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3条第1款及新司法解释第28条规定了不动产纠纷案件之专属管辖。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涉不动产纠纷专属管辖却出现了诸多的混乱甚至是矛盾的情况。主要原因即在于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模糊和不完整导致实践中涉不动产纠纷专属管辖之适用范围不能得到明确界定。管辖作为诉讼的入口,是公平正义的外在体现,必须对涉不动产纠纷诉讼管辖问题系统审视,通过类型化研究对其进行分类界定,即物权行为引发的不动产纠纷、债权行为引发的不动产纠纷以及身份行为引发的不动产纠纷,并分别明确其管辖适用,从而符合其制度设计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较为粗糙,使一些当事人及法院得以借机采取各种手段规避级别管辖,实现其不正当利益。级别管辖规避的防范主要在于我国级别管辖制度的立法完善,具体可参照国外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完善我国级别管辖的标准、级别管辖权异议制度及管辖权转移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协议管辖,作为国际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制度之一,一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一方面又符合当事人对确定性与可预期性的追求。美国对待协议管辖可执行性的态度,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全面否定——肯定"初步表面效力"——全面扩大适用兼收缩限制例外的转变历程,丰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促成了协议管辖制度在美国国际民事诉讼领域的确立与发展。本文按时间顺序,以美国不同时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依托,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协议管辖在美国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可执行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案件协议管辖的规定,对我国涉外案件协议管辖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诉管辖规则属于国际通行规则,但我国真正接纳它已是2012年的事情,1991年《民事诉讼法》规定涉外程序的应诉管辖其实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法律需要与国际接轨的结果.基于有错必纠的传统观念、对处分原则的过度限制、起诉制度的限制等原因,我们长期未真正接受应诉管辖规则.随着当事人自我负责观念的强化、配合删除管辖错误再审事由的需求以及对有错必纠观念的重新审视,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时,终于接纳了应诉管辖规则.应诉管辖规则进入民事诉讼法之后,设定法官告知义务的问题虽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但由于其并非应诉管辖规则的“标配”,再加上我国现实原因,致使未能写入《民诉法解释》.《民诉法解释》第35条被视为移送管辖规则的组成部分,但其实应当在应诉管辖规则框架下理解,至于司法解释制定者所追求的规范目标可以考虑通过缺席判决与拟制自认的逻辑在应诉管辖规则内解决.  相似文献   

5.
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协议管辖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议管辖是当代各国管辖权法律制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协调国际管辖权冲突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在介绍了协议管辖制度的发展及各国内法和国际立法关于协议管辖制度的规定后,对协议管辖中默示协议管辖的界定、意思自治的限制及管辖协议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应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扩大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间,进一步保护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是法定特殊地域管辖,不排斥协议管辖。劳动合同可以协议地域管辖法院,属于约定特殊地域管辖。《解释》第8条没有体现对劳动者实质倾斜保护,而且跟不上形势发展。2013年生效的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四)》对此未做规定。立法或司法需在《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1条的基础上,坚持劳动诉讼可协议管辖法院的规定,增加劳动者住所地和其他与劳动合同有密切联系的地点作为有权管辖的法院,以完善劳动诉讼地域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7.
涉港经贸案件司法管辖权是指内地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受理涉港经济贸易案件的范围或权限。简而言之,它所要解决的是涉港经贸案件应由内地法院还是香港地区法院管辖的问题。香港在97年回归祖国后,两地经贸纠纷将会越来越多,探讨涉港经贸案件的司法管辖权问题,不仅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内地法院对涉港经贸案件行使管辖权的法律依据及有关规定 (一)《民事诉讼法》对涉港经贸案件的管辖权规定。 1.关于级别管辖。《民事诉讼法》第19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涉港案件属于涉外案件。香港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域,有与内地不同的法律制度。因此将涉港案件说成是涉外案件并未影响我国主权及香港的法律地位,所以说涉港经济贸易纠纷案,由中级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案件的集中管辖包括民事和行政确权案件的集中管辖,其目的在于确保知识产权授权标准的一致性和权利内容的统一性。但现行的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行政诉讼体制、商标、专利侵权民事诉讼体制却不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应当进一步集中部分与知识产权有关案件的管辖,以体现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司纠纷地域管辖的规定,即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该项法律制度的确立,既便于当事人诉讼,也便于人民法院调阅公司材料,查明事实,及时作出判决,提高诉讼效率,这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涉及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的管辖,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股东代位诉讼案件,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较大,在管辖上应当具有特殊性。文章通过对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管辖进行研究,期望合理确定管辖法院,完善立法,促进股东代位诉讼案件的合理快速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反诉制度规定在1991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以及受到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简单的规定。我国现行立法虽然确立了反诉制度,但是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反诉制度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反映出了我国现行民事反诉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我国理论界对反诉制度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反诉概念的界定不当造成的。因此,对我国理论界关于反诉概念进行反思,从而正确界定反诉概念,对于完善我国民事反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适用率低、律师难以发挥作用、监管流于形式、脱保现象严重等,是取保候审适用中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来自观念、机制和制度三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更新两种观念,建立三种机制,完善四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同一财产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权时,就需要明确质权之间的优先效力,确定各质权的顺位。在分析了动产质权、权利质权以及转质时质权的并存和顺位确定情况后,可以得出:确定质权顺位应当以公示公信为基本原则,遵守转质权优先于原质权规则和直接占有优先规则。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写作客体延伸到网络世界,这必然在取材方式上带来一些变化。写作主体要把握好写作客体,应该处理好四组关系:(1)“在线”与“入世”的关系;(2)“界面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3)材料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信息的“无限”与题材的“有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着实际就业水平。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 ,信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信誉机制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 ,构成社会的公共信号资源。教育则是个人所能依赖的最重要的私人信号资源。在信誉机制普遍缺乏的背景下 ,低层次的劳动力所面临的是既没有公共信号、又没有私人信号的弱势境地。解决他们的就业的思路就是改变他们的信号短缺。这需要依赖市场里的企业家才能 ,也需要强调社区就业的作用 ,更需要建立起规范的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意义。我国应当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就信息公开的原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公开的程序和时限、法律救济和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讯问是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讯问活动特别是侦查阶段的讯问活动进行适当监督和制约是规范办案行为,防范冤假错案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对比两大法系律师在场权的不同规定,提出现阶段我国应当初步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建立对被追诉人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这对未来正式确立律师在场权,遏制刑讯逼供行为,完善辩护制度,提高诉讼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国际侵权行为越来越复杂.传统侵权法律适用模式的机械、单一给国际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国外的相应立法和司法实践,认为传统侵权行为连接点在网络中仍能很好的定位,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某些方法上的适当改变而不是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8.
近代市民社会,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中,构成了对公权力的重要制衡力量.在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博奕中,媒体的第四权力作用日益彰显.本文以私法与公法、私权利与公权力相互融合的背景为分析框架,对第四权力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识论与价值论两个角度对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长期以来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真实"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法律真实"观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又符合我国当前主流诉讼价值观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倡以"法律真实"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并在结论部分将此标准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在颠覆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新型网络犯罪提供了渠道。在电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的犯罪行为,其影响之大、危害之深,需着力打击与防范。通过文献综述法、案例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现,电子商务平台犯罪高发与运营商、执法部门、商家、消费者等交易参与主体无不相关。所以,此类犯罪事前预防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电子商务平台与执法部门和商家的合作、增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保障、提高电子商务平台准入门槛、提高网民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