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由于民间信仰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等特征,社会转型使其发展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信仰出现真空而公民意识却不断提高的转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前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民间信仰再度出现复苏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榕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播过去的,在台湾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源于福州的民间神祗主要有临水夫人、张圣君、王审知、水部尚书、天都元帅、五帝等。榕台民间信仰有许多共同特征。加强两地民间信仰的交流和互动,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与温州民俗文化密切相关,其中民间信仰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温州模式所包蕴的敢为人先、吃苦耐劳以及抱成团等温州人精神都与该地域的民间信仰文化有关。本论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民间信仰与温州模式的深层关系——民间信仰为温州模式的创造者筑就了一道道精神“防火墙”;温州人通过民间信仰强化了温州人原有的血缘、地缘和业缘等关系;温州人生活在一种门槛的阈限阶段,游走于神圣与世俗之间。同时,本论文还对温州民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省思。  相似文献   

5.
土地神信仰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形式。信仰空间的构建是土地神信仰行为的起点,信仰惯习是行为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危机情境是行为产生的催化剂。农村居民的土地神信仰行为对农村居民、民间信仰自身和农村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从对民间信仰的监督与引导、完善自身组织、加强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合理的农村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来,而根植于无数国人传统家庭和社会生活之中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日渐活跃并滋长蔓延,对当前农村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确引导农民选择科学信仰,有利于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发挥先进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作用。本文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地区农民信仰的现状、特点,农民信仰宗教和选择民间信仰的原因,提出了正确引导农民选择科学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非法小庙的问题,既是历史遗留问题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农民自建的庙宇因为超出了政府管理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其存在的合法性一直悬而未决,成为游走在封建迷信、民间信仰和宗教边缘的一种社会形态,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比较多。本文尝试通过客观的调查和分析,梳理苏南、苏中农村地区自建小庙活动经久不衰的原因,并为客观认识和解决非法小庙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民间信仰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境外宗教势力加紧对我国的渗透,但从其传入中国伊始,就遇到一个和中国民间信仰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受到排斥的问题,遇到一个如何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相融合的问题。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对待民间信仰问题,既不能等同于传统宗教,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文化现象,更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封建迷信加以禁止。必须理顺其与社会的关系,使其吸收现代元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重新塑造我国民间信仰系统的形象,使其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与时俱进,继续发挥民间信仰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的内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保单位,毗卢寺并非宗教场所,然而,随着民间宗教信仰活动的悄然复兴和迅猛发展,毗卢寺已经成为一些农民寄托宗教情感的一方圣土。毗卢寺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掺杂了民间信仰、趋于世俗化的非典型佛教活动;一种是羼入了佛教信仰的非纯粹民间宗教活动。这两种民间色彩浓郁的非典型宗教信仰活动体现了华北地区农村民间宗教信仰活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为民间信仰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间,但民间信仰也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民间信仰要适应当代社会,不仅需要自身不断调整发展模式,自觉主动地与当前主流社会相适应,更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其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健全治理机制,规范治理框架,发挥积极功能,减少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信仰空间的扩大与构建。这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民间信仰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在对由信仰而产生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与结构机制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信仰空间再造这一“传统复兴”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呈现出互相妥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庙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民间节日,是冀中农村地区重要的物资交流场地,也是普通民众信仰的地方。近代以来,战争、灾害都削弱了冀中地区的经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庙会的发展空间,导致冀中地区的庙会逐渐萎缩。建国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地恢复和重建庙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精神、物质和娱乐场所。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庙会这一特殊的民间节日,也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民间的一种朴素表达。调查显示,民间信仰依然是我国普通民众最重要的信仰形态,是民间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近来,民间信仰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复兴,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功利性、世俗性倾向也日益凸显。因此,当前应从建设民间精神家园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民间信仰问题,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并找到其与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拓展民间信仰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莆田文峰宫是我国妈祖信仰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庙宇。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对文峰宫妈祖信仰的由来、变迁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爬梳,并重点考察了文峰宫与海内外,特别是与台湾之间交流的情况,展现了文峰宫在弘扬妈祖文化和促进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古寨山是丹江口市凉水河镇的一座小山,传说玄天上帝曾在此落脚而成为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圣地。每年三月初三玄帝圣诞日,古寨山地区民众全民上山进香,信仰气氛浓厚。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涉及到官、教、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官即政府处于关键地位,应该起到领导与引导的作用,以促进三者良性互动、共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江苏启东市农村宗教信仰存在民间信仰多元、网络布局较合理、教派发展迅速、信教群众“新三增多”的特点,对农村社会稳定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要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应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大力挖掘宗教信仰正能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民间信仰最为兴盛发达的地方,引导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当前客观存在的一大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首先需要明晰民间信仰存在哪些与当前社会相适应、不相适应的因素,适应性问题上分清实质与形式,正确看待福建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相适应这一问题,然后积极引导福建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相适应,使其发挥积极功能,减少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台民间信仰有着同根同源、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在交流互动过程中闽台民间信仰受到一些人为的阻隔,交流过程中出现过中断,也有过繁荣时期。闽台民间信仰形成不易,有着其独特的复杂的传统、地理、经济等要素,这些造就了闽台间民间信仰种类丰富、互动频繁,使得闽台民间信仰既具备神秘性和功利性等共性,又具备闽台民间信仰间独特的杂糅性、海洋性、放任性、外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福建都城隍庙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其形成的文化影响广泛,闽台城隍信仰文化同根共脉。福建都城隍庙文化所承栽文化功能很有价值,要重视发挥其功能作用,特别要进一步发挥城隍信仰在闽台交流中的作用,加强城对城,民对民的民间交流,为推进闽台文化交流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广西左江流域民间文献所见佛道及民间信仰表现为儒释道杂存,且兼融土地庙等民间神灵。其发展历程存在佛教、道教所代表的"道统"与官府所代表的"政统"二者之离散与融合。佛道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崇,确立其在地方社会的合法地位乃至权威,呈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二者的离散,使得其世俗化,并与当地民间信仰及民俗融合,演进为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