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波 《工会论坛》2005,11(5):163-163
新闻传播的理论问题历来倍受关注。新闻传播要受到环境因素、具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对新闻选择的制约;传播效果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实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应当充分发挥传者在形成新闻阶段、媒介在传播新闻阶段、受众在接受新闻的的各自作用。  相似文献   

2.
案件新闻的受众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公众(generalpublic),一类是某些特别的公众群体(specialgroups)。在案件新闻的受众中,某些特别的公众群体确指那些有犯罪倾向(或潜意识)的受众和正在犯罪或已经犯罪的受众。这两类受众对案件新闻传播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由这种不同决定了案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案件新闻事实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案件新闻传播才可能在上述两类受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文章为时而著,此话特别适合对新闻评论工作的概括。在网络时代,随着传播介质的不断改变,传播生态、传播格局、受众诉求也同步发生着变化。针对一个事件、一个现象众说纷纭,甚至存在不同观点的交锋,无论是传统党报评论,还是网络评论,都要坚持一个基本准则——守正创新。守正是底线,但同时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筑牢舆论阵地,赢得受众,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播是影响学生突发事件处置进程的关键变量,受众传播期待的满足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有重要影响。同情、责任、逆反、归咎、好奇和从众等心理需要引发了受众的传播期待。把握和改变受众的态度,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和提高传播的信度与效度是满足受众传播期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创作方式,由于其所具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经成为现代电视新闻制作的发展趋势。新闻平民化的宗旨是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其栏目定位、内容采编、播报方式等方面的设定都与百姓喜好息息相关,以服务百姓、帮助百姓为目标。反映出新闻平民化的构成要素更趋于新闻角度的平民化;新闻题材的平民化;新闻稿件的平民化。强调的是受众的个性心理需求和审美心理需求,这种受众心理正是电视新闻平民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所在。因此,必须正确解读电视新闻平民化现象,寻找一条电视传媒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关系是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和政府构成的新闻传播关系的总和。新闻自由关系叙明了新闻传播者与政府的支持与对抗关系,以及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关联与冲突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新闻自由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的新闻理念,使得中西方的新闻传播在传播目的、主体和受众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在我国的对外电视新闻传播中集中表现在受众定位不明确、传播效果不甚理想等方面。为了提高我国电视对外新闻的传播效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应对西方主流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影响和挑战,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该有更加明确的受众和目标定位并采取全球本土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1935年,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5个次,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依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从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后,马斯洛在此分类基础上,补充扩展了另外两类需要,即求知和理解的要、审美的需要。不难看出,这些需要可以归纳概括为安全需和发展需要两种类型。这种“需要层次理论”的对象虽然是人本身,但是对于新闻传播同样很有借鉴作用。因为新闻传播事的诞生和发展也不例外地遵循着一种“需要理论”。一、受众安全需要。受众安全需要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和影响着中国传播业融入信息传播全球化体系的速度和深度.信息传播全球化的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而受众素质的提高从一个方面能够促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实现传媒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主要阐述在信息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受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新闻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新近发生的与法制相关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其报道的目的和传播的社会效果表现为:疏导社会矛盾,规范受众的行为,引导受众遵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和影响着中国传播业融入信息传播全球化体系的速度和深度。信息传播全球化的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而受众素质的提高从一个方面能够促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实现传媒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主要阐述在信息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受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平衡倾向.负面报道与正面报道失衡,短新闻与深度报道失衡,社会新闻的传播伦理与媒体自身的传播品位失衡,传媒对受众素养的要求与受众低度使用媒介的习惯失衡.社会本质及其所体认的精神,对社会新闻报道应有理念上的启示.社会新闻报道的努力方向在于对人性的真实展现,关注人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的艰难过程,以彰显人类之社会生活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3.
做新闻也可以与时俱进,尝试用一些新的方法架构新闻内容,铺设与受众间信息顺利传播的桥梁,不断开辟电视新闻创作的新空间、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真实性要求的现实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学的理论学派和务实学派对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问题多有争鸣,但至今歧见未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应体现在事实真实和总体真实两个层次上,而对“本质真实论”持有异议;新闻传播真实性的现实把握必须建立在以下基础上(1)对社会生活的总体了解、认识和分析;(2)对新闻报道正反两面的严格把关;(3)对新闻传播量的科学调控;(4)对新闻事实的道德考量;(5)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  相似文献   

15.
媒体注意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桥梁,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传统媒体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旋律地位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受众注意力的焦点。新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供给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它也分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传统媒体中的受众市场;社会结构的嬗变及多元舆论格局的形成,分散了传统受众的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用户参与和用户制作冲击着专业媒体,影响了受众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的聚集。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在把握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趋势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媒体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刘桂华 《工会论坛》2007,13(3):134-135
法制新闻以其独特的法制性区别于其它新闻,它既含有新闻因素,又显示出法律专业的行业色彩。我们可以从法制新闻的功利性、时效性、教育性、专业性、纪律性、可读性等方面把握它的审美特征。要利用法制新闻题材的优势努力挖掘其报道价值和社会意义,使其既有审美趣味,又有思想深度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手段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做大做强网络媒体,重视发挥好重点新闻网站的功能,在对外传播中贴近海内外网民的心理和接受习惯,表达国家诉求,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改变外界对中国形象的“误读”、歪曲和偏见,提高网络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增强传播效果,构建和谐网上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坚持受众本位,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受众特点的充分考量,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规律的客观遵循,同时也是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效果的必然之举。目前,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缺乏对国际受众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入调查,缺乏对国际受众思维方式的充分理解,缺乏对国际受众表达习惯和叙述方式的充分了解。在受众本位视角下,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要选择与我具有相似价值观念的受众作为突破口;强化互联网思维,密切关注、牢牢抓住"下一代受众"和施行精准化个性传播、建立受众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包括了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蕴涵着媒体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目前,民生问题被众多媒体所追逐,出现了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党和政府与受众之间搭建桥梁,进而给民意话语权一个表达的渠道,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各家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界面开辟栏目、组织策划、安排话题,使民生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上要注意把握导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公安新闻写作必须重视和研究受众心理。受众的求新求异心理、求知得益心理、逆反心理、休闲娱乐心理等对公安新闻作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重视受众心理 ,才能产生好的公安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