘政治冲突乃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型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以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问题研究为主旨、国际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设有"国际政治"、"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栏目。"国际政治"栏目刊登关于对国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重点关注当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重要的国际事件,国与国之间、地区间的一些焦点问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信仰空间的扩大与构建。这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民间信仰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在对由信仰而产生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与结构机制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信仰空间再造这一“传统复兴”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呈现出互相妥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外交评论》2015,(4):82-106
在国际政治中,文学若非作为文化外交和软权力的工具,往往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但国际政治研究者能否打破学科的藩篱,不仅站在政治的框架中审视文学,也借由文学之镜来透视国际政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的既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国际政治之文学透视的理论框架。文学透视的研究对象,并非客观现实本身,而是通过作品所呈现的心对物(观念对现实政治)的映照;在此"心—物"关系的总括之下,本文以"虚—实"和"共—殊"两者为支点,从认知论和方法论的角度阐释了文学透视对国际政治研究的价值所在,并依此框架,对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五世》进行了解读,并对国际政治之文学透视的意义做出了哲学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结构性权力论是英国著名学者苏姗·斯特兰奇提出来的.与传统权力观相比,结构性权利概念有结构性、多元性、动态性等特点,较为全面地分析国际政治权力分配现状,为解读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以来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中,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权力改造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造。中国共产党以农会为组织基础,通过阶级划分和苏维埃选举等形式,不仅实现了对乡村社会权力的彻底改造,而且也是亘古未有的一次社会革命。然而,传统社会的思维惯性以及革命斗争的艰巨与复杂,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的障碍,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当初条件下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9.
吴雷钊 《外交评论》2010,27(5):150-152,156
公共权力始终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和研究重点。在当代社会,随着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益复杂,以及人们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制度建设的关注,围绕公共权力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但总体而言,人们对公共权力的国际向度问题的关注是不够的。实际上,由于全球化所导致的国际社会的日益紧密的相互依存以及全球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公共事务已超越了国家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网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和建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和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网世界中有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