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初.在女子教育特别是女子留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式的知识妇女群,她们主要来自留学运动、教会女学和国人自办的女学.她们一改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女士零星点缀的风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群体力量.她们以犀利的笔锋和昂扬的斗志向传统女性家庭角色作出挑战,改变了以往男子代言的传统定式,成为现代女性角色模式萌动的典范.她们以觉醒了的主体意识和男子共同挑战传统女性角色模式,奏响了男女共言家事的二重奏.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传统女性家庭角色的变动正是男女两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女性化趋势凸现的时期,妇女的土地问题已超出了妇女自身利益的范围,成为关系农户家庭经营效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妇女土地承包权流失的原因,可以说是农村在高度依赖土地收益的情况和"从夫居"的传统文化下,形成了无性别差异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与政策,产生农村社会男性对处于边缘婚姻状况的女性的排挤,导致妇女土地权利产生的诱致性因素,通过村社集体行动成为事实。因此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框架,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个人权利独立出来消除性别差异,改进法律规范的创设和实际执行,改变土地承包权的"户籍分配"规则,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标准,提高妇女的维权意识和维权地位,促进女性平等土地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老龄化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性别特征,女性不仅在劳务市场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中,其覆盖率和受益水平与男性相比,水平明显偏低。老年性比例失调、老年高龄妇女和农村妇女生活非常艰难。老年女性的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的生命周期中,因其扮演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与男性相差甚远,影响了她们晚年生活的身份认同及其生活质量。目前多元的养老政策背后是妇女被掩盖的劳动。因而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女性的养老保险政策,这类政策分三类:老年护理由私域向公域转化、基于引致性权利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的家庭照料补贴。要建构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以及代际间的公正关系,必须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以社会责任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妇女在村庄治理参与水平方面有所提升,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河南省为例,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采用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将农村妇女参与置于男女两性共同塑造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中来考察,并对不同妇女群体在村庄治理中的参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村庄正式权力机构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6.
以村级正式权力影响力、村庄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与村庄归属感作为分类指标,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中国农村可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对税费改革前后两个时段中这四种类型村庄的精英权力结构和村庄秩序的考察表明,村庄精英的角色和地位是构成精英权力结构的先决条件,而处于变动中的后者则不断对村庄治理秩序施以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与发达地区相比,桂越边境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提高家庭的收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男性。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很多女性选择了留在农村耕作农田、赡养老人、照顾子女、参与村庄建设等,成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留守妇女在社会地位、生存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压力,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和"为特色的礼乐文化,大致可分为"和天地"、"和鬼神"、"和家邦"、"和身心"几个阶段。古琴在传统礼乐文化的嬗变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古琴浓缩了礼乐文化的整体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宗族村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村庄聚落样态,具有鲜明的血缘纽带特征。虽然近代以来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外部输入不断增多,但粤西黄村以宗族组织为代表的传统因素在当下的村庄治理中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内生性因素强于外嵌因素,不仅能团结村民宗族成员,号召募捐获取村庄发展资金,而且通过成立村庄治安队为村庄提供了治理秩序,并以宗族组织与县、镇博弈以获取村庄发展资源。以村两委、乡镇、县为代表的现代治理组织在黄村的治理中无法取代黄村村务理事会的治理效用。挖掘乡村社会本身所含有的特殊资源,也许是宗族底色下大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国共两党开展妇女运动的融合者。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独立参政,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卓越的政治能力,为妇女运动的推进作出了贡献。正是因为有宋庆龄这样的杰出女性,才使得近代以来中国的女权运动主要由男性精英指导与推动的局限得以突破。她以女性领袖的身份激励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实现妇女参政议政,将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国民革命的潮流融合,打破了原来孤立而有限的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荷马时代人类社会从女权制过度到男权制,妇女社会地位降低。希腊城邦制度时期,妇女被排除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之外,她们不是男性爱情的对象,而是满足男性性欲的对象,是为男性社会生产合法公民的工具,是管理家务和获得家庭财产的手段。希腊化罗马时期,随着城邦这个人们安身立命之所的衰落,人们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城邦转向家庭,于是,两性关系改善,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熙风的才智是有其独特性的,它集中体现为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势利善变.从本质上说,王熙风的才智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一个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者为满足其对金钱权力的贪欲所呈现的复杂的外在形式.它主要通过王熙凤在贾府逢迎贾母、当家执政、敛财整人来体现的.而王熙凤逢迎贾母是出于其当家执政之需要,当家执政则是为了更方便地敛财、抓权,整人成为其惯用的手段.王熙凤得势于斯毁于斯,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科研工作在党校整个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此蒋南翔同志说:“党校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研中心”;薛驹同志说:“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要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汪家鏐同志也提出党校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他们的意思是一致的,都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党校既要成为教学(即培训干部)的中心;又要成为社科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在20世纪成为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方式.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观察、分析、批评我国的许多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一方面,有许多作品表达了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展示了女性的被支配地位和缺乏主体性的处境,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艺术自身的发展,许多表明女性立场、以女性为主体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不仅成为形式上的中心,更成为话语体系的重要角色,女性正试图回归主体性.只有当女性话语真正崛起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话语平等.  相似文献   

15.
村庄非农化是指村庄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表现出了与传统村庄不同的特征,并逐渐拥有现代城市特质的现象。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H省D镇下属的五个村庄进行的问卷调研和田野考察,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究村庄在生计模式、村庄服务业、村容村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领域呈现的非农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村庄非农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专用于妇女的习俗称谓是传统性别文化对妇女的命名,集中显现了妇女的家庭身份,表明了历史上妇女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性别身份:"闺女"——父系家族的"他者"、娘家的"一门亲戚";"媳妇"——丈夫的"家室"、外来的"自家人";"婆婆"——娶了儿媳的妇女、夫家的"代言人"。习俗性别称谓产生于稳定的传统农业时代,根植于封闭的父系家族社会,是以男性为本位的父权家族制度和传统性别文化对妇女身份的构建,它消除了妇女独立的人格身份,使她们难以摆脱既定的性别命运。  相似文献   

17.
战争对古罗马妇女家庭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人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战争为其带来了财富和荣耀,在战争把男性推上时代巅峰的同时,也使广大男性终日忙于军旅或战死疆场.男性的缺失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条件.家庭是古罗马妇女的主要活动空间,古罗马妇女地位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婚姻形式的变化和为妻为母地位的提高,这也使罗马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拥有幸福与和谐的家庭.古罗马妇女把罗马战时妇女观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动,也把对战争的参与作为自身取得自由和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二胡,已经成为传统中国音乐以至传统文化的表征;作为一种乐器,二胡实际上扮演了一种文化角色,甚至成为传统音乐的隐喻。但是,二胡的这种象征意义出现得相当晚,如果没有所谓的"现代性"在中国的出现,二胡就不会有它在中国音乐叙事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妇女的文化程度是衡量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特征。妇女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不仅影响妇女本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到妇女的健康、生育、教育子女诸多方面。我国自解放以来,由于制度的改变与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妇女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扫除文盲的努力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中的文盲显著减少。然而,从我国199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文盲或半文盲在农村妇女中所占比例仍县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分年龄段来看,男性文盲(含半文盲)占农村男性人口  相似文献   

20.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君 《工会论坛》2004,10(5):116-116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性的概念 ,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中与男性相比 ,妇女在权利、资源、责任、社会作用等方面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在注重经济效益提升的今天 ,必须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赋予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同等地位 ;还要放手发动妇女 ,不断提高她们为经济改革开放努力拼搏、贡献聪明和才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