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体论看,形式逻辑的客观基础是“对象性状唯一性”,矛盾律回答的是对象性状“有几个”的问题,辩证矛盾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逻辑矛盾主张对象有两种性状,因而是错的。从认识论看,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淆的根源在于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逻辑的混淆。形式逻辑不直接涉及内容,只是主张对象的性状只有“唯一的一种”,形而上学逻辑直接涉及内容,实质是主张对象的性状是“特定的这个(或那个)”,二者截然不同。但因形而上学逻辑是对辩证逻辑一个片断的夸大,且在这一片断上,它既是合理的,又与矛盾律要求的判断形式重合,于是,二者极易混淆。辩证矛盾反对的是形而上学,与矛盾律则是真理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早年就关心逻辑的学习。在五、六十年代,对逻辑学曾有过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逻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的系统化就构成了毛泽东的逻辑思想,这些思想对今天的形式逻辑教学和研究仍有深刻启示和重要意义。(一)毛泽东在长期学习、研究形式逻辑的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式逻辑的思想和理论。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问,是表达和论证思想的工具。毛泽东认为形式逻辑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把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不实际。一次,毛泽东夹用英语“很凤趣地对周谷城说:“formallogic 本来就是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在创立其辩证法哲学体系时,对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形式逻辑进行了批判。他武断地认为形式逻辑的方法就是根源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思想方法,进而对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发难。将其批得一无是处。实际上,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批判是有失公允和不正确的,究其原因,是由于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功能和方法存在误解和偏见,把形式逻辑对思维过程的规范理解成对具体的经验对象本身的认识,以致把对思维过程和形式的要求和对具体经验对象的考察混为一谈,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辨证法研究是列宁1914—1915年哲学研究的主体,而列宁写于1915年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他这一段时期哲学研究中关于辩证法的最后一次明确地的集中阐述,这样一来,它在列宁整个辩证法研究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他《拉萨尔(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之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之前,主要分析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得辩证规律,形而上学的和辩证的发展观;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等问题;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指出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本文就列宁的这些具体理论阐述予以了分析,以此来加深对列宁这一重要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之一,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不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批判改造和继承发扬。本文以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与《矛盾论》中唯物辨证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试说明毛泽东辩证法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6.
简论孙中山考试权、监察权独立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认为欧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很不完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独立的考试机关和监督机关。孙中山主张考试权、监察权应独立。考试权独立的目的是选贤与任能,监察权独立的目的是防止政府机关腐化,孙中山的这一思想对当前我国反对和防止腐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对于不同的世界观而言都是中性的,是认识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手段。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或者不平等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辩证法的繁荣与发展是形式逻辑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形式逻辑是辩证法正确性的保证,形式逻辑的确立对辩证法的持续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制是指政治权力的所有和继受取得问题,体现了执掌权力者如何得到权力、是否对他人负责的权力渊源关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建立在反对王权政制、主张民权政制的逻辑基础之上;建立在反对虚假的民主政制、主张真实的民主政制的现实基础之上。毛泽东坚持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权政制,坚持建立共和国的民权政制载体,阐明了民权政制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民权政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
较早明确提出人学辩证法的是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萨特所主张的“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其人学辩证法毫无共同之处,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攻击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来没有忘记人,它关于主客体的学说以及有关人学辩证法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对人的生存方式本性的哲学反思和辨证把握是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萨特的所谓“人学辨证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萨特对东欧机械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里面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并提出了人的存在与马克思辩证法这个重要问题,即所谓的人学辨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基础理论的关系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对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思想的关注和思考。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过人学辩证法一词,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辩证法理论和其它著述中包含有深刻的的人学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彻底巩固”的形而上学观点,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部分质变论,揭示了事物发展阶段性的内在根据,部分质变的普遍意义,并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由聂凤俊、李鼎文等同志主编,油田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翟明德同志参加编写的《论形而上学》一书出版后,在社会科学各界引起关注。 《文摘报》1989年第663期转载关于该书的评论赞誉该书出版“填补了哲学理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它不仅探讨了形而上学的各种含义,而且探讨与辩证法相对立哲学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这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却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对此,毛泽东在其《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作了全面的回答,其中也包括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他既反对一党专政,也反对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他主张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联合专政”,并且各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的思想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已经并且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诸多思想中包含着审视和分析问题的全球性视角,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审视问题的全球性视角体现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政治和外交方面突出表现于他的国际战略思想,经济方面主要集中在反对民粹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利用外资,文化方面则蕴含于他建设民族、科学、大众的新文化主张。毛泽东的全球性视角有其历史局限性和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法律逻辑经历了应用逻辑阶段和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导的多元发展阶段。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法律逻辑的发展一方面受制于逻辑学、法学等与其直接相关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又以我国法律实践的现实需求为依归。在逻辑发展多元化以及司法中心化的当代,我国法律逻辑的发展仍将以非形式逻辑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上有两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之相应,历史上"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表现在现实社会实践中,对待发展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从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认为经济增长等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谈的实际上是一个形式逻辑的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但却值得再提。先谈概念的确定。 列宁在他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中说过,“人的概念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的,相互转化的,往返流动的;否则,它们就不能反映活生生的生活。对概念的分析、研究,‘运用概念的艺术’(恩格斯),始终要求研究概念的运动、它们的联系、它们的相互转化。”(《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7页)追求概念的一律,搞标准化,未必利于学术的进步。例如:有的主张采用国际规范清理概念,主张搞专门委员来统一术语,(见《世界经济导报》1989年3月20日、《新华文摘》1989年第5期等)这不妨  相似文献   

17.
工会的性质问题,它是工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关于明确一个事物性质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8...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先后是在规范与实证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社会”概念的,其中规范性社会是指从未来出发的抽象个人的机械集合体,而实证性社会是指从具体历史阶段出发的现实个人的有机集合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逻辑的影响,它是规范性社会观;从《费尔巴哈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行了实证性社会观的一般建构;从《哲学的贫困》、《57、58手稿》到《资本论》,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逐步深入。马克思实现了实证的,科学的社会观的深层建构。这些历时性的社会观的构建过程正是马克思从异化逻辑走向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再到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多维的视角与问题域,其中,批判理论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构成马克思思想的灵魂,呈现出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因此,关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研究既是研究其思想整体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理解辩证法的重要突破口。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同样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二者处于统一关系中,二者的统一在文本里出现了三次,这三次统一极为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逻辑,以及二者统一的基础。通过对这三次统一的论述,本文尝试探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把握马克思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思想的整体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兴国调查〉前言》反映了他倡导调查研究、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主要从三个问题上的分歧,谈谈毛泽东如何突破"城市中心"模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新模式的自主创新精神,是30年代最应该弘扬的苏区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