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形式和质料是构成具体事物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所谓的质料是内容的朴素直观的表达,质料是个抽象的个体化概念,内容是个具体的总体概念。内容是质料的组合,质料是构成内容的成分。事物的内容表现为纷繁复杂,同类事物的内容可能是大不相同的;而事物的质料却是纷繁复杂的同类事物的不变的成分,是构成同类事物的共同基础。所谓的形式是质料形成内容构成事物的联系方式和结构,从质料到内容,不仅是质料的数量组合,更是一个由形式联系和作用的结构和过程。质料(内容)与形式是行政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意识形态的内容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多个理论成果,并各具时代特点。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及其任务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成熟认识构成了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后,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探索和回答标志着我党的意识形态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会号召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凝练为党的鲜明品质特性,其理论内涵的逻辑阐发涉及党对社会共识的凝聚能力、对社会资源的调配能力、对社会利益的整合能力。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社会号召力是历经百年磨炼而铸就的,分析其现实境遇需要考虑百年奋斗所展现的独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实践路径,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4.
本质论与本体论———认识社会主义的两个视角王洪福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学术界不少同志作单视角、单层次的回答,他们只把科学社会主义看成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而没有同时把它看成价值观念体系;他们只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没有同时从本质的深刻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涵,涵括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主题和本质、原则与方法等主要观点,回答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义是什么、应该依据什么原则实施、采用什么方法操作运行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深刻论述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核心主题和本质要求,精准揭示了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等时代特征,科学指明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的根本方法,整体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体系,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6.
论治安秩序本质——治安秩序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秩序本质是治安秩序的根本属性,是构成治安秩序的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它是治安秩序中确定的、稳定的、一般的东西,它是治安秩序现象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根据。治安秩序本质从其结构模式上来看,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社会关系层面和社会特质层面。治安秩序是社会关系协调状况的反映,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所确定的有关公共安全、社会安宁的,主要由警察机关管理和维护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即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和社会学层面阐述的社会发展理论。从唯物史观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用"一个前提、三大规律、一个思想"加以概括。从社会学层面阐述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化、科学技术发展和保持人与自然界和谐等内容的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习惯的法权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①与法律的关系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以对习惯和法律本质的认识为前提.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学科都有有关习惯概念与本质的不同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习惯本质认识的独特方面.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习惯是由社会主体的经济生活所最终决定的规范主体行为的规则系统,习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主体法权要求在社会制度层面上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具有对传统民主形式批判和完善的价值,中西不同视域下的协商民主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民主价值目标所体现出的共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和社会对话协商制度两个层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而且现阶段正朝着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具有对传统民主形式批判和完善的价值,中西不同视阈下的协商民主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民主价值目标所体现出的共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和社会对话协商制度两个层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构成部分,有着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现阶段正朝着广泛多层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集其大成,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人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西方传统哲学从抽象的视角探讨人类不变的共性本质,试图获得关于人是什么的永恒定义。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批判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绝对本质的抽象追求,探讨人的现实的社会性本质,指出现实的人处于不断的生成之中,表现为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本质要求出发,概括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结构为厚德感恩、法纪清明、志存高远、博学多能,从而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为思想导向、行为选择、精神动力和形象提升四个方面。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转化形式上,应考虑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由一般认知向心理认同转化、由统治地位向支配地位转化、由实践偶态向实践常态转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主要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其中深刻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动力是什么的问题。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我们得出结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使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伟大觉醒,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劳动者创造历史、劳动神圣理念的坚持和捍卫。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构成了历史演进的底层逻辑,新时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正是这一历史逻辑的发展;是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坚持资本逻辑或人民群众逻辑的分野,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赢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度选择。从现实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从实践来看,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以凝聚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对党建主线理论内涵和价值意义的认识日益深化。从理论上分析,党建主线的本质是对政党执政规律的探寻,党建主线的内涵是政党本质与政党能力的有机统一,党建主线的演进动力是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犯罪本质的理论,在我国刑法学界可以说是争议很大。那么,究竟什么是犯罪的本质,正确认识它,可以说是刑法学展开的基石。我国的犯罪本质特征应是刑事违法性,且这里所强调的刑事违法性,不仅是形式层面的法律规范,同时还应包含有实质层面的内容———社会危害性。规范形式与危害内容不可分割,并有机统一于刑事违法性当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民生观主要表征在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上。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小康和富裕问题,它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又是检验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着重强调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民生之基,改革是基本动力,科学处理关涉民生的各种重要关系是重要路径,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深刻地领会和研究邓小平的新概括,对于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使其少出偏差和失误.将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一个早已有定论的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改变现状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