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改革实践成功的奥秘赵曜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的入选文章中说,我国15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最成功的。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都在研究中国改革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到了认真总...  相似文献   

2.
近代的中国和日本具有相似的封建法律传统,并以相似的手段进行了法制改革,即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这两种法制改革手段都是效仿西方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法制改革运动。明治维新成功了,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了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法制改革必须以经济基础的要求为内在动力,以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为外在动力,只有如此,法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3.
中曾根康弘是当代日本著名政治家,日本第71任内阁总理大臣。梅原猛系学者,历任日本立命馆大学、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日本PHP研究所1997年初出版发行的由中曾根康弘和梅原猛合著名为《政治与哲学———追求日本人新的使命》(日文版)的新书,该书共有7章,其中第5章是日本对华战略专论。提出了不少新的值得引起关注的东西,本文将就该书第5章标题为《大中国的未来与日本外交》的日本对华战略专论的内容展开评述。  一、“大中国的未来”与针对中国未来的“日本外交”战略  大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在该书的作者看…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败震惊中国朝野上下,中国必须面对落后于日本的残酷现实。在忍受战败之辱的同时,中国开始向日本学习,谋求全面的变革。在以日本为参照系进行的改革中,中国现代化由器物向制度与文化层面递进;大批青年涌到日本寻求强国之道,他们学成回国后对中国政治、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日书籍的传入对开启民智、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日本也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据地和策划反清的大本营。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一次事关日本国运的改革。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有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其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大力普及初等教育;改革中等教育和发展实业教育;注重重点大学的建设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能源主要依赖进口,维护能源安全一直是日本关注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开始卓有成效地实施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内体制改革,并成功制定了减少对石油依赖的综合能源政策,使其在能源利用率、节能和非石油能源的开发方面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日本的集中管理模式和制定综合性能源政策的经验值得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只有1978年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近三十年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构成了中国改革独特的历史前提与初始条件。深刻认识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的内在逻辑,更好地理解起点与改革、坚持与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未来的选择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El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清末民初政局的新审视赵书刚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的交互作用,改革与革命的交互作用,清末民初的政局发生剧变:埋葬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近年来,史学界专家、学者用新的目光,审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裁判员法》的制定、颁布和施行过程为分析对象,我们发现日本的刑事司法改革注重吸收普通民众的参与。这种公民参与司法的理念对于当下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特别重要,在中国未来参与改革的主体、改革方式以及改革路径的选择方面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案件引起了岛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然我们对案件的解读不应仅仅停留在政治、民主、文化的层面。整个案件的进程反映了台湾法律的一些符号与原则,活生生的再现了台湾的司法运作机制。作为法学学者,作者认为台湾司法机制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大陆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司法改革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末,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决策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被正式提出,由此,司法改革成为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又一个热点P对于我国司法制度变革的社会背景,有学者将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视同于八十年代末期展开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产生的背景:“尽管在时间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早于当前全面铺开的司法改革,司法改革发轫于审判方式改革。但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整体司法改革产生的背景和内发性动力是基本一致的。”(2)虽然我国司法领域中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与司法…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像日本这样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却依然保留了丰饶的森林、湿地与海岸?为什么日本每个村庄都如此宁静、美丽?最近,前往日本的国内游客增多,在日本人来看,他们是“新来的中国客人”。因为,在日本人眼中,以前访日的中国人,多去秋叶原。而对日本的庙宇、温泉与美食却无暇一顾。但今天,这些新来的中国游客,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秋天,与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一起到韩国访学,我们在韩国学者的热情招待下,参观了七、八个城市,访问十几所大学,与韩国数百名青年学者、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既感受到了韩国底层社会浓浓的儒风儒韵,同时也感受到儒学在韩国所面临的窘境。在返回国内的飞机上,牟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儒学在日本已接近死亡,在韩国也正在衰退,在中国大陆正在兴起。十多年国际儒学发展的状况说明:牟教授的判断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而没有象苏东国家那样选择激进式改革道路,取决于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前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中国改革执导者的思想意识及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显著特征。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增量改革与试验推广。相对于苏东激进式改革方式而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少改革成本(摩擦成本和实施成本),这就是中国渐进式体制改革得以深入推进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斯蒂格利茨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蒂格利茨从与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转轨进行比较的角度 ,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作了深入分析 ,认为中国转轨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和扩大了社会与组织资本。他还从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论述了中国转型成功的深层原因。此外 ,他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刊摘要编发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司法的三大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如何思考中国法律传统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司法改革为近年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寻找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正确路径。本刊与河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联合组织的以“中国法律传统与当代司法改革”为题的讨论,旨在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乃至法制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