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变革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的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屏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中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2.
漫议青年流行语言(笔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流行语言的使用是多数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 ,目前已经成为青少年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 ,从而也就成为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青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考察“青年流行语言”现象 ,透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由本刊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推出了这组漫谈文章 ,从中可反映出流行语背后当代青少年特有的、流动的、真切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青年心态和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真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心态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公安院校的青年心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青年心态”’是指青年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青年人格和精神的特征;二是青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而“人文精神”就是构筑青年对于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文化内涵。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4.
“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这些女性青年出身平凡却心存梦想,因孤独无依而渴望爱情,性格泼辣却为人善良,“女汉子”一词语义泛化,褒义色彩日益浓厚。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熏陶、艰辛的生活现实、新媒体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隐喻功能以及“女汉子”的自我角色认同和网络狂欢,导致“女汉子”热迅速爆发。“女汉子”热是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影响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它将在促进社会发展、彰显女性独立人格、净化拜金主义婚恋观、缓解社会养老问题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他们自身都对这一点有充分认识。当代青年并不单单是个时间概念,更多地表现在观念、意识和与即将面对的时代挑战所需要的能力结构上。笔者就近年来团干、青年培训的感受,对这一课题作一探讨。1.网络意识和交际意识马克思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代青年置身于一个高度分工、高度合作的社会,更能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密切联系。荣格心理学提出“团体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我”和传统意义上的“我”,加上…  相似文献   

6.
从2012到2014年,"屌丝"一词火热于网络,以"屌丝"形象贯穿始终的网络剧《屌丝男士》更是获得超20亿的点击率。本文从大众文化批评视角,以《屌丝男士》为例,分析"屌丝"形象的特点和构建、"屌丝"形象产生和"屌丝文化"流行的原因,以及"屌丝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对抗"和"收编"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新新人类”“扮酷”文化、“小资”“布波”文化以及信息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对青年官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加强对这些流行文化的分析引导,努力确保我军官兵的昂扬战斗精神和无私奉献本色。  相似文献   

8.
"X女"词族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新事物、新观念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X女"词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生活状态的多样化,也反映出当代汉语求新求变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作为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一,2006年以来网络上风行的“80后”晒童年现象,是“80后”一代社会集体记忆情境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当代青年思想的特征,折射出改革时代经济社会的变迁。对晒童年现象的表现、社会时代诱因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引领青年文化和加强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青年流行文化的产生是社会重大政治事件的延续反映,体现了现代进程的文化创新,是青年对西方大众文化的主动移入,也是社会非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反映。通过流行文化,青年发现了自我,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11.
嘻哈文化源于美国底层黑人街头文化,是美国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嘻哈文化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的载体,对当代美国黑人青年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黑人青年在语言、心理、行为上无不受到嘻哈文化的影响,成为嘻哈文化影响下具有独特语言、身份和价值观念的新一代美国青年族群。  相似文献   

12.
青年流行语是青年群体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海青年流行语是产生并流行于上海地区青年中的口头时髦语。它是青年彼此间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也是相互间理解及心理认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在青年社会化进程中角色的习得、体验和塑造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上海青年流行语直接迅速地反映着上海青年群体文化、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变化,同时也生动明快地折射出上海都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迁轨迹。 上海青年流行语的产生始于二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 ,因而社会不可能在短时间提供一套社会心理调节适应机制和相应的衔接文化 ,处于这一历史时期的青年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关键是青年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注意锻炼自己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心理素质。同时 ,还需掌握几种心理调适的方法 ,在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时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对社会现实映照的社会意识形式,青年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而青年文化发展又直接和间接地同青年发展联系起来,它们之间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展开。一方面,青年的发展在青年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不断拓展;另一方面,青年文化的发展随着青年自身的发展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具有隐匿性、多样性和封闭性等特征的"00后"网络流行语,反映和折射出了这一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状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解读该群体代表性网络流行语,深入剖析并概括出其背后所蕴含的"00后"八大社会心理特征:即焦虑心理、从众心理、网络消费心理、"泛娱乐化"心理,"显摆"心理、孤独心理、戏谑心理和成人化心理.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广大青年群体健康社会心理状态的对策措施:政府应为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应为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应为青年群体良好心理品格的塑造营造和谐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周杰伦,一个中国青年耳熟能详的名字,其歌、其唱词流行数十载。本文通过分析周杰伦唱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讨论流行歌词作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学表达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年对语言的接受心理与审美取向,进而探讨青年受众积极的语言审美倾向,如追求语言的多样表达、追求语言的表层文化价值、追求思维的解放等等,却也看到了过度的语言陌生化给语言交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是最广泛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力军。本文试图从剖析当代青年农民的进取意识入手,来认识当代农村青年。 一、当代农村青年进取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青年农民的进取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人生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流行体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动态和青年的文化心态,它是青年语言秀的主要符号表征。从"流行体"这场青年语言秀的盛宴可以窥探出背后的青年意识,主要表现为:从青年在社会中生活的体验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反映出他们使用隐喻式表达的理性务实;从青年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是他们确立符号资本的身份识别;从青年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是他们谋求话语权力的政治想象;从青年意识的发展态势来看,他们的群体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的主体能动性继续增强,个体形象的追求日益彰显,进取精神强烈,注重现实创造。同时,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不稳定、游浮性的特点。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抵制不良价值观对青年思想的浸染,提高青年个体的理解、判断能力和心理承载能力,才能引导广大青年追求和树立更高层次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青年有着独特的思想心理特点,其强烈的自我成就感、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矛盾冲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生存交往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由此对青年思想心理的挑战,使得青年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主要表现在:交往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交往的方式虚拟化、交往的过程快餐化、交往的目的功利化、交往的思想“自我中心”化等,这些都制约了青年精神需求的满足,阻碍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大数据时代,要构建起青年科学理性人际交往的实践范式:契入大数据思维更新交往理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群性教育;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青年理性健康交往,更好地满足其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