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政治认同可从政治信任、政治支持、社会认同三个维度进行测量,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青年对各级政治组织的政治信任、政治支持和社会认同度高,政治认同指数处于较高水平;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年在政治信任、社会认同和政治认同指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青年显著优于汉族青年;在政治支持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应通过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青年政治社会化、加快少数民族青年社会融入等措施,提升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引领,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随着青年统一战线成员结构多源、价值观念多元、情绪行为多样、政治参与多维等群体特征的日益凸显,高校青年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围绕画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的主旨,健全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明晰思想政治引领的基本原则,通过完善政治引领平台、实施多样引导措施、强化社会实践教育、丰富政治参与实践等工作方法,提升高校青年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认同,推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具有涵养中华民族意识和塑造国家政治认同的功能。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来,部分香港青年在处理陆港关系时出现的失当行为和极端倾向,反映出他们中华民族意识离散、家国认同理念错位以及国民身份认同偏离等认同困境。背后则是香港青年政治文化心理诉求西化所带来强烈价值冲突的结果。通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增进政治团结和中华民族认同、培育历史责任情怀以增进利益交融与国民身份认同、厚植和谐文化理念以增进陆港两地命运共同体认同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香港青年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4.
社会优先意识是青年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选择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两次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优先意识,对个人层面的认同对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并促进了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社会优先意识是青年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选择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两次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优先意识,对个人层面的认同对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并促进了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青年代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探究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对于促进对台青年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独特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岛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台湾青年形成了其复杂而又矛盾的政治心理:政治效能感低,不愿参与政治,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台湾认同"又是其主流意识,此外也渴望政治昌明,淡漠"政府权威"。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对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有着重大影响,但岛内现实政治状况是台湾青年政治心理形成的根本因素。两岸同文同种,应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培植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携起手来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存在于他们的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表现在政治效能感、"政府权威"认同、社会归属意识和两岸关系认知等向度上.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前台湾政党纷争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取向.转型中的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是其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条件.解析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深刻揭示其渊源,也给当前开展对台青年宣传工作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先进文化和公民道德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具有激励、凝聚、整合、评价及传承等积极功能。转型期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体认“五个认同”理念,除了内在展现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表征青年学生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规定。探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逻辑演进和实践理路选择,就是旨在促进西部高校青年学生现代化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趋于理性化,在认同并拥护党的领导地位、赞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党治国理政能力充满信心的同时,亦有不同的认知与见解。多元化价值观念、社会矛盾的凸显、复杂的网络舆情及其队伍结构的变化既是影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多样化的原因,亦为引导其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故,必须从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整合、充分保障政治参与权利、打造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等多角度增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青少年群体有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消极的政治认同和分裂的身份认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体现在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许多具体方面出现的文化冲突;消极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在远离政治传媒与消极的选举参与;分裂的身份认同是指美国本土青少年与移民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份意识,大量移民及其后裔同化滞后。美国主流社会强调美国文化和美国意识,政治活动更多考虑青少年参与,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在青少年事务相关领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11.
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指的是香港青年对自身的"中国人"身份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和文化认同,以及由此而塑造并在与国家的互动中所不断强化的国民意识和国族观念。也就是作为香港人的自我的个体认同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与内地各省份以及整个国家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融入强化认同中国人身份的过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建构一直是香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自1997年回归以来,如何在香港青年中构建明晰的国家认同,推动香港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国家和香港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港澳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沿平台,其社会文化意义不亚于其经济意义。大湾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为强化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增进香港本土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祖国的认同都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固化趋势,不利于青年"国家认同"意识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削弱了青年"国家认同"意识形成的心理基础,消解了青年"国家认同"意识形成的教育条件,干扰了青年"国家认同"意识形成的社会环境。因此,破解阶层固化以增强青年"国家认同"意识是当下的重要课题,而以经济、教育和跨地区交流为抓手,是打破阶层固化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青年民粹主义的涌现是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畸变,即政党的社会代表性断裂、社会回应性错位、社会整合性降低、社会合法性流失、社会沟通性失灵、社会流动性失能、社会引领性弱化。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不畅,引发青年利益表达激进化、身份认同焦虑化、价值判断简单化、政党认同低迷化、政治参与叛逆化、政治情感负面化与未来前途迷茫化,从而推动了青年思想与行为的民粹化。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的兴起,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重要启示:密切关注青年利益诉求;批判引导青年思想认知;综合提升青年社会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代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关注其自身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认识其认同现状,并探究使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回归祖国20年来,深入持续推行国民教育和宪法基本法的宣传教育,爱国爱澳深入人心,谱写了令世人瞩目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模式。特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澳门居民的国民教育,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意识较强是一大亮点。但随着澳门开始进入社会结构变化、社会关系调整、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转型期,在区域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澳门青年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认同也面临挑战,特区建制内有效沟通解决机制建设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未来澳门"一国两制"实践需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在澳门青年中强化爱国爱澳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青年爱国爱澳力量的培养和扶持,与此同时,大力支持澳门青年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适合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一方面,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在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群体思维活跃、价值取向多元,政治辨别能力和政治坚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营造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健全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群体被党和国家委以了新的政治重任,农村青年作为广大青年群体中最贴近基层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政治认同关系着乡村未来的走向。然而,基于调查可知,我国农村青年受政治背景、地域差异、社会环境及个体差别等多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政治观念淡薄、政治参与被动、政治效能不足等问题,导致其政治归属感不强、政治责任感较低、政治获得感较弱,从而阻碍其“先锋力量”的发挥。为此,要通过提升政治认知水平来强化政治共识,创新政策引导机制来促进政治参与,健全青年人才制度来提升政治效能,从而完善从认知到参与再到产生效能的政治认同过程,避免其成为“政治盲族”,使之能勇担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社会实践、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和激励考核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认同与践行,并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和高校学生党员健全政治人格的稳定形成。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履行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又担负着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多年来,高校共青团为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助手和后备军,得到了广大青年的一致认同。因为高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定位决定了其育人职能、组织职能、文化职能和政治职能。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根据当下青年显著特点以及他们在新时期的心理诉求,进一步增强青年认同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发展,为青年网络自组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自组织作为非正式组织,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社交性、虚拟性和传播性的特性。青年的自我认同、多元化需求和公民意识成为青年改革共识化形成的动力因素,而同伴的负面影响、缺乏约束力、亚文化形成、社会思潮冲击则成为阻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青年改革共识化的路径是培养网络公民意识、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共青团的整合力、培育网络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