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类木草》是《大观本草》、《大全本草》、《政和本草》的统称。它们的版本极多,因版本不同,其黑字白字分书则难免互有出入。本文选用以下几种《证类本草》版本研究之。 《大观本草》用日本安永四年(1775)望草玄据元大德六年宗文书院刊本翻刻,简  相似文献   

2.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培养及扩繁等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黄花蒿品种迅速扩大到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黄花蒿的标准化、现代化栽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花蒿花序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和根的分化得黄花蒿组培苗;利用黄花蒿组培苗进行继代生根培养,并依次完成温室移栽和露地栽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培苗、温室苗及大田苗的青蒿素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与对照药材、野生药材相比较.结果: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分化率为100%,根分化率可达75%;黄花蒿组培苗生根率和成活率高,均在95%以上,且生长性状稳定;不同培养期的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均高于野生黄花蒿.结论:此方法成本低廉、简便易行,适合用于迅速扩大黄花蒿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标准化种植.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唐代本草,主流方面有《唐本草》、《蜀本草》;旁支方面有民间药本草、临床药性本草、食物治疗本草、地区性本草、便于读诵或检索本草、便于识别药物的图谱本草及药物炮炙、药物异名、单味药专著等。 1.主流本草 《唐本草》由唐政府组织苏敬等22人于公元695  相似文献   

5.
在现存的历代本草文献中,首推<本草纲目>最具有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我国著名的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先生与安徽省中医文献所任何先生通力合作的金陵版<本草纲目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历时数年,最近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断血流(Herba Clinopodii)是从安徽霍山县发掘出的民间草药,为多年生草本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is (Benth.) O.Kfze与荫风轮 Clinopodium polycephalum (Van.) C. Y. Wu et Hsuan ex Hsuan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开花前采收,除去泥沙,晒干.断血流味微苦、涩、凉,有止血之功.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子宫肌瘤出血[1].风轮菜首载于<救荒本草>(1406年)草部,叶可食用,名曰风轮菜,无药用记载;荫风轮(灯笼草)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芳草类,名曰大叶香薷,无药用记载.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断血流即为上述两种原植物[1].现对断血流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鉴别、含量测定、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等的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的各种《本草》,都是本着《唐新修本草》而增删的,这是因为我国在唐末五代时,从古代传来的各种《本草》都已丧失。宋代所修成的《本草》,是以《唐新修本草》为蓝本。不过,宋代的《唐新修本草》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笔谈——基层民主:国家建构民主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发展必然形成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社会的分化;二是国家的一体化.社会的分化是现代化的内在动力,而国家的一体化是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因而,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将面临一个基本难题:如何将社会分化和国家一体化有机统一起来,并产生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由儒入医的陈嘉谟在《本草蒙筌&#183;序》中,念念不忘儒学之道,把《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与《六经》、《尔雅》相比拟,实质上既阐明了医学与儒学在学术上的通约性,也阐明了集撰本草以“发《素》、《难》治病之玄机”的重要性,并针对时弊提出了“医责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先生以八十高龄撰成《本草蒙筌》,的确“嘉惠后学之心盛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0.
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  相似文献   

11.
法医在鉴定服用草乌酒剂死亡案件时,在排除了可引起死亡的其他内外因素后,只要尸栓所见情况符合乌头碱中毒特征,心血或其他生物检材中检出乌头碱成分,即可鉴定为乌头碱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阶层分化与社会不平等问题时,住房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CGSS2006调查数据,在区域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价值与住房数量的分化机制。研究显示:地区间的制度性差异在住房资源分化研究中不可忽略;地区市场化程度能有效提高整体住房资源的供给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现住房的价值和住房数量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资源分配遵循市场与权力两套分化逻辑,再分配权力在多套房的获得上仍保持优势回报。  相似文献   

13.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江淮丘陵地带.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本草学专著,发现历代本草多有以滁州地名记载的药材.随着时代的变迁,滁州的地道与特色药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 滁州地道与特色药材的形成因素   1.1 地理特征滁州位于中国三大阶梯的江淮之间丘陵地域,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类型.滁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为地道及特色药材的孕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和威草胶囊大剂量组5组.用酵母和腺嘌呤合用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9.0 g/L氯化钠注射液、别嘌呤醇和威草胶囊灌胃.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TGF和HGF的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UA、BUN、Cr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肾组织中CT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Cr水平及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肾组织中HGF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威草胶囊大、小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检测显示,大、小剂量威草胶囊和别嘌呤醇可减轻肾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纤维化程度.结论 威草胶囊能够改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的沉积,以及减少CTGF和增加HGF在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阻止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汪昂,字庵,明末清初安徽休宁人。生于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卒年不详,但从汪于年八十时撰《增补本草备要序》,题康熙甲戌的时间来看,其卒当在1694年之后。明亡时汪正年逢三十岁,由于当时朝代变更,汪即弃举子业,笃志方书。《本草备要》凡例说:“昂自壮立之年,便弃制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杭白菊最高,亳菊最低;总挥发油含量以杭白菊最高,小白菊最低,亳菊挥发油颜色为蓝色。结论 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亳菊挥发油颜色与其他3种不同,即品种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约2 000多年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动植物药的记载.至秦汉时期,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中医中药终于形成,其标志是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及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的成书,这两部著作分别从医、药两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以往2 000多年治病用药的经验和思想.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到清代,历代本草著作达400余部,反映了中药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独特内容,形成了系统的中药学理论体系.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世界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的急剧转型期,我国利益群体的分化格局呈现为中产阶层发育不良、强弱失衡的断裂结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不仅表现在资源占有的明显差异上,还表现在利益表达与博弈的失衡方面。这样一种利益分化、博弈的失衡结构近年来还有固化与加剧的趋势。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必须加强政权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增强对政治权力自身的监督与制约能力;必须进一步提升针对利益分化与思想分化的调控与整合能力;必须增强培育、制定、创新社会政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许多治病的药物,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这些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的书籍称“本草”,把药物学称本草学。据统计,现存的本草书籍就有400种以上,记载了近三千种药物。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分珍贵遗产。它记录了我国人民在医药方面的创造和发展,包含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我国和世界药物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