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经济危机理论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认识,是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周期性有其物质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对资本的破坏,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暂时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和日益严重,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1929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上两次最大的经济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以积极干预政府理论为支撑,把政府职能定位于:加大经济调控力度,为经济复苏提供原动力;强化政治博弈,构建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主体;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消费主体消费信心。这种职能定位对于战胜经济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行的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理解不准确.原因是错误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并误以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生产比例失调,比例失调引发经济危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经济危机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基本原因是由剩余价值的追求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较强的有效需求和较高的宏观效率是公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由西方国家引起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把目光再一次转到关于两种制度的分析上来,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为何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爆发,以至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牵连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同样处在金融危机漩涡中的社会主义中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以此为契机,在研究应对本次大范围金融危机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和反思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本主义认识和利用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共产主义作了理论论证。马克思站在共产主义者的立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学说,论证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仍在持续的国际性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传统资本主义模式难以为继,也宣告了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破产。但资本主义制度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将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通过深刻的变革而实现模式转型。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大国,已经不可避免地处于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之中了,其内因是基本的。为此,必须深刻总结3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适当转变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式,走一条既符合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资本主义便遭遇了摆脱不掉的“社会瘟疫”——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盲目性、自发性、无计划性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公而导致阶级矛盾紧张这些致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模式是指新自由主义模式。它的制度基础是金融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已经出现了新的实现方式,即通过建立在一定经济增长点上的局部性经济危机,发展到金融危机,再由金融危机走向全面的乃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种危机同样具有周期性。美国模式将在这种周期性的痛苦中蹒跚而行。  相似文献   

9.
浅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义 《工会论坛》2001,7(6):72-74
由于时代局限 ,马克思、恩格斯所面对的是古典的、刚性的资本主义 ;二战后 ,特别是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 ,资本主义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阶级结构变为菱形 ,所有制趋向多元化 ,经济危机弱化 ,社会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产生了诸多怀疑,本文针对这些疑虑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实践验证基础之上的。当代经济危机的一切表现,最终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作出解释,并且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模式曾有三个理由一是在旧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孕育、产生新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前无古人的创造;二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惟一途经;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产品经济。事实上,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是割断人类文明的创造;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可能改变经济危机的历史状况,产品经济是遥远未来的社会经济形态,而不是今天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线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基本方法。用这种方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且表现形式多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既具有引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作用,也具有推动资本主义调整改革的建设性作用;它所推动的调整改革产生了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使当代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的,虽然现在危机的表现形式和以前不尽相同,但是其实质和结果是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仍能对现代的经济危机作出解释,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至今仍未过时,而且也不会过时,它将会与时俱进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格拉斯·凯尔纳“技术资本主义”是在马克思和马尔库塞技术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精神”和现实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下所提出来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它具有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内涵,是不同于“晚期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理论认识。从总体理论特征和思想主线上看,凯尔纳无疑是一名左翼激进学者,但他同时也是一名坚持批判资本主义根本立场、强调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他关于对新时期新变化的资本主义的独到见解和术语表达,对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全球化和更好地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对经济危机的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一系列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较之战前它显示出诸多变化:国外直接投资成为重要纽带,行为主体由国家拓展至国家集团和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干预和协调得到加强,新科技革命强化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一些国家在对等的条件下限制了本国主权。就其特点来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的发展模式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在战后表现得更加突出。用列宁的有关理论审视当代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没有变,一些国家仍然靠控制和剥削他国人民获得超额利润,由此而来的帝国主义主要矛盾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他们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历史方位及历史前景的分析着手,得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结论,并为此设想了一系列条件。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在一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不仅适合俄国,也适合于其他落后国家。他们针对在此问题上出现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刺的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新教教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起的"理性化"作用,并提出了"理性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悖论"。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问题上的解释在历史观、价值观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思想在此问题上的争鸣与融合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将儒教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全球意识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既有历史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分歧体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本源、动力、条件和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根源在于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对立。当前,构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理论,既要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也要有选择地比较、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