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辉 《工会论坛》2002,8(2):105-10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性思维来构建其概念系统 ,从而达到了解世界的目的。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该概念系统中。隐喻性思维还是人类语言创新和语义扩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从认知学角度论述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并在文章最后探讨了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  相似文献   

3.
"之母"的涵义本身是一个隐喻。"母"的各种语义构成了意义彼此关联的系统,由此"母"一词构成了一个关于对象间关系的综合意象,一词多义现象与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机制相关。要确定"之母"的准确涵义,需要将其放在"民法乃万法之母"整个句子的语境中进行,才能弄清楚整个句子指派给这个词的意义。在知识论层面上、在逻辑层面上,该句子表述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但在价值论层面上,该句子能够成立,就此而言,"民法"一词本身也是一个隐喻。  相似文献   

4.
英汉基本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是各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之一。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因此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感知和反映就具有普遍性。但由于语言观、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英汉民族对红色的隐喻认知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使用的语言中,用认知语言学中原型范畴理论的相关内容对维吾尔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语义范畴也是由多个不同义项组成的,各个义项地位不同,具有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各个义项之间呈现出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隐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公共话语中担任认知方式的表达媒介,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考察对象。当前,多数聚焦隐喻的公共话语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从具身体验角度考察了公共话语中概念隐喻产生的心理过程,但未描写和解释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网络创设。文章采用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以英文报刊对金砖国家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考察公共话语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研究显示,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语境中自下而上形成系统隐喻、隐喻情节和隐喻叙事,三者环环相扣,受到话语目的、社会文化、语言语境及认知活动的交互施动。研究发现,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能有效捕捉语境中隐喻语言的协同表意,利于揭示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产生修辞论辩效果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维从本质上说是隐喻的,隐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人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由于与人、其他事物或概念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产生出认知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如一个演员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一样,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不少词语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比喻义。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大量存在,为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提供了雄厚的基础。蓄词固然要求量的增加,但也要注意质的变化。掌握词语的不同义项,注意词义的发展变化,筛选不同义项的典型例句,才能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9.
张彤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128-128,131
词汇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的难点。词汇教学中在坚持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启发并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构词与词性转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并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研究发现,时间的表达借用了空间概念,"上"与"下"既可以表示空间方位,又可以表示时间先后。时间概念的"上"与"下"是从空间域向时间域投射产生的一种隐喻。文中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上——下"这一认知图式揭示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的认知隐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的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石具隐喻、节日隐喻及服饰隐喻三类,其中源域常示以语言模态,目标域由图像、声音及语言模态结合呈现,该片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是多民族文化共性和黑衣壮文化个性相结合的认知产物。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探究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不仅揭示黑衣壮以黑为美、勤劳朴实的民族形象,且有利于促进黑衣壮原生态文化活态传承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体育概念可以由战争概念构建——体育是战争。体育报道数据、体育歌曲、中国运动会稿件材料三种体育写作形式中,中文表达相对于英文表达要更加丰富一些;中英文关于概念隐喻的表达基于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而有所不同,都倾向于使用与其各自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典故;中文运动会稿件材料里将体育比作战争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英文歌曲中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很低,因此中文隐喻表达丰富于英语可以作为中文比英文更有表现力的证据。一种语言中隐喻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这种语言的表现张力。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存在大量与十二生肖动物有关的词和相当于词的固定结构,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词义类聚。十二生肖动物词群的词义,既源自动物的自然属性,又源自汉民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民俗心理。其语义特点是:词义引申借助隐喻手段、意义系统呈现有规律的发散状网络构成、意义与汉民族“托物寓情”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法学家们传统上对隐喻有一种本能的敌意,但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把隐喻视为人类认知的主要工具。本文从讨论隐喻的基本特点人手,通过对美国法院判决书中言论是火的隐喻的分析,认为隐喻在法律话语中具有特殊的认知和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语言中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因其具有的独特思维性而成为语言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近些年来对隐喻的研究主要是在认知语言学的领域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诗歌是隐喻的海洋,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这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中西隐喻研究历史上隐喻的研究方向的变化,指出针对隐喻难以理解与把握的特点而应采用的翻译策略,最后以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隐喻的运用来阐释隐喻对意象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近年来受到诸多认知语言学家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有关方面的研究众多,但本文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一方面本文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上、下"的方位隐喻并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证明,有关地理方位的探讨更是一个新的着眼点;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于着眼于方位隐喻"上、下"在不同语言中所体现的相似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的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多义词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主要以“黑色”为例,通过对维吾尔语颜色词“黑”的研究,欲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关于原型理论和隐喻转喻在颜色词发展过程中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义理论多从语言结构本身和社会历史的角度讨论词汇意义的扩展,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论证说明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形成的,同时本文探讨了其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的功能决定着隐喻的个性。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影响整个广告的效果。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对于广告的作用还反映在它的类型分布特点与翻译体现的交际制约方面。应用文体的认知研究不仅要关注文体语言间的共性,更需关注文体的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