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壮大,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近代启蒙思想蓬勃兴起,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法制文明。以自由主义、法治和分权思想为基础的行政法便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在法律上的体现。随着行政法理论的传播,欧洲各国开始了行政立法实践,并形成了行政法学这一新兴的学科。而后亚洲很多国家也继受了大陆法系行政法理论,开始了行政法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于欧洲的法治文明的研究是理论法学界蔚然成风的研究路径.当视角集中在西欧而时间定格在中世纪时,我们会发现最早的法治文明因时因地的在中世纪西欧出现了.并且,考察多元因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西欧城市文明发展模式和法治文明出现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法治城市的基本特征是有序化、公信度、高效率、民主性与自由度。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有助于为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城市法治建设,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管理,确保司法公正,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法治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城市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城市确立法律在城市社会调整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它实现了对城市社会关系基本领域的全面控制和调整,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市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城市法治建设的主观精神基础,城市法律制度是城市法治化的制度基础,而法律的高效益实现是城市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宗教大审查与欧洲中世纪刑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自古以来就是刑事诉讼中的顽症,欧洲中世纪的刑讯更是有组织成系统地对人的迫害,其蔓延肆虐乃是宗教大审查、纠问式诉讼和法定证据制度三者相互作用之结果。要跳出对刑讯单纯从法律制度视角进行分析的定式,不仅要从法律制度层面而且还要从社会文化层面,即宗教、政治、历史和心理层面分析欧洲中世纪刑讯,以探究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等级会议是现代英国议会的前身,它对于英国由封建君主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庄园制、习惯法的法律传统是抑制王权和促进政治均衡的重要因素,征税协商制是等级议会形成的直接诱因;由英国社会经济结构、法律传统、权力关系等要素酝酿与沉淀的契约关系、法治精神是英国等级会议的实质,是英国现代议会制度背后深层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7.
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进行的市场经济建设是现代商品经济,欲保障交换的有效性和市场的有序性,法律就要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即体现契约精神,而法律的有效性即法治的实现也就有赖于民众对契约精神的认同和接受。鉴于中国伦理观念向来在法之上和伦理观念对法治实现的重要作用,契约精神的伦理和伦理观念的现代化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法治实现的制度因素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这是社会契约理论得出的必然结论,同时这也对中国政治伦理观念的现代化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等级会议是现代英国议会的前身,它对于英国由封建君主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庄园制、习惯法的法律传统是抑制王权和促进政治均衡的重要因素,征税协商制是等级议会形成的直接诱因;由英国社会经济结构、法律传统、权力关系等要素酝酿与沉淀的契约关系、法治精神是英国等级会议的实质,是英国现代议会制度背后深层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9.
法治,归根到底,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法治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立法、司法、执法还是法律监督均是由人来完成的。社会公众法律素质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探讨我国的法治建设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公民法律素质的研究。下面,本文就公民法律素质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做一分析。一、公民法律素质的概念和内容所谓素质是指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知识、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条件的总和。而公民的法律素质则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法律生活所应具备的法律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总和。法治社会中,公民的法律素质应包括…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西方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治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一直倍受关注,然而,究其原因,却意见纷呈,本文以为,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西欧中世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独特社会架构--"市民社会",具体表现为,城市管理为现代民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城市契约开创了民主宪章的先声;市民阶级的形成滋生了现代法制的主体;市民阶级的争权运动确立了现代法律的权威;市民阶级的交往和本性加速了法律形式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强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突发性群体矛盾时有发生,这是应面对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健全党员和干部深入联系农民群众的责任制及长效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关心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控辩平等问题是刑事审判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实判制度在控辩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控辩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法官只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人和适用法律的裁决者。实现控辩平等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诉讼结构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 ;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水平 ;有利于健全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林建华 《理论前沿》2002,26(12):15-17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是当代世界上极其重要的两大类政党。从20世纪初迄今,两党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工会论坛》2001,7(1):67-69
讲正气是三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正气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必须树立和发扬的最大的正气.当前弘扬正气主要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在党内乃至全社会形成一种正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关系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调整利益关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深刻认识利益格局调整对党群关系的巨大影响,积极探寻对策思路,扬长避短,正确调整利益格局和利益矛盾,努力巩固新形势下党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与党心连心,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延安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者到城镇打工,他们将自己获得的收入寄回家乡,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但这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渐拉大之势。这里有复杂的原因。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多大帮助,要有效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应结合消除不合理的行业进入壁垒,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的最大类书。创意并真正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清康熙皇帝之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老师陈梦雷。全书在康熙晏驾前已经完成。雍正帝胤祯即位后,因对与其争权的前太子胤、三哥胤祉极为不满,所以对为胤祉主编该书的陈梦雷痛恨至极,将其流放。该书原稿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可能在陈梦雷家被查抄时销毁,这是该书成书过程至今不详的原因。乃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侦、控、审关系存在着四大误区应予校正:侦、审之间应该是二元化的配合制约关系而非互相配合制约关系或无关系,侦、控之间应该是配合关系而非制约关系,控、审之间应该是制约关系而非配合关系,整体结构应以审判为中心而非以侦查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