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根本保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选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目前,社会治理依法治理理念、治理立法、治理机制、治理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制约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现。为此,要从培育社会治理法治理念、完善社会治理立法、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司法保障和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但现阶段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仍需进一步培育,存在社会公众参与平台缺失,保障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舆论宣传不到位等制约因素。公安机关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路径选择有:树立多方协同共治的治理思维;建立健全复合共治机制;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安机关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管理机制;创新形式,拓展社会力量参与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推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诉求,贯穿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中。"共建共治共享"是党吸收现代治理理念并结合中国发展现实所建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旨趣,"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内核和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4.
超越既有文献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短时段观察和碎片化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划分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起步、深化、优化与固化期,分析"党让社起""党助社长""党规社治"到"党进社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共产党建构政治秩序的主体性、路径性和效能性。正在兴起的政党统合社会关系的模式源起于超大规模国家的复杂治理需求倒逼,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朝向区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前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未来图像,为理论研究深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中央立足于中国实际,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其深刻的内涵与价值,面对社会转型之下的各种社会潜在风险,应该从其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给予推进提升,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从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预判化解各类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治理中通过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公平感,这“三感”共同构成了获得感的实质内涵,获得感也因此成为社会治理制度是否健全的关键评价指标,对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制度起着重要的结果反馈作用。从基层社会治理事件开始的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到获得感评价,整体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的逻辑路径,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践中,要从坚持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升级以创新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方式入手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社区已初步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但与新时代要求的社区治理现代化还有差距,存在着社区居民自治困境、社区治理组织角色困境及社区服务供需困境。治理过程中缺乏人本精神、社区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建立、社区资源缺少支持是造成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对此,可以从理念、制度和主体三个层面着力,以理念和制度为两翼,围绕主体建设,探究解决新时代城市社区克服治理难题的对策,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新格局的生成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以法治为保障,以共治为路径,以创新为抓手,从理念、方式、体制、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夯实基层基础,抓实抓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9.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目标是以民生发展为核心,建立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社会格局,这依赖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资源等的全方位转型。目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纠纷多发、网络"虚拟社区"治理困难等带来的挑战,亟待着眼于创新制度化的民生发展体系、完善立体化的基层治理机制、构筑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格局等,推动基层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现代化的基层社会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治理格局是对社会管理格局的深化,社会治理在本质上应该具有共建共享性,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是对社会治理理念和体制、机制认识的新高度,也为在本质上实现社会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的特点反映了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要求,社会工作要在社会治理舆论环境建构、促成各方理性参与和发展自身能力方面为促进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做出贡献,而社会工作的精细化服务也是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作用。因此,要深刻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精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作用,通过系统提升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意识,着力完善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全面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系统等途径,全面破解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在新时期,对如何加强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是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化,来自经济、社会和自然系统等各方面的矛盾叠加的前提下,为创建公平、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加强社会制度建设、重点领域的机制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以及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社区善治是社会善治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家全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然而,以"消蚀的社区"、"冷漠的个体"及"公共性迷思"为表征的共同体困境,成为我国社区治理范式中的现实瓶颈.因而建立超越"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二元对立、兼顾"公共性"与"主体性"的社会理性,是破解当前社区治理共同体困境的关键密码.在社会理性视角下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社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云南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疆省份,近年来社会治理持续向好,但目前依然面临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根本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云南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结合云南实际,只有加强边境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主体之一。将社会组织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对于新时代的国家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的成长壮大而言,都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安治理中仅靠警方自己单打独斗是不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需要,应当探索多元化共治的社区治安治理模式,力求营造社区治安良性互动的局面。通过一系列实践案例探析,探索共享社会资源参与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技巧和要点,探求如何提高发动社会资源投入到群防群治工作能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既是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也为社会协同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上海市X区城市网络化综合管理的实践表明,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的不仅仅是政府组织,而且包括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和行为体都可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理念共生、信息共享和多元共治构成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三重维度。面对矛盾突显的社会治理新常态,为克服社会治理中的"木桶短板"效应,就必须以"精细化"的理念代替以往粗放式和经验化的管理思维,通过构建网格化协同治理新机制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是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者,是共建共治共享中的有生力量。然而,青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早期社会化问题为导向,深入广州开展调查研究,就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均衡且充分享受教育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建构义务教育责权配置机制和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创新"政校共建、政社共治、教育共享"的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19.
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亟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集中力量优先处理人民最关切的问题,同时通过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营造,逐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顶层设计,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已获得极大的重视。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文化治理的生存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文化馆的机制建设与完善在资源分配、制度规范与利益协调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和耦合度,也是文化馆发展的内在诉求的表现。以"文化治理"理念为出发点,发挥文化柔韧性的引导与濡化作用,将治理内涵的文化视角不断规范基层文化馆发展机制,规避公益性等于低效的误区,使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文化馆建设的理念与机制在把握发展机遇中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