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顾小存 《理论前沿》2005,(12):18-19
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对外开放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为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调整外资政策,推进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使我国得到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铺垫,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吸引外资政策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以及发挥比较优势三个方面的关系、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统战工作,要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下工夫。要努力推动经济统战工作方法与途径创新,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李洪涛 《工会论坛》2010,16(4):89-90
济南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其核心是通过扩大创新资源、扶持创新机构、强化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环境等城市创新要素建设,依靠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经济形势空前复杂、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紧约束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态势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增长切实转到主要依靠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内需消费上来,着力夯实生态经济基础,推进绿色发展,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运动,统一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确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的实践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等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作用也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使我们需要从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到关注资源生产率方面转变。当前,发展以资源生产率为本质的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破坏加剧问题和能源紧张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传统环境伦理文明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源泉。这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环境伦理思想既有天人合一、善群道当的全面、协调思想,又有不天其生、不绝其长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维持山林永存、永续利用动物、共享水资源和保护土地资源。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对这些思想的合理扬弃并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分不开。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制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城市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不破坏其稳定机制。要发挥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支撑着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必须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人与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我国面临着极为紧迫的水资源安全压力;气候异常变化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注重长远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为保护地方所辖地域的环境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地方政府保障城市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而针对地方环境资源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制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任何一种评价指标体系都必须有理论上的依据。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理论依据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由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域外6个子系统组成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并且按照对立统一关系将其划分为相互对应的两个指标群,可以大大增强该指标体系的分析比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工业强省战略对贵阳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循环经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思路。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法,对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贵阳市生态立法实践,重新梳理和修订相关法规,可进一步引导企业行为,规范政府措施,使贵阳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走出一条有效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部门下的一个子部门法。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关系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文章将从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三个特性"、"两个核心"、"一个归宿"的契合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这样的高度契合并不是偶然的,其是社会规律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基本特征,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新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征: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大、未来会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以及“未富先老”等。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社会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放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缩小”负面效应,实行一揽子政策,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增加全社会劳动力供给以及挖掘人口“二次红利”、通过不同渠道养老资金的统筹安排促进全社会资本形成以及通过拉动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传统衡量社会发展的总指标GDP开始暴露出各种缺陷。为此,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核算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GDP的经济核算体系,引导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就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广以绿色GDP为衡量标准的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未富先老”,像其他经济发达国家一样,跨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应积极关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的"忧郁"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以李加图、马尔萨斯、马寅初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虽然他们的理论在不同时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人们的误解甚至是批判 ,但他们的理论却揭示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因此 ,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奠基的作用和震撼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