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民生思想为基础,吸收中国历代民生理论的进步思想内容,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民生理论的合理内核,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之中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科学执政理念、执政方略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核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根本目标,社会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并且具有不容置疑的合宪性合法性;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在新形势下,坚持三者有机统一,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稳步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一是以理论创新为牵引;二是以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四是以民生为根本。它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有力的政治保障,良好的环境支持,新的力量之源。快速稳步发展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胜利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要大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整体形象,在实践中已经显露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新上,实现了政党执政本质以及共产党由革命政党到执政政党的根本转变;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创新上,实现了由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到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上,实现了"西方道路"到"中国道路"的根本性转变。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可以增强对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新上,实现了政党执政本质以及共产党由革命政党到执政政党的根本转变;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创新上,实现了由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到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上,实现了"西方道路"到"中国道路"的根本性转变。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可以增强对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是一篇洋溢着民生幸福与法治尊严的纲领性文献。本质上,追求民生幸福与法治尊严是十八大报告的核心共识,具有深远意义,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和趋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仅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效。党在提高执政成效方面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把改革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根本动力;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核心要素;坚持把遵循执政规律作为党提高执政成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奠基者。面对"文革"后中国民生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邓小平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如何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把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总体小康。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民生观,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手段和执政路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二者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保障,有利于巩固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改进执政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拓者,他对中国道路的自信是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基础上的。邓小平认为要加强党的建设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增强人民对党的执政信心;同时,在执政中要强化民生建设来激起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从邓小平道路自信中可以看到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大众化过程中,必须突出道路内在的目标和制度优越性,同时注意中国道路自信的两个主体的差异性以在实践中提高道路自信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是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完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各族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边防巩固;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变化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执政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执政在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重大转换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新飞跃。科学执政要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的思想是科学执政的理论先导,科学的制度是科学执政的行为规范,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执政的重要形式。在正确认识科学执政的本质时,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内涵中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要把握特殊形势,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充分的力量支持;要牢记责任,发挥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优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安定有序的政治环境;要关注民生,发挥反映社情民意的优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筑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同中国具体的民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举措的新的理论概括,又是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规律和本质的探索和总结,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 ,一切都需要探求和创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是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前提。先进文化本质上就是创新的文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富有创新的时代品格。  相似文献   

20.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指导思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搞多元化,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其理论渊源之一,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政治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多党轮流执政,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共产党执政为"极权主义",主张多党轮流执政;经济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民主社会主义则主张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内部进行改良。三大根本分歧决定了中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