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包括虚拟空间中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异化与失衡,网络立法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善性,不规范的网络环境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网络亚文化诱发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包括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处理好网络法律与网络技术监控的关系,加强防控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正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它们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犯罪类型及其概念——“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两者的关系如何,我国学界一直争议较大。从刑法学和犯罪学论域来看,“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概念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从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到若干起著名的网络名人涉嫌寻衅滋事犯罪案发的近一年当中,网络寻衅滋事犯罪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持续热议。理论界更多的将热情投入在刑法学的研究范畴,实务界与理论界略有不同,实务界的关注重点基本一致。警察对于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讨论多是基于公安实践需要,针对案件特点,讨论此类案件侦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关系犯罪学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寻衅滋事犯罪文化属性和犯罪成本问题。进而探究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异质性,即传统寻衅滋事犯罪的网络异化和网络寻衅滋事的罪与罚。最后,提出继续加强网络立法和继续打击网络犯罪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我们研究犯罪的归属之一。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个网络虚拟化、分散化、有组织化的网络传销犯罪,如何发现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掌握传销组织运作结构,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销犯罪组织的成员及其组织结构关系,进行量化和质化研究。侦查人员通过对网络传销案件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的"关系"信息收集,运用具体社会网络分析法图表和矩阵的思想,构建出整个网络传销组织的"虚实"两层次的社会结构关系,并进行碰撞对比,以分析网络传销组织的成员体系、结构特征、运作框架和行为目标,进而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面对一个网络虚拟化、分散化、有组织化的网络传销犯罪,如何发现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掌握传销组织运作结构,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销犯罪组织的成员及其组织结构关系,进行量化和质化研究。侦查人员通过对网络传销案件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的"关系"信息收集,运用具体社会网络分析法图表和矩阵的思想,构建出整个网络传销组织的"虚实"两层次的社会结构关系,并进行碰撞对比,以分析网络传销组织的成员体系、结构特征、运作框架和行为目标,进而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毒害的两大因素,网络暴力信息催生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网络色情信息催生青少年性犯罪,网络负面信息与青少年的犯罪生成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践中,只有通过对危害信息的传播源、传播途径、受害者自身三条进路综合治理,才能阻截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俄罗斯社区警务工作蕴涵着“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服务为民”的现代人文理念。他们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密切了警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增强了警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互动,不仅从根本上拓展了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而且有效地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和减少了犯罪,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警察机关的满意度。社区警务,已成为新形势下对付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犯罪调查的形式主要有官方犯罪统计(UCR)和被害调查(NCVS)。UCR使各年度各地的犯罪都得以比较,在确定标准的犯罪概念方面很有权威性,对确定犯罪和罪犯的类型和趋势尤其有益,但其也存在犯罪黑数等缺点。NCVS则掌握了被害者在居民中分布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被害者与犯罪者关系等资料。UCR和NCVS二者只相互印证,才能真正成为犯罪的“晴雨表”。我国犯罪统计的开展应借鉴于此。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下兴起的P2P网络借贷犯罪现象因具有经济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双重特点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P2P网络借贷领域中,仅对恶意诈骗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具有过于保守性,厘清P2P网络借贷中的信息交互行为与资金流转储存行为,坚持刑法的最后手段性与罪刑法定原则,是P2P网络借贷犯罪刑法规制的前提和基础。P2P网络借贷数个罪名之间存在牵连或者竞合关系时,从一重处罚。P2P网络借贷多个主体的共谋共犯关系适用共同犯罪一般理论,P2P网络借贷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可能构成片面帮助犯。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犯罪数量在我国犯罪类型中已跃居首位。网络普及与网络犯罪成正比,防控网络犯罪的难度逐渐加大。面对网络犯罪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用网络犯罪的概念取代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将其界定为所有发生在网络空间的触犯刑律、应受刑事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网络为工具的网络犯罪、以网络为攻击目标的网络犯罪,以及发生在虚拟网络空间的传统犯罪。网络犯罪主要具有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行为即时化、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网络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减少犯罪激增、打破传统犯罪思维定式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在我国刑法中不是独立罪名,而是诈骗犯罪的手段与目的行为所涉及的一种特别的、可类型化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链条化趋势使同一链条不同环节中的实行行为分别符合电信网络诈骗的上游犯罪和下游犯罪。故而,在刑事司法认定中应以犯罪链条为线索,对此类犯罪不仅要追根溯源还要考察犯罪的下游流向,明确电信网络诈骗关联行为的具体样态,从司法层面上准确认定关联行为的罪与非罪、罪名竞合关系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在坚持全面"从严"治理刑事司法政策的同时,保障罪刑法定及刑法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网络犯罪是高科技犯罪中的一类,是计算机犯罪在信息社会网络化环境下演变而成的新型犯罪。2000年至2004年是对于网络犯罪研究的高峰期,而目前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乃至网络犯罪的整体研究处于平缓期,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青少年网络犯罪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治工作,本文拟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并在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刑事措施,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实证调查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结构的视角对邪教组织的犯罪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邪教组织关系网络的结构有着与犯罪组织极其类似的特征。这种结构一方面便于邪教头目树立领袖权威,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底层成员的集体反叛。因此邪教组织这种与犯罪组织极其类似的关系网络结构,是为了适应其控制信徒的需要。这正体现出邪教组织的犯罪特性。为了应对邪教组织不断蔓延的趋势,政府应对其建立完整的预警、识别和打击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网络犯罪日益频繁,犯罪形式不断升级,传统犯罪也在网络上出现了新的犯罪形式。面对网络犯罪的高增长和蔓延趋势,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研究,不断强化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文中从建立网络警察队伍、建立网络犯罪的防范机制、防控网络犯罪的对策、网络犯罪的防范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重点阐述了网络犯罪的防范技术。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犯罪、利用网络技术的犯罪以及跟网络相关的其他形式的犯罪不断出现,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相关犯罪具有有别于传统类型犯罪的特征。危害行为作为犯罪中的核心要素,对网络犯罪中的危害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应对新兴的网络犯罪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可以将网络犯罪分类为纯粹的网络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通过对100个涉网络犯罪案例的类型化分析,发现有必要将以网络为犯罪空间单独列为一种类型,然后可划分出三种类型,即以网络为犯罪对象、以网络为犯罪工具、以网络为犯罪空间。但是,这三种类型的网络犯罪中涉及的若干构成要件要素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定性困境。解决上述困境的出路是对网络犯罪中涉及的若干构成要件要素进行扩张解释而不是重新立法。  相似文献   

18.
网络短视频平台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新的环境,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链条延长性、犯罪数额累积性、犯罪手段隐匿性、犯罪对象广泛性等新特征。上述新特征与犯罪机会紧密相连,应借鉴新机会理论中的犯罪模式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与日常活动理论来探寻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在减少新环境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机会的前提下,强化网络短视频平台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责任,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的犯罪成本与风险,营造安全规范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严重.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专业化,犯罪手段具有极高的隐蔽性,犯罪形式多样性,犯罪后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些是新时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显著特点.教育的缺失,网络环境的不规范性,以及网络立法的滞后性是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为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整治和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以便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20.
网络犯罪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危害性较大。因此,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定应当进一步完善,将相关网络违法行为犯罪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