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骚扰行为是侵犯妇女人身权的行为之一。我国虽有一些原则性规定,但有限的立法并未对性骚扰行为做出准确而又可操作的界定,性骚扰案件面临着许多困惑。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要通过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完善性骚扰的责任制度、修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增设性骚扰规制条款等,为防治性骚扰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2.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雇主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场所性骚扰在美国被认为是性别歧视行为和对妇女平等工作.就业权的侵害行为,包括交换利益性骚扰和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形式,雇主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对于交换利益性骚扰.雇主应承担严格责任;对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应根据性骚扰者属管理或一般职员的不同身份,食用不同的规责原则,但雇主得以自己无过错提出抗辨。美国法院在审理性骚扰案件所建立的较为合理的证据运用规则,以急对雇主及加害人施以惩罚性的赔偿制度,更有甚者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法律,请直面性骚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没有关于性骚扰的明确规定 ,实践中对该种行为的认定和惩治都没有法规可以遵循。 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答复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性骚扰的议案》的陈癸尊等 32名人大代表 ,指出我国目前立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 0 0 1年在西安审理的第一起性骚扰案件受到了媒体和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终因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而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本文介绍了性骚扰的概念 ,性骚扰行为在国际国内存在的情况以及国外有关性骚扰的立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防治性骚扰立法的较为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性实际遭受性骚扰的总体情况是稳中有降,性侵害/性骚扰问题"愈演愈烈"的认知,更多是媒体重点呈现建构的结果。男性遭受性骚扰的比例并不比女性低,权力均衡主体间的性骚扰远多于权力高位者对低位者的性骚扰。包括高校在内的机构,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反性骚扰/反性侵机制,但没有必要另行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处理性骚扰案件,应坚持法治原则和程序正义,不能搞"有罪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性骚扰具体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权利保护的需要,也要考虑本土文化情境,将一些在具体文化语境中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行为排除在外,避免过度规制和处罚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性骚扰事件频发引发了我国舆论对性骚扰相关立法的关注。《德国刑法》新设性骚扰罪更是为我国性骚扰立法提供了素材与启示。但是,性骚扰入刑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对性骚扰的社会治理重心应在刑法之外。而且,在适用缓和的解释论将性骚扰纳入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射程范围内时,不能以偏概全,应当维持"暴力、胁迫"与"违背被害人意志"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6.
性骚扰在我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诉讼的难点。对性骚扰应进行合理的界定,针对我国性骚扰立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性骚扰立法的具体建议。用立法的方式来规制性骚扰,是应对性骚扰的现实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性骚扰看我国雇主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近期发生的数个性骚扰案例说明性骚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国对其的法律规制尚为空白。各国关于性骚扰的立法表明适用雇主责任制度来规制性骚扰行为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立法潮流。文章将性骚扰定性为一种侵权行为,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构建雇主责任制度,并建议在我国的《民法典》中规定该制度以规制性骚扰,尤其是工作场所型性骚扰行为。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日趋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法律对性骚扰的干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导致性骚扰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性骚扰的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岛外撷英     
《海南人大》2006,(11):43-44
上海地方性法规首次对性骚扰形式作出界定10月25日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草案),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构成性骚扰的5种具体形式作出界定。办法草案第31条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草案)中对于性骚扰的惩戒措施作出如下规定,受到性骚扰的妇女,可以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对…  相似文献   

10.
性骚扰立法的司法实践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美国性骚扰立法中很多值得借鉴理念,反性骚扰的嵌入性、责任主体的多元化、性骚扰概念多层次界定等对于完善我国反性骚扰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性骚扰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性骚扰的解决,仅仅依靠法律是力不从心的。在工作场所中不仅存在上级——员工关系的性骚扰,还有同事间的性骚扰及下级——主管间的性骚扰,而权力的概念是我们理解这些现象的核心。对于性骚扰问题的解决要有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关于性骚扰的立法发展及法律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关于性骚扰的立法发展历程为:20世纪70年代性骚扰的提法在澳大利亚出现,但法律未明确规定;1984年奥可拉汉(O'callaghan)诉罗德(Loder)案的判决是法律对性骚扰的首次界定;1984年澳大利亚制定<性别歧视法>专章规定性骚扰,1992年该法经过修正.本文亦对性骚扰的概念、性质及表现、责任人和赔偿等的法律原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关于“求职过程中的性骚扰”这一立法空白,从现有法律体系出发,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关于这一新的性骚扰问题的规制之苍白无力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对这一新的性骚扰行为在没有正式出台专门的Ⅸ反性骚扰法》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地对其进行规制的唯一缓冲途径进行了正反论证,即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应当将求职中的性骚扰问题纳入劳动法领域加以规制。因此,强烈呼吁立法部门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性骚扰法》来弥补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性骚扰问题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复杂化 ,性骚扰问题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立法部门有关人士的密切关注 ,1999年 3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陈葵尊委员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提交了由 32名全国人大代表附议 ,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性骚扰法》的提案。但长期以来 ,我国法学界对性骚扰问题却鲜有涉足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远远不能适应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 ,笔者对性骚扰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求得社会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一 性骚扰的概念“性骚扰”是一舶来语 ,西方国…  相似文献   

15.
职场性骚扰严重侵害了雇员的权益,同时也扰乱了职场秩序.从民事侵权理论的角度,对雇主侵权责任的形态、选择进行对比与研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我国制定《劳动法修正案》对职场性骚扰进行规制和责任承担,同时提倡欧美国家的工作单位内部防止性骚扰制度,来有效防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16.
“性骚扰”作为一个舶来品如何在中国法律制度中被良性借鉴,需要对其发源地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充分的理解。而雇主责任则是性骚扰法律制度中的最大亮点:在职场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雇主有维护安宁的劳动环境的义务,违反这个义务则需要对受害人因此遭受的损害承担补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的责任。作者认为引进雇主责任将是中国性骚扰救济制度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举证是性骚扰民事救济的难点和核心所在。性骚扰的举证存在其特殊性,司法实践中因性骚扰的法律界定不明确、公众认知的局限性、证据的关联性等问题导致性骚扰举证存在较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到切实保护被骚扰者的合法权益。以性骚扰侵犯人格尊严权为举证出发点,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实行举证责任的特殊配置,拓宽证据种类范围,适当降低证据审核认定标准,法院协助查证,以妥善解决性骚扰的举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性骚扰现象是潜伏在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尚未得到认真对待的严重问题."性骚扰"是针对他人(特别是女性)行使其所不希望的性的言行举动.其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对受害人的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要加强"性骚扰"方面的立法建设工作,从法律的层面上对"性骚扰"者进行严厉的制裁.  相似文献   

19.
建立性骚扰的法律规制体系还需要逾越许多立法障碍,根据我国性骚扰现状和相关立法,应将其限定为女性受到的职场性骚扰。通过立法分配举证责任,降低证明标准,是我国关于禁止性骚扰的立法意图得以贯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自从性骚扰成为一个法律概念以来,学术界给予性骚扰控制制度的构建以极大热情,而性骚扰的界定是这一构建过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界定性骚扰应以性自主权为中心,围绕侵权行为四要件限定其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