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团结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凝聚力源于文化传承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即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层次的认同和单一民族的低层次的认同,由此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也有"内聚力"和"互聚力"之分,其间存在于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系中,认识并处理好这个关系,是我们理解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键。在今天,引导民族内聚力向互聚力转化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工程就是涵养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各成员结成统一整体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向心力和社会整合力。民族心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自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汉民族先进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认同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和共同主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中国国家统一、发展中国制度文化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吟咏古典诗词,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可以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社会推动力;可以弘扬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农业民族爱国爱家的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宗法文化的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坚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方向,坚持兼收并蓄一切外来先进文化。坚持对先进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将永远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凝聚力是指能使构成民族的全体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内在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和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国内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和分裂分子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凝聚力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发展教育等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而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5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和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2017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文化传承和国家凝聚力"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长,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李统书,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柯维良,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肖莉,潘清,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办主任姜波,以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抵抗市场经济冲击能力弱、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式微明显甚至面临消亡的困境。在新时代,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做到保护和挖掘先行,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使之既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凝聚民族之合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就需要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构筑各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各族人民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本质上是文化的认同,文化上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着眼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引发文化多元化对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了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进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凝聚力,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起到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  相似文献   

12.
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视角看,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紧密凝聚以实现"振兴中华"之梦的伟大思想。旨在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普遍愿望;旨在以民主共和国取代封建王朝的民权主义思想,揭示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路向;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民生主义思想,托出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正因为此,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并成为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式和内涵,使民族凝聚力更具现代化的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改革开放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巩固了民族凝聚力的政治保障;赋与民族凝聚力崭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生活态度。它属于历史范畴,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积淀,又催生于新的社会条件,具有鲜明的时代质素。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精神中的民族性精华与新时期的时代性主题的优化融合,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增强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提升民族综合国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国内民族因素问题丰富和复杂.民族素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民族素质状况制约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提高民族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关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极为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内部族际关系的好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反映,发展族际的平等、和谐、团结、互助、协作关系,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阐述在理论上回答了统一战线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我们之所以抵抗住无数次的分裂与侵略,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需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统一战线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推动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反映了当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诉求,是中华民族"整体梦"、各民族"集体梦"和每一中华儿女"个人梦"的统一,是科学的梦、踏实的梦,得到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中国梦之中华民族认同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方面:激励民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协调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展示民族魅力、彰显国家实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提出对“民族文化自觉与向心力”的研讨议题好得很。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解决好了,民族的向心力就会增强,民族的向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大。这符合本会的宗旨。今天,文化自觉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主心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精神传播世界各地区,许多华族、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都很自觉、自信、自强。尤其是新加坡的龙的传人,表现得尤其出色。台湾、香港也不错,合为“亚洲四小龙”的“三小龙”。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也是助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升华为伟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性,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拥有务实、包容、创新等文化特性,还具有反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民族凝聚力精神与品质。在历史发展中,岭南文化的凝聚力特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维护了岭南地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稳定和安全。在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中,岭南文化又将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凝聚力精神,铸就文化的新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