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曾有过很长的法制历史 ,也有过依法治国的经验和教训 ,尽管那时的依法治国与今天的依法治国不尽相同 ,然而作为一种史鉴 ,仍不失其应有的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可鉴之处 :重视法治的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宣传法律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 ;依法司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发展法律教育是依法治国的补充手段等  相似文献   

2.
依法立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依法立法就是指立法活动应当在宪法和《立法法》指引下,依照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保障法律整体内容的协调性,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依法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维护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改革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依法立法需要树立现代立法理念、坚持党领导立法、坚持人大主导立法、健全立法制度保障和加强立法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里 ,依法执政是根本 ,依法立法是前提 ,依法行政是关键 ,公正司法是保障。建立和发展依法治国的真实前提 ,必须检索和反思中国立法 ,对行政领域的立法进行全面检讨。重申立法有限的基本理念 ,实现对立法权的监督和制约 ,破除立法“本位”思想 ,确立立法平衡思维 ,摒弃法律万能观念 ,克服立法膨胀现象 ,消除重实体轻程序的立法倾向 ,明确程序立法方向 ,树立正确的法律制度的秩序观 ,维护立法统一和法律稳定 ,对于通过立法促进制度文明和“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存在法律空白点 ,由此引发司法实践的诸多问题。建构这一监督机制 ,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检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法律心理共振论是法制心理理论的新发掘。本文研究在立法、执法、司法中共振源、共振流、共振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在立法、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应用这种规律使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守法者的心理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能够和法律共鸣、共振,和谐一致,必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达到最佳效果。如果各层面的人的多元心态统一于法律心理共振论,这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的目标是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性、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实现司法的公正性。中国法治的实现应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国情特点,创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上海实现法治的方式应定位在以行政法为突破口,全面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公信力和司法的公正性,通过行政法制的确立来带动整个社会法治的实现。上海要实现法治,须从保护、促进平等和宽容的社会环境两面入手,加大人文因素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上海应集中精力对行政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对行政管理先依法管理,确立行政立法民主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注重管理程序原则,保障行政救济,加强司法监督,充分发挥市人大对“一府两院”依法治市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和目标要求依法治国.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角度讲,我国的立法要具有科学性,使法律法规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克服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使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体制权责相协调,严格执法、公正执法,透明规范司法,消除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使社会成员遵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不知法犯法、不以言代法、不以权压法、不徇私枉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依法治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执法、司法、立法、学法守法和顶层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精神,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公正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加强引导和宣传教育,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探索制定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不断增强依法治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保障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需要的迫切程度来说,依法治国的关键应该是依法行政。因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完善立法,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障。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后,行政国已成为各国行政权扩展后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从古典法学理论开始就追求的法治国,在现代中国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有着重要的意义。行政权与法治权是一对古老的矛盾,是传统三权中最为强势的一对权力关系。行政权与行政国,立法权与法治国的纵向关系、行政权与立法权,行政国与法治国的横向关系、立法权与行政国,行政权与法治国的交叉关系是四者之间的基本关系范畴,而行政国与法治国的关系也是基于这个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家本位主义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指导思想,造成了刑事诉讼法具体制度和法条的设计时以国家权力和利益至上,忽视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国际刑事诉讼法发展的趋势不符。本文对国家本位主义进行分析,以图对确立新的刑诉法立法指导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问题关系到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质量,科学认识中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既是中国反垄断法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又是中国反垄断立法、司法实践的价值基础。反垄断法通过规制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来调整竞争关系,从而创设和维护其认可的竞争秩序,这种特定的竞争秩序应当是反垄断法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新兴基本人权之一,而德国是欧陆法系中对隐私权立法保护较为先进的国家,并且拥有细致完善的隐私权刑法保护规范体系。对德国隐私权刑法保护进行研究,关注其刑事立法发展动向,将会为中国隐私权刑法保护立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地方是突发疫情防控的实施者,地方治理奉法,疫情防控治理效能就显著。疫情的突发应急性要求地方治理打破常规治理思维,甚至采取超常规治理措施,而这些措施一旦使用不当,公民人权保障和国家法治秩序就会面临威胁,鉴于此,有立法权限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须加强属地疫情防控的预防性立法;地方政府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疫情防控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地方各级司法机关严惩涉疫情犯罪须坚持主客观统一原则,警惕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强化疫情防控公众守法意识的培育,以"两个区分"提升公众"知法"能力,以良善社会政策促进公众"守法"自觉。  相似文献   

17.
从加强立法监督,完善立法程序,严格控制行政立法范围,建立民主立法机制以及立法责任制等角度控制行政立法,对建设法治政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之法     
法治的实现以法制为前提,而良法又是法治的题中之义,也是法治的有力保障.本文试图从立法原理、立法宗旨、立法程序以及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分析何为良法,以求探讨在法治建设中如何使立法真正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险是事关民生的重大制度安排。面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课题和新考验,社会保险立法应当秉承新的立法理念,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其中,坚持《社会保险法》是劳动者的权益法和福利法,建立与时俱进的发展型社会保险制度,重构国家在社会保险中的角色与义务,推动新型劳资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社会保险立法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制订商事通则的呼声颇高,但从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我国的立法传统和立法技术等方面看,制订商事通则的可行性、必要性值得检讨;否定商事通则的立法主张绝不意味着商法不重要,其重要性与独立性无必然联系.坚持民商合一,商事规范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是我国商事立法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